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管理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2-08-23 10:40:10

基于价值管理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在基于价值管理下,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和工作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分析了财务信息化工具可以从价值发现、价值创造和价值管理3个方面为财务管理应对上述变化提供的支持,并对价值管理下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价值管理

财务信息化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逐步深入,财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不但为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加强管控力度创造了条件,而且对基于价值管理下财务管理的深刻变革提供了可能。

一、建立以价值分析为导向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发现企业价值所在

基于价值的管理要求企业首先明确本企业所创造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衡量。不同业务类型的公司判断和衡量价值的方法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基于价值管理的公司都会选择一种比较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价值度量指标模型,如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现金增加值(Cash Value Added)、股东增加值(Shareholder Value Added)和现金流投资回报(Cash Flow Return On Investment)等。确定衡量企业创造价值的量度指标后,企业便可以根据这个指标所包含的成分进行层层分解,进一步明确企业价值的整体构成,并通过分析现状,确定目前影响企业创造价值最大的驱动因素是哪些,这些价值驱动因素将被进一步明确为量化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指标。

然而分析企业整体价值构成并动态检测企业价值驱动因素是非常繁杂的工作,比如德勤的“价值地图(Value Map)”工具将企业创造价值的来源从增加收入、减少成本、资产管理和预期管理四个方面细化为675个具体的“价值驱动力”,它们分散在企业管理链条的各个环节,有的甚至不是财务指标。企业财务管理者如果希望实时收集和分析处理这些信息,则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以价值分析为导向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

所谓以价值分析为导向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并不是仅指一个或多个信息系统,而是指以价值驱动因素对应的KPI指标体系为基础,以企业各通用和专业信息系统的相关功能和数据为依托,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数据收集、处理体系。它通过从分布于企业各个环节的信息系统或相关岗位收集计算KPI指标所需数据,并将其整合在企业数据仓库中(Data Warehouse),然后通过商务智能系统(Business Intelligence)按照需要构建不同的分析模型,最后从数据仓库中提取相应数据并进行计算,生成全方位、综合性的企业价值分析报告。

以价值分析为导向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通过对信息系统数据的有机整合,消除了企业内信息传递隔阂,并从企业价值管理的高度出发建立企业价值分析模型,使得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程序化,为客观、及时、准确决策创造了条件。同时,它超越了传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以财务数据为基础、主要专注于某一个领域成本效益分析的局限性,通过研究企业整体价值的增长点与减弱点,为企业内部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提供数据支持,为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协调行动以取得整体上更优的战略效果提供指导。

建立以价值分析为导向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需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建立价值KPI信息的收集机制

建立企业价值KPI相关信息的收集机制,是实现以价值分析为导向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的基础。通常KPI信息收集范围较广,不但要收集企业内部信息,而且还涉及企业外部信息,企业集团中下属单位基础条件迥异,整体收集难度会更大。因此,KPI信息的收集机制必须在考虑成本效益匹配的前提下做到灵活多样、方便易行。对于企业内部现有信息系统已覆盖的领域,应优先考虑通过改进现有信息系统实现数据自动收集。特别是已建立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系统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其覆盖供应链上各个环节,实时跟踪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连续运动的特点,通过直接利用ERP数据或少量改进ERP系统便可获取大部分计算KPI所需相关信息。对于现有信息系统暂未覆盖的领域,企业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B/S(Browser/Server)结构通用信息收集平台,各业务环节安排专人在系统中填制上报相关信息。对于外部信息,企业可以与银行、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通过信息共享合作收集所需信息,也可以向专业信息提供机构购买相关信息。

(二)建设企业级数据仓库

从企业采购、设备、生产、库存、运输、财务、人事等各个环节采集而来的企业价值KPI相关信息将被存储在统一的企业级数据仓库中,对其进行梳理、清洗、转换、合并和汇总等操作,并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重组和分类,为数据利用做好准备。数据仓库中对原始数据的加工是实现以价值分析为导向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的关键成功因素,它绝不是对数据的简单堆砌,而应以数据为中心设计全局共享的企业级数据库模型,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入整合。

(三)建设商务智能系统

商务智能系统的本质是一个数据分析平台,它通过深层次的分析和挖掘企业数据仓库中积累的海量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企业的各种业务指标并构建业务知识模型。在以价值分析为导向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中,商务智能技术可以利用其强大的分析能力,通过多维度、模型化的工具分析各个环节价值驱动因素对应的KPI指标,判断企业整体或某项业务、产品、客户群等的综合价值,发现企业价值增长点或减弱点,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辅助决策信息。

二、建立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实现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控

发现企业价值所在后,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将价值目标迅速转化为执行能力的管理体系,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正是这样一个连接价值目标与价值创造的管理工具。

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如果缺乏一个强大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可能将面临预算管理与企业追求的价值目标脱节,预算分析、调整、控制能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基于价值的管理要求企业建立一个始于价值分析、终于价值评价的覆盖完整预算管理循环的信息系统。它在企业价值管理的导向下,动态协调企业经营战略决策与管理行为和企业行动的关系,通过对企业运营的规划、分析和数量化的系统编制,保证企业整体运行方向与其使命目标所一致。具体来说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与企业基于价值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紧密连接

如前所述,基于价值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分析企业价值,为企业发现新的价值增长点。而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则负责指导企业制定符合其价值目标的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并实时监控企业价值创造的效率和成果,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经营过程中。因此,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必须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建立有效的数据交互机制。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起点应该是企业价值分析的定量结果,在此基础上制定满足企业价值创造要求的经营计划,并通过对经营计划的细化得到相应的财务预算。另一方面,应将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结果实时反馈给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体系,为实时评价企业整体或某一领域的价值提供数据支持。

