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聚集优势” 打造“出口基地”

时间:2022-05-13 08:14:23

依托“聚集优势” 打造“出口基地”

一、河北省产业聚集区发展现状

产业聚集区是指以一个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为核心,在特定区域内形成的同一类型或协力配套型的企业群体。产业“聚集”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阶段,“聚集”效应是产业优化升级的内在动力。据有关部门统计,“十一五”以来,河北省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产业聚集区已发展到200多个,聚集企业近20万家,吸纳劳动力340多万人,年创产值近7 000亿元,比“十五”末分别增长了70%、13%、50%和40%。

(一)产业门类齐全

200多个产业聚集区分布在全省11个设区市、100多个县(市、区),既有传统特色产业聚集区,也有新兴产业聚集区,涵盖了冶金、建材、机械制造、化工医药、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皮革皮毛、板材家具、电线电缆、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及配件等30多个门类。有的已初具规模,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有的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成长性较好、潜力巨大。

(二)区域品牌知名度高

在各类产业聚集区中,被国家有关部门、机构、协会等命名的“国字号”区域品牌有60多个。特别是形成了“辛集皮革――中国皮都”、“安平丝网――中国丝网之乡”、“安国中药材――中国药材之乡”、“清河羊绒――中国羊绒之都”、“白沟箱包――中国箱包之都”、“容城服装――中国服装名城”等一批“大品牌”,在国内外具有强大的经济辐射力和较高的知名度。

(三)传统特色产业优势明显

有44个产业聚集区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0%以上,有15个产业聚集区达到50%以上,有8个产业聚集区达到80%以上,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较高的行业控制力。“清河羊绒”原绒交易量占全国的50%,占世界的40%,享有“天下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的美誉;“唐山陶瓷”的卫生洁具产销量全国第1,拥有“中国陶瓷看三山,北方陶瓷看唐山”的地位;“大营皮草”的裘皮褥子、皮草编织、毛领帽条产销量均居全国第1,兔皮褥子占全球市场份额70%以上;“安平丝网”是世界上唯一的丝网产业聚集区。

(四)新兴产业加速聚集

以保定新能源、廊坊电子信息、石家庄生物制药、邯郸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聚集区发展迅猛,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新的引擎。保定市以天威英利为龙头,积极打造“中国电谷”,聚集了170多家相关企业,形成了光电、风电、输变电、储电、节电和电力自动化6大产业体系,硅片、电池及组件的产量居全国第2、世界第6,风电叶片产量居全国第1,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成;廊坊市先后引进华为、富士康、中兴等一批重量级项目,聚集了国瑞电子、贝斯特电子、鑫谷光电等数十家电子信息企业,形成了计算机、电子材料、通信制造、平板显示、软件、视听整机、半导体元器件等7大生产加工基地,成为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保定新能源产业和廊坊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均超过30%。

二、河北省产业聚集区出口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传统特色产业外向度低,出口规模与产业规模不相称

河北省传统特色产业普遍存在着“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经济外向度较低,出口依存度较低(2009年出口依存度:钢铁产业1.4%、医药化工产业5.1%、轻工产业6.5%、蔬菜产业0.1%)。2009年,70个产业聚集区年产值3 383亿元,但出口不足40亿美元,出口依存度仅为7.9%,出口规模与产业实力极不相称。70个产业聚集区中,出口超亿美元的只有12个,仅占17.1%,平均出口规模只有5 600万美元,22个农产品类产业聚集区平均出口额不足2 400万美元。

(二)中小企业多且自营能力差,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70个产业聚集区拥有企业近46 000家,但多数为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自营出口能力较弱。2009年有出口实绩的企业1 713家,仅占区内企业总数的3.7%,而同期通过出口的供货值达70多亿美元,是自营出口额的近2倍。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平均出口规模只有230万美元,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有64家,仅占3.7%,每个聚集区平均不到1家,超亿美元的企业只有2家(廊坊富士康和秦皇岛金海粮油)。

(三)多数聚集区产业链较短,产品低端化、同质化问题突出

河北省高端制造业产业尚在起步阶段,传统特色产业聚集区产业链较短,部分聚集区有“产业”但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链”,主导产品低端,以资源型初加工、粗加工产品为主,关联度低,配套性不强,系列化产品不多,缺乏市场竞争力。区内企业只是数量、空间上的简单叠加,且多为家庭作坊式的中小企业,在生产上关系松散,聚集效应不明显,“成百上千”的企业处在产业链的同一个“节点”,低水平重复生产同一种商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甚至会出现“三抢一压”(抢原料、抢用工、抢客户,压价格)恶性竞争的局面。

