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发展与实施

时间:2022-08-23 01:14:58

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发展与实施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发展与实施必要性

(1)会计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位置。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之一,会计控制偏重价值控制,它可将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各层次的业务活动联结起来,进行综合控制,因此不仅成为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实际上在企业管理中也处于核心位置。

(2)内部会计控制有助于企业会计工作合法、合规开展,是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法定职责,如果会计信息不实,必然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造成不利经济后果。

(3)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企业财产物资安全、遏制资产浪费方面功效显著。资产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种管理工具,通过建立严格的采购、保管、财产清查等制度,对企业财产物资从采购、入库、保管、领用到报废等诸环节实施控制和制约,可有效防止资产受损或被滥用,减少舞弊事件发生,使企业资产保持相对安全。

(4)内部会计控制有助于促进现代企业管理。在公司制度下,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难免存在利益冲突,而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能使经营者的行为得到规范,更能促使所有者建立相关激励制度,对经营者实施充分激励,调动其工作热情,尽心管理企业,实现所有者目标,最终促进现代企业稳健、协调发展。

(5)内部会计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在当前市场经济波涛汹涌的浪潮中,企业通过构建内部会计控制,实施风险评估,能及时发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范。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1)缺少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目前,许多企业习惯实行粗放式管理,部分企业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知不多,甚至认为内部会计控制是一种耗时、耗力、耗财、又无直接回报的管理方式,因而对内部会计控制不予重视,在组织建设及人力、物力投入上缺乏支持。此外,企业普遍存在治理架构不合理、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不当、缺乏有效的企业文化等问题,阻碍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

(2)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各项管理措施不到位。由于重视不足,许多企业未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纳入企业总体工作规划,对内部会计控制缺乏统一领导和部署,在制度设计上易与企业实际脱离或抓不住重点,有的企业岗位职责不清,岗位间未形成有效的牵制,有的在内容上显得片面、零散、控制范围过窄,有的则偏重于事后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严密性、可操作性均有待提高。

(3)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执行不力。当前企业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员工素质低下、内控责任感不强,部分人员、,使制度执行大打折扣,加上缺乏赏罚有度的奖惩机制,也削弱了员工执行内部会计控制的自觉性。

(4)内部会计控制评价缺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是否存在瑕疵,健全程度怎样,制度实际执行情况如何,这些都需要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有助于促进内部会计控制各项措施的切实贯彻,并能在实践中逐步改进完善。一般而言,此项工作由内部审计完成。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基础薄弱,独立性和权威性缺失,处于有名无实境地,很难对内部会计控制展开客观公正的评价。

(5)内部会计控制缺乏有力的外力监督。内部审计虽然更了解企业内控运行状况,能及时进行监督,但其独立性较差,监督效果难以如意。外部监督包括财政、审计等政府层次的监督以及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社会层次的监督,则能提供客观公正的监督。但由于各种原因,政府监督由于分散管理,缺乏沟通,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而注册会计师监督由于执业环境不良,人员职业技能及道德素质不高,也很难发挥作用。

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完善措施

(1)优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环境,为内部会计控制实施提供保障。具体为:一是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应当维护股东的权利;应当确保全体股东受到平等待遇;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应确保董事会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应保证公司的任何重大信息得到及时准确披露。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权责分配体系。体系的建立需遵从机构互不重叠、部门之间的职能互相衔接、部门拥有的权力和应负责任一致、部门职能界定具体、保持相对稳定等原则。三是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正确树立价值观念,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四是强化企业管理者的内控意识。可通过财政部门组织学习、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途径增强企业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促进管理层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改变提升,带动企业上下形成崇尚制度管理的新风气。

(2)构建合理可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加强制度执行力度。首先,要明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构建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全面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相互牵制原则、程式定位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整体结构原则。其次,根据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管理目标,明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建设方向,构建合理可行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流程体系。在这个控制体系中,必须明确各方关系人的权利和责任,使大家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事务,同时,确保权力制衡,每个个人或群体的行为都受到其他力量的牵制和监督。具体包括三个控制层次:第一层次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可通过实施授权制、建立激励机制、签订具有约束作用的协议等方式禁止经营者的“经营越轨行为”。第二层次是所有者对具体业务的监控。可通过实行企业内部财务总监委派制、定期及非定期的企业内外审计等措施来实现。第三层次是企业会计部门面向业务组织系统所实施的具体控制制度。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后,企业要采取得当措施,增强制度执行力,确保制度得到贯彻执行。一是企业领导应加强制度执行工作的领导,并自觉、严格执行企业的内控制度。二是督促企业员工遵守和执行内控制度。三是加强培训,提高作为内控执行主体的全体员工的素质,包括道德素质与工作能力,使执行人员的素质达到规定的要求。四是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对业绩较优的人员予以奖励,对违反制度的人员予以惩戒。

(3)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评价机制,加强外部监督。内部会计控制的评价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如控制制度设计是否存在设计缺陷,是否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各项控制措施是否与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相吻合;控制系统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得到了正确执行;是否有严格的岗位职责制度和奖惩制度;制度在执行中是否受管理当局的影响;制度设计及运行是否尽可能做到了简便易行、降低运行成本等。内部审计是企业开展内部会计控制自我评价的重要机构,当前要重视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建设,通过提高内部审计地位、改革审计人员管理体制等举措,增强内部审计权威性和独立性,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外部监督方面,政府监督部门要合理分工,加强沟通,互通信息,提高监督效率,并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威慑力。要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督促注册会计师严格履行社会审计监督职责。同时,鼓励舆论监督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监督。这对于不断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防范舞弊,减少国家和企业财产损失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上一篇:企业海外反向并购风险问题探讨 下一篇:高校基建财务竣工决算滞后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