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并重”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时间:2022-08-23 08:04:00

“四个并重”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完善农村支付清算体系建设,须市场机制与政策扶持并重、因地制宜与服务创新并重、扩展覆盖与完善渠道并重、风险防控与知识普及并重

近年来,通过人民银行、银联、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我国农村支付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支付工具创新、支付清算网络建设、支付服务环境改善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虽然农村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总体仍显不足,农村居民非现金支付接受程度不高,适应“三农”特色的金融创新产品较为匮乏,金融机构开展支付业务收入相对较低,须从市场机制、政策扶持、服务创新、渠道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提升和完善农村支付环境

市场机制与政策扶持并重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村支付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提升农村支付服务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建立包括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邮政储蓄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商业可持续的支付服务体系。

另一方面,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地方政府统筹规划本辖区农村支付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通过财税补贴、税收减免、政府奖励、差别费率、准入便利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增设农村地区营业网点,布设ATM、POS机等自助设备,扩大支付业务服务覆盖范围。逐步推进农村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对接大小额支付系统工作,畅通支付结算路径。在发放粮食、生猪等国家农业补贴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资金时,加强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的使用,引导鼓励农民使用银行卡、电子转账等先进灵活的支付方式。结合农村支付环境实际,考虑适当调整银行卡收费、自助设备布放等现有支付结算业务收费模式,制定城乡差异化收费标准,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降低金融机构农村支付服务成本。

因地制宜与服务创新并重

根据农村地区客户金融需求特点,结合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支付服务需求情况,采取差异化供给策略,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

对生产经营情况好、信用度高、有市场的客户拓展信用卡业务,针对农村养殖户、种粮大户、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推行支农、惠农信用卡,满足农民对于小额短期周转资金的实际需求。

充分考虑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现金支付习惯和不善于操作自助设备的现实,优先推广普及银行卡等操作相对简单、兼具现金及非现金支付功能的支付工具和设备。基于现有农民工银行卡的推广普及成果,拓展特色服务深度,使农民工异地存取款更加便利。通过简化办卡流程、扩展服务项目、提供刷卡优惠等方式,引导农村居民更多地使用非现金支付方式。

采取纸票与电票相结合的方式,在农村地区推广开办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及电子商业汇票等票据业务。在农资交易市场、批发市场、小商品市场等场所推广使用银行汇票,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开展商业汇票业务,满足农村企业融资结算需求。

针对农村地区居民居住分散、交通相对不便的特点,利用农村地区现有网络通信设施,加强电话支付、有线电视网络支付和网上支付等电子支付产品创新,特别是利用在农村地区越来越普及的手机设备,推广基于手机终端的查询、转账、缴费、汇款等移动支付业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地区支付服务供给;努力提高电子支付的安全系数,使农民在使用电子支付手段时更踏实、更放心。

扩展覆盖与完善渠道并重

拓展支付结算网络覆盖面,降低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交易成本,为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使用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充分发挥人民银行跨行支付清算系统、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银联跨行支付系统的桥梁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接入方式,便利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加入相关跨行支付清算系统,从而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深入农村基层、服务覆盖面广的优势。

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逐步拓展农村市场,降低农村地区营业网点的准入条件,简化审批程序;考虑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设立时将布设乡镇地区金融网点作为市场准入条件之一,强化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主力军作用,引导支付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配置,以填补金融服务空白。

加快支付结算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扩展支付体系覆盖范围,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济基础较好、非现金支付普及面较高的乡镇村落增加ATM、POS机等自助设备的布放量,适度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均自助设备占有量。

强化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推进农村地区银行卡的联网通用,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及相关金融机构增加农民工银行卡受理方业务营业网点数量,便利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跨行使用,鼓励金融机构面向专业市场、商店、医院、宾馆、景点等有针对性地发展特约商户;考虑通过免费办卡、刷卡积分等优惠方式鼓励农民刷卡消费,降低现金支付比例。

风险防控与知识普及并重

在推进现代化支付结算服务普及应用的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也不应忽视风险防控工作,应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普及非现金支付工具相关知识,在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同时增强其对于非现金支付方式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在开立银行卡账户时严格落实实名制要求,加强对身份真实性的核实,在布设POS机时加强对特约商户的准入管理,健全相关监督检查制度,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业务的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农民群众资金安全。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农村支付环境安全性的监督检查,强化对支付体系参与者的管理,适时进行风险提示。

提升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举办专业培训、知识竞赛、岗位练兵、技能考试等多种形式,提高基层从业人员对非现金支付结算业务的操作能力和风控能力。

完善农村地区征信体系建设,联合工商、税务、司法等各相关部门,多方面完善农业企业、经济合作组织、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个人信用信息,为银行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提供风险判断依据,并推进农村地区信用环境建设。

以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柜面宣传为基础,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介,加大宣传力度,采取通俗易懂、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支付知识,逐步培养农民群众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习惯。

上一篇:这笔贷款为何难以收回? 下一篇:茶山飞出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