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目标引领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结合

时间:2022-08-23 01:22:49

浅谈目标引领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结合

【摘 要】从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推广充分说明了它的生命力。而在学习中知道自己应该要达到的目标则让学习变得更富有针对性与成就感。今天的工作今天完成,当堂课的任务也应当堂完成,而是不是能完成不能靠猜靠感觉,课堂中的及时检测是检验课堂学习成效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目录引领 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不光是教书者,更重要的是“指导者”“参与者”

新课标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一轮的小组合作模式就体现出来了。老师积极、真实地参与对于小组合作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里,教师不是首席执行官,而是一个参与者、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合作学习”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彻底否定,也并不意味着只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我们所希望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协合状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组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建设与使用小组的成败直接决定课堂效率的高低,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走出了由教师一个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原来的课堂学习,只有教师是火车头,学生全是车厢,车速自然无法提高,现在每一个小组都是动车,每个动车的动力合起来,整个班级就变成了一列风驰电掣的“动车组”。

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各种游戏、活动、方法,让学生明白:我只是社会中千千万万个人中间的小小一员,不可能孤立地在社会上生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与他人交往是一件多么愉快、多么有意义的事;比我好的同学,我能得到他的帮助;比我差的同学,我能帮助他,自己也从中得到锻炼,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这样,学生合作学习的主体性得到逐步的发展,为“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教师要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因此,教师应重视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问题。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教师要动态化变更小组成员,活泼合作学习的气氛。组长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三、设计科学的合作学习任务

教师对合作学习任务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影响着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因此,在下达合作学习任务之前,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设计小组活动时应考虑教学目的,即怎样把课本中的语言自然渗透到交际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通过活动消化新知识。

(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和形式化。

(三)教师要根据讨论的主题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任务有关的背景知识或相关的资料,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有一定的基础。

(四)教师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的难度要适当。太难时,会出现“冷场”的局面,学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表达。太简单时,学生就会不屑一顾,随便说几句,甚至会借此机会闲聊、说笑,形成表面上的“假热闹”。

(五)在设计任务时,要创设一个有信息差的语境。语言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只有问答双方有想获取某一方面信息的好奇心时,才会发问。因此只有学生之间有信息差,学生才会产生交际的需要和愿望。

四、操作要点

(一)目标引领:目标是方向,目标是总领学习目标――高效课堂的方向盘。教师每节课都要板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学习目标要保证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表述要清晰、准确,不模棱两可。教师将学习目标通过小黑板、投影片、课件等方式让学生灵活认定学习目标。可用情境导入:通过演示实物、出示图片、录像、录音、讲故事等手段,有目的地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认定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上课诠释目标,讨论围绕目标,展示体现目标,检测回扣目标,不偏离,不游移。

(二)自主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出示自学提纲或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自学前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尝试学习。“自学指导”要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又要知道怎么学,明确自学的方法与自学的要求。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进度,但不做指导,不宜打断学生的学习思路,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督促他们能够完成自学任务。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此环节要求教师先尝试学习,充分估计学生自学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时应注意组织学生,对分神、不投入的学生及时提醒,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上一篇:新课改应让语文课堂教学“返璞归真” 下一篇:新课改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