(二)拥有较强的多维分析能力

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应是一个面向分析的管理系统,而不是一个单纯面向流程的处理预算编审事务的系统。在面向分析的管理系统中,数据是由多个维度(角度)进行描述的,系统要能够对已有的预算和实际发生数据进行灵活、快速的多角度分析、查询。比如销售收入的数据是由产品、时间、渠道、客户、区域、部门、人员等多个角度进行定义的,在对销售收入的预算或实际发生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分析人员可能会按照一个或多个维度的组合来分析其价值贡献度。即从技术上讲,要求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应建立在一个多维度的数据模型上,才能满足用户灵活多变的分析需求。

(三)能有效的对预算进行控制

预算控制是基于价值的管理下企业建设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只有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可以很方便的对各预算单位的预算进行有效的预警和控制,才可能保证预算按照既定目标执行,最终实现企业价值。为加强预算管理系统对预算执行的控制力度,除通常将预算控制与审批流程相结合外,还应实现预算管理系统与ERP等业务系统间的数据整合,保证各系统信息的无缝连接,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有效管控。

三、建立以价值增长为目的的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平台,为财务活动创造企业价值提供支持

从基于价值的管理视角出发,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途径很多,既可以从企业战略、开发客户、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的角度探索,也可以从成本费用、资本结构、资本运营等竞争策略的角度发展。传统管理体系中属于成本费用中心的财务管理活动逐步转变为企业中一个重要的价值创造源泉。

财务管理活动虽然不能代替生产经营,但它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途径却很多,包括税收筹划、成本管理、投融资管理、企业风险管理等。在信息化时代,企业还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其成为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新动力。近年来,建立以价值增长为目的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平台成为基于价值的管理下财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未来它将成为财务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新途径。

所谓“财务资源集中”,主要包括对财务管理的核心――资金的集中和对财务管理的基础――会计核算的集中。它们分别可以通过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来实现。

(一)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

资金集中管理包括从编制资金计划到处理集团和子公司资金流入流出、内外部结算、投融资活动等资金运作所进行的监督和控制,以及长短期的资金预测。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加速资金运转,降低资金风险,为集团企业带来健康的资金流。

然而,在手工环境下要实现资金集中管理非常困难,这将使企业面临日常工作量大、企业和银行之间缺乏协调、资金监控滞后、资金管理分散、资金利用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

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它将资金结算和控制流程与经营业务流程进行有机融合,疏通资金结算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界限,消除非增值环节,使资金的控制与业务流程再造、供应链协调、银行网络化系统紧密相连。

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后企业集团下属成员企业资金的流量、流向和存量完全处于集团的管理之下,集团公司能够对其对外收款、付款,对内资金结算进行全方位控制;通过制定付款审批、审核流程,可以保证下属成员企业具有与其经营管理需要的资金管理权。同时,由于能够对全集团资金实行全程管理,就能够对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的计划,使集团资金使用计划与企业价值管理目标相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范资金浪费,降低资金使用风险。

(二)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

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是企业集团整合下属企业财务资源,加强财务监控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该平台通过整合企业的财务业务处理系统和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形成,达到统一企业财务政策、规范财务核算、集中财务资源、实现企业价值的目标。与单个企业的财务系统相比,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在业务处理内容上并没有太大变化,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集中”上,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财务数据管理集中

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将集团下属所有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管理,消除了数据的物理距离和时间差的概念,是进行集中核算、集中控制、实时查询统计分析的基础。信息使用者可以高效快速地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使企业真正实现集团内部资源共享,实现决策科学化、业务智能化。

2.系统基础数据集中

为了保证集团贯彻统一的会计政策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起统一规范、严格有序的核算体系,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应集中管控系统基础数据。一方面,平台应保证部分核心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唯一性;另一方面平台还应提供灵活的设置机制和控制手段,满足其他基础数据个性化和行业化的应用需要。

3.财务处理和内部控制集中

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各个子系统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能协同处理财务事项、共享信息资源,为企业财务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过程提供了统一的、流程化、规范化的处理平台。同时,集团还可以通过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集中管控下属企业的财务处理过程,加强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监控,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具备开放性、电子化、实时性、集成化、远程化特点的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能够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同步处理,并充分关注与企业外部资源进行整合,这不但扩展了财务管理的空间范围,而且极大的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提升了企业价值。目前,国际先进企业的网络集中式财务管理平台正在逐步进化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实现财务数据和流程集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财务人员和业务的集中,这必然将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汤谷良.高级财务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罗菲.基于价值管理的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杨琦.企业财务集成管理信息系统[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4]王海林,续慧泓.财务管理信息化[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010年中国利用外资

首破千亿美元居世界第二

据商务部消息,2010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平稳较快回升,首次突破1 000亿美元,达到1 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扭转了2009年下降2.6%的局面。

2010年12月当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6%,为2009年8月以来连续第17个月实现月度同比增长。从结构上看,2010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较快发展,主要得益于服务业及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大幅增长,增幅分别为28.6%和27.6%。

2010年全年中国非金融领域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406家,同比增长16.9%。

2010年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利用外资的重要政策措施,特别强调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如进一步大幅下放外商投资审批权限,减少审批层级;进一步主动扩大旅行社、医疗机构、网络销售等领域的开放;从10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其中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是一项重要内容。

上一篇:种子企业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建立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机制促进外贸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