(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自主品牌国际化程度较低

目前河北省外贸出口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加工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上,出口商品中品牌产品不足10%。产业聚集区内的龙头骨干企业大多注重品牌建设和境外商标注册,但受营销能力、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制约,品牌国际化的步伐较慢,品牌的影响力也较小。同时,作为聚集区主体的中小企业品牌意识不强,研发投入和专业人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自主品牌严重缺失,目前仍以仿制、贴牌生产为主,很多企业在经营模式上尚未实现从OEM(纯粹代加工)到ODM(原始设计制造代加工)的跨越。

(五)规划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虽然先后出台了一批扶持传统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推动专业化协作、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政策针对性不强,措施含金量低。部分地方政府存在着只注重经济规模、忽视发展质量的问题,尤其是缺乏规划和引导,市场定位模糊,政策扶持不足,影响了产业聚集区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目前,全省多数产业聚集区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产业信息、人才培训、信用担保和创业辅导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明显滞后,远不能满足区内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同时各地行业商协会发展参差不齐,履行职能不到位,缺乏权威性和影响力,尚未形成政府、商协会、企业,三方共促产业聚集区发展的格局。

三、培育和打造出口基地的基本思路和建议

(一)制定出台河北省推进出口基地建设的工作方案

在全省形成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三方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省、市、县三级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同时,省市两级商务部门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对全省及本地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及出口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制定标准,认定一批省级出口基地和出口基地企业

结合实际情况,对已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且够一定条件的,认定为“河北省××产业出口基地”;对尚未形成“聚集”效应,虽然目前是“单体”企业,但今后有辐射潜力,且够一定条件的出口龙头企业(含产业聚集区内的企业),认定为“河北省××产业出口基地企业”。认定授牌工作每年下半年进行,符合标准者可随时申报。

认定省级出口基地应考虑的因素:一是产业聚集区的规模,以及在全国或全省同行业的地位,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情况;二是产业聚集区的外向度,包括自营出口的企业数量、出口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产业聚集区近年自营出口规模,以及占全国或全省同类产品出口的比重等;三是产业聚集区依托龙头企业建设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人员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情况;四是当地政府有无促进产业发展及产品出口的规划,有无具体的扶持政策;五是所在县(市、区)商务部门人员编制、职能到位、以及为企业服务的情况;六是所在地相关行业组织设立情况,以及在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创建品牌、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情况。

认定省级出口基地企业(外商独资及外方控股企业除外)应考虑的因素:一是企业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营出口情况;二是出口产品是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利润;三是出口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或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四是企业在全国或全省同行业的地位及辐射潜力;五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等综合管理情况。

(三)对认定的省级出口基地和基地企业定期考核,动态管理

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拟定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授牌的省级出口基地和基地企业进行跟踪,每半年通报情况,每两年考核一次,考核优胜者予以表彰,并积极向国家推荐,争取早日成为部级出口基地;对考评不合格的,撤销其出口基地和基地企业称号并摘牌。

(四)省、市、县三级政府配套出台专项扶持政策

建议省政府借鉴先进省市经验做法,设立“出口基地发展专项资金”,设区市、县(市)两级按照一定比例配套,重点支持出口基地开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电子商务建设、抱团参加国际专业展览会、组织境外贸易洽谈、品牌宣传推广、培训专业人员等;支持出口基地企业研发创新、技术升级改造、境外注册商标、专利申请和开拓国际市场、完善出口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

(五)权力“打捆”下放、政策“组合”倾斜

把商务部门所有能下放的权力如“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出口许可证打印终端”等一并下放、延伸到省级出口基地。利用现有国家和省级各项扶持外贸发展的政策如“保持外贸稳定增长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资金”等优先支持出口基地和基地企业,并提高支持比例。在“广交会”等国际重点展览会的展位分配中,优先考虑出口基地和基地企业的需求。在“电子商务推广”、“特殊商品进出口资质争取和配额分配”等方面向出口基地和基地企业倾斜。

(六)为出口基地和基地企业发展创造最优贸易环境

以外经贸工作部门联席会议为平台,以出口基地和基地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强化银贸、信贸、税贸、关贸和检贸对接,开辟生产经营“绿色通道”, 优化产业、贸易发展环境;强化政策与业务的培训,提高自营出口、品牌营销和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上一篇:经济增加值在业绩考核中的应用 下一篇:不丧失控制权下持股比例变化合并报表的会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