对电梯新检规个别检验项目的理解与建议

时间:2022-08-23 01:50:16

对电梯新检规个别检验项目的理解与建议

摘要:目前自动扶梯的检测工具测量围裙板防夹装置的相关尺寸及角度较困难且费时,通过制作专用的量具解决了上述问题。电梯新标准要求增加的一些新的防护装置,笔者认为其中一些防护装置的适用场合及防护对象有偏差、存在过度防护的情况。

关键词:极限开关 过度防护

为确保电梯在生产、安装、使用、维修与检验各环节的质量,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诸多法规与行业标准,如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GB7588-2003《电梯制造安装安全规范》等。TSG T7001-2009中详细的规定了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的内容、要求、方法与相关报告的格式,GB7588-2003从保护人员和货物、防止发生与使用人员、电梯维护或紧急操作相关的事故危险的观点出发,详细的规定了电梯机房、层门、轿厢与对重等各电梯主要组成部件的主要技术参数与要求。此类标准对于提高我国电梯的产品质量、检验质量,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但是,随着对法规、标准理解的不断深入,目前一些法规、标准规定的某些条款比较难以理解及检验,甚至存在争议,如GB7588-2003中规定的“极限开关的设置位置” 、对重(或平衡重)运行区域的刚性隔障及机房门等的设置要求。笔者就上述标准中个别条款提出以下一些想法及建议。

一、极限开关的设置位置

GB7588-2003 10.5.1规定:①电梯应设极限开关;②极限开关应设置在尽可能接近端站时起作用而无误动作危险的位置上;③极限开关应在轿厢或对重(如有)接触缓冲器之前起作用,并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TSG T7001-2009中3.10规定:井道上下两端应当装设极限开关,该开关在轿厢或者对重(如有)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且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由于顶层空间或底坑深度较小、或电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钢丝绳伸长,对重撞板与缓冲器的距离变小,以致上极限越程大于对重缓冲越程等原因,一些电梯公司为满足TSG T7001-2009 3.10条的要求,往往将上极限越程或下极限越程调整得很小,常常导致轿顶检修人员在运行时轿厢时冲到限位开关后,紧接着冲到极限开关,产生误动作,造成检修人员被困在轿顶上的情况出现,留下安全隐患。

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符合GB7588-2003 10.5.1 “极限开关应设置在无误动作危险的位置”的规定,并且使限制轿厢检修运行位置的限位开关的作用失去了。因此,极限开关的位置应安装在电梯以检修速度向端站运行时不会动作的位置。

二、对重(或平衡重)运行区域的刚性隔障

GB7588-2003 5.6规定: 对重(或平衡重)的运行区域应采用刚性隔障防护,该隔障从电梯底坑地面上不大于0.30m处向上延伸到至少2.50m的高度。如果这种隔障是网孔型的,则应该遵循GB12265.1-1997中4.5.1的规定。

我们注意到GB 12265.1-1997的适用防护对象,即该标准规定了防止3岁以上(含3岁)人的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显然,该标准是公众场合的通用安全防护标准,而底坑是专业人员才允许到达的地方,其本身就是个危险的地方,包括轿厢下面的底坑地面。另一方面,同一个地方(底坑),轿厢侧和对重侧的防护要求显然不对等。

这种场合包括对机房和轿顶曳引轮、导向轮及滑轮的防护要求,如果有小孩或非专业人员进入这些场合就是管理上严重疏忽。对这些场合的防护,按笔者的看法,只需做到参考公众场合通用的安全防护标准,适当降低安全防护要求,能够防止人员无意中受到伤害即可。理由如下:

a) 首先,机械装置的防护设置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防护程度并不是越严密越好,它和防护成本、检查维护的方便、使用场合、其周围可能出现的人群等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情况,应采用不同的防护等级。

b) 从标准GB7588-2003引用的一些防护装置可以看出来,这些防护装置的设置地点针对的是普通公众可以到达的地方,并不是一些专业人员才能够到达的地方,而电梯除了轿内外,机房、轿顶、底坑只允许专业人员到达,这些专业人员是受过一定专业训练的、有一定的专业常识及安全防范意识,防护装置只要能够避免这类人受到无意识的伤害即可。

c) 防护程度与其他方面经常是矛盾的,防护程度高,可能成本就高、检查维护就不方便,带来检查维护工作可能就会不到位,反而会带来另外一种安全隐患,如曳引轮的过度防护导致绳槽的过度或不均匀磨损不易被发现,对重隔障的过度防护导致对重缓冲器的检查及维护不便等。亦曾有安装期间人员在对重隔障内部工作,由于误操作却不能及时逃生而致伤亡的事故例子。

三、机房门的开启方向及其门锁

新检规2.1(3)规定:机房门不得向房内开启,并且可以从机房内不用钥匙打开。

如果机房的空间够大,机房门向内开启并不影响其使用;另一方面,有些机房门外是较高的台阶,向外开启后容易造成人员跌落,在这种情况下,机房门向外开启反而带来安全隐患。

“机房内不用钥匙打开”的规定与对井道安全门3.4(3)的要求相同,那么,常见的挂锁或在机房外面可以将锁进行反锁的锁也是不符合要求的。

我们认为:该规定如果用在一些公共场合,如影院、网吧等人群密集的场所是合适的,在出现如火警等紧急情况、尤其是人群较多时,受困人员容易逃生,但用在电梯机房这种只有专业人员允许进入、且不易发生火警等紧急情况的场合令人费解。

四、总结

相比于GB7588-1995, GB7588-2003(以下简称新标准)增加了一些新的检验项目及防护装置,笔者认为其中一些防护装置的适用的场合及防护对象有偏差、存在过度防护的情况。

而比较GB7588-2003与TSG T7001-2009中关于“极限开关的设置位置”发现,极限开关的位置应安装在电梯以检修速度向端站运行时不会动作的位置,以免其产生误动作,造成检修人员被困轿顶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549号令)2009-5-1起施行.

[2] 《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1-1起施行.

[3]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4-1起施行.

[4]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16899-201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7-29 起施行.

[5]《电梯制造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4-1-1起施行.

上一篇:县级计量检测机构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下一篇: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支腿检验发现的主要问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