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读者特征的全民阅读推进模式探析

时间:2022-08-23 09:28:56

基于新媒体读者特征的全民阅读推进模式探析

摘 要 新媒体的出现使读者的行为与特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要继续推进全民阅读就必须要综合考虑新媒体读者的特征,并制定出合理的推进模式。本文主要基于新媒体读者特征的全民阅读推进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全民阅读事业提供可据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读者特征;全民阅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3-0097-02

2016年等部门倡导和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已步入10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2016年1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开展2016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新广出发〔2016〕1号),对全社会举办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做出部署,要求多出版并广泛推荐精品佳作、满足大众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努力提升数字化阅读的质量和水平,建设书香社会,推动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这一举措证明了“全民阅读”俨然已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有机组成部分。

1 新媒体的特征决定了在其背景下形成的读者群体的鲜明特点

第一,新媒体保证了信息的实时性。它借助现代技术将铺天盖地的信息全面及时地提供给读者自由选择,接收哪些,过滤哪些,全由读者自己决定。第二,新媒体具有交互性,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博客、论坛等诸多新兴媒体为读者提供了及时互动交流的平台,读者不仅能接收信息,同时也可以变为信息的人,还能与第三方用户交流、分享。读者的大量反馈甚至有可能改变媒体发展的趋势。第三,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为“以点对面”,而新媒体则为“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这种方式具有分众效应。第四,新媒体具有消解能力,其逐步消解了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界限以及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

2 新媒体环境下推进全民阅读应借助碎片化阅读的热潮

新媒体让阅读时间、空间、内容和渠道等方面的边界消失,阅读模式从个性化慢慢向泛在阅读、协作阅读和社会化阅读转变,因此新媒体环境下推进全民阅读必须借力碎片化阅读热潮。

所谓碎片化阅读是指读者利用乘车、等候间隙等这些碎片化时间,通过手机、电子书等电子读物载体阅读信息的方式。碎片化阅读获取信息虽散而快,阻碍读者深入思考问题,但对短文、图片进行快速浏览这样的快餐化阅读方式,却能帮人们迅速地获得多元化信息、使其对事物的认识更加丰富、全面,有利于形成理性认识,促进知识流动、对其进行重组、融合进而创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安德森曾指出,“多”能够带来本质上的不同。对于总是利用电子媒介进行浅阅读的读者而言,应该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不断地强化信息检索、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分析、信息表达、保证信息安全和信息协同等对知识进行管理的能力。培养对浅阅读得来的信息进行系统整理与标记,然后基于所获信息做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这样一来,便能够促使浅阅读向更加深入的电子或纸本阅读转变。要实现这一点,书刊的出版传播者应担负一定的责任,要更具技巧性地把电子阅读和纸本阅读的优势结合起来,采取媒体融合策略,首先利用平面媒体或者网推――试读方式,引导有兴趣的读者迈向更加深入的纸质或电子阅读,接下来借用网络进行分享和共读,推动全民阅读与文化生产向更加广泛、深入的层面发展。

3 新媒体环境下促进大众阅读的具体策略

3.1 利用多媒体元素构思创制书刊

近年来,新兴网络媒体逐渐演变为传播思想文化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并改变其生活方式。为此,书刊在策划之初就得考虑为后续的影视、音乐游戏、动漫等诸多与出版物相关联的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打基础,这样,便能使得一个产品创意的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大众阅读兴趣。《饥饿游戏》将电影与图书融合,成功地相互拉动销售,就是很好的例证。此外,可以在书刊等纸质出版物上设置二维码等图形媒介,这样便提高了读者与其的接触性,用手机扫码后可随时感受强烈的视觉、触觉冲击力和更加直观生动的多元格式文本带来的信息。《你没有听过的创新思维课》一书每一章节都放有二维码,扫描序言的二维码,便可看到美丽的大海沙滩,阅读欣赏诗歌,浏览视频,倾听动人的音乐。能给读者带来如此美妙体验的图书当然更受欢迎。

3.2 让用户参与书刊的内容创制

大数据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可沉淀分析用户、采集网络热点的便利条件,基于此,可以把握用户内容偏好等信息,实现智能化、个性化创作,从而使所开发的原创作品符合市场期待,与用户信息需求相匹配。可以用开放互动模式的方式进行叙事,如建立专门的内容创作社区,让读者在社区内基于自己的兴趣和感受进行创作,自由扩展书刊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参与感,有利于构建起打破传统的,不仅仅是线性思维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的叙事网络。这种贴近读者的内容自然不会被拒绝。

3.3 借助多种传播方式,将内容产品植入社会关系网络,提高用户黏性

纸质书刊应该尽量和网站、微博、微信、移动App等等新媒体的各个平台全面对接,让读者能够便利地搜索资源、与社交热点相匹配、构建信息知识图谱等。在线互动方式也必不可少,这样能更有效地探知用户需求,利用新型传播方式提高用户黏性。借助于多渠道、多终端的融媒体,产品信息进行宣传推广,或者请专家学者对作品进行点评、导读,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中读者反馈的信息,智能地分析利用读者需要的阅读内容、服务重点,从而更加主动、快速、精准地把图文并茂的产品推送出去,使阅读美好而愉悦,全民阅读便可顺理成章地开展。

此外,数字化阅读沙龙也能聚拢读者,并有利于把握其阅读动向,这样可以把有相同阅读趣味的读者聚拢起来,形成一个较为集中的目标读者圈子,这一圈子里的读者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针对这个社群,要好好利用自媒体,以其承载的观念、品位去赢得支持,最终目标是形成较强的向心力、渗透力。这是传播书刊内容的非常有效且关键的一环。罗辑思维、大V店等基于这一理念的社群电商,都有其独具一格的推广方式,但通过提升用户的体验来聚拢人气这一根本途径不可或缺,这些电商对图书推广的强大作用力在行业内是有目共睹的。

C上可见,新媒体环境下推进全民阅读,政府、出版方、传播方和读者各方必须同心协力,因为这毋庸置疑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从政策方面进行扶持,倡导推动;出版者与传播者打造优秀的产品,创造良好的环境,尽全力做好为全民阅读提供高品质服务的“领读人”;读者则督促自身,扩展阅读空间,树立“阅网”“观景”也是“读书”的“大阅读”理念,“业务读文章,业余读文学”,养成自幼到老,终身阅读的习惯,借助阅读攀登精神的高峰,用读书点亮生活。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开展2016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新广出发〔2016〕1 号).

[2]徐雁.读书之乐.见:王余光,徐雁.中国读书大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罗昌娴.全民阅读背景下手机阅读的推广[J].大学:学术版,2011(2).

[4]王磊,丁振伟.全民阅读活动中激励策略之运用[J].图书馆情报工作,2015(5):11-15.

[5]郎玉林.对全民阅读价值哲学的理性思考[J].图书馆,2015(12):34-35.

上一篇:智能移动终端的新媒体界面研究 下一篇:云计算环境中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