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对比浅析

时间:2022-08-23 07:04:02

地理学习对比浅析

地理学习是地理信息传输的过程。其实质是将地理信息直接或间接地传授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仅要学懂记住,而且还应该学会运用比较,融会贯通。这就涉及到地理学习对比

对比,广义上而言,是指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而地理学习对比具体的说,是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进行内部或相互间的对照与比较、实现对立统一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不仅存在于相互对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某种联系,又具有明显差异的地理事物现象、概念原理规律之间,有时也存在于它们内在本身内部之间。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实施地理学习对比,至关重要。其可以让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自觉地把已有的地理旧知识和学习的新内容进行比较,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地理概念,更好地掌握新学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加深对新知识认识同时又达到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同时亦通过运用学习对比,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理事物和现象相互间的联系,揭示这些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规律,认识它们的发展过程及变化趋势。同时也通过学生在对比中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分析、判断等,求同存异,促进了已有知识与地理新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达到知识向技能的转变,使学生的地理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因而地理学习对比也是新课程地理教学的重要方式方法之一。现根据其对比的方向,我们可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横向对比

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差异看,横向对比是针对空间上同时并存的事物的既定形态进行比较。地理横向对比则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地理事物现象空间上同层次的对比,其主要侧重于同一时期时段内地理环境,地理事物现象间的异同性比较,通过地理事物现象大小,多少,高低,优劣等的对比达以揭示比较对象间的空间分异。根据比较对象空间尺度延伸范围大小的差异,横向对比大致可以分为相似归纳对比和相关联系对比两类。

1.相似归纳对比

相似归纳对比是在讲授某一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时,把相近或相类似的进行归纳对比,由此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共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特性;并在对比总结其共性的基础上突出各自的特性。如在讲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时,学生阅读了东亚气压分布图,已经掌握了气压中心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理解了东亚盛行风变化显著的成因;归纳季风的概念,理解其风向季节变化特征。而后,教师由近及远地来认识南亚的季风时,即可以利用相似归纳对比方法。学生针对东亚的季风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从北纬25°~55°左右,包括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则对比得出热带季风气候也在亚欧大陆东岸,纬度大约从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分布于南亚印度半岛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对比东亚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分别受陆地上的亚洲高压与海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影响,冬季陆地吹向海洋,气候特点寒冷干燥;夏季受陆地上的亚洲低压与海洋上的夏威武夷高压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气候特点炎热多雨。而得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对比海陆吹向相同,都符合风向随季节变化特征,以及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征,但风向二者不一样,成因有异同,东亚的季风成因冬夏季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而南亚冬季是受陆地上的亚洲高压与南部海洋上低压影响吹东北风,这与东亚的冬季风成因一致,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而夏季吹西南风,风向不一样,成因也不同,其是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是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的。再者,对比其冬、夏季风的强度也有各自的特性,东亚的季风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南亚的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另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有其异同之处等等。通过相似归纳对比学生可以在学习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特点成因等过程中,能够把已有季风气候知识和相近相类似气候原理、规律进行对比获得更加清晰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对旧知识也起了温故和加深理解的作用。除此之外,如太阳日与恒星日的教学,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构成的教学,等值线的教学中讲述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等皆可利用相似归纳对比。

2.相关联系对比

高中地理新课程对教材的编写明确指出,教材的编排要注重基础性与时代性的结合,教材的体系要始终贯彻人地关系的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协调人地和谐发展为基本核心理念。因而地理教材各章节的知识是相互关联,有密切关系的。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善于联系,应用好相关联系对比,把性质成因、原理规律等相关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联系起来对比,通过相关联系对比使前后联系的新旧知识系统化,加深对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认识,从而实现地理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的提高。如在讲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时,可以联系第二章学过的气压带和风带基本知识进行相关联系对比。指导学生对照“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与“世界洋流模式图”,找出洋流的流动方向与风向的对应吻合之处。如在赤道的两侧,北为北赤道暖流南为南赤道暖流,方向都是由东向西流,这正好与南北半球的信风带风向相吻合;在中纬地区的的西风漂流,正好与“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中中纬地区的西风带相一致等等。借助相关联系对比,让学生认识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大气运动即风,在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旧知识的同时,又突破了洋流形成原因这一重点难点的内容,也为学生从理解洋流的形成到构建世界洋流运动的模式做好了铺垫,培养了学生利用相关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联系对比启发应用旧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除此之外,教学中可以应用相关联系对比的例子很多,如在《海洋地理》选修中,讲述海洋表层平均盐度分布的知识点就可以与世界降水的分布进行相关联系对比教学;在《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中,讲述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时,就可以利用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六大板块示意图等进行相关联系对比教学等。

二、纵向对比

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差异看,纵向对比主要是对单个事物现象在与过去某个时间的状态进行的比较,或是针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发生发展不同阶段层次级别的比较。地理纵向对比则是沿着时间顺序、发生发展程序上进行地理环境或地理事物现象演化的比较,其主要侧重于动态性与预测性,通过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来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根据比较对象随时间变化的差异和地理事物现象本身不断向高的级别、新的层次复杂化发展的演变,纵向对比大致可以分为时期时段对比和级别层次对比两类。

1.时期时段对比

时期时段对比往往是小尺度的,其主要以时间为轴,针对地理事物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时段发生的变化状况进行的对比,其旨在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过去和现状,从而推断其未来发生发展的变化趋势,探求其进一步发展变化的规律。如在讲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中锋与天气时,教师可以以锋面移动的位置为线索,以时间为轴分为三个时间段对比,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以冷锋为例,对比气温,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过境时冷暖气团相遇受冷气团的影响气温下降,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对比气压,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压较低,过境时受冷气团的影响气温下降气压上升,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压较高。对比天气状况,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受冷暖气团交汇的影响天气产生剧烈的变化,出现狂风暴雨暴雪等天气现象,过境后又由单一的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等。通过时期时段对比让学生可以从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变化的动态中更清晰地认识冷锋、锋面的概念,掌握好其随时间变化在不同时段冷锋所具有的特征性质与变化的规律。除此之外,如在《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中,讲述台风、飓风、寒潮等气象灾害时,就可以应用时期时段对比教学。

2.级别层次对比

级别层次对比其主要着眼于某一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全部历史过程,属于大尺度时间跨度大,针对其起源、发生、发展全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对比归纳出它历史轨迹和发展趋势,通过不同级别层次的对比,探求其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化发展的过程,揭示其地理事物现象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如在讲授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时,教师可以以社会生产力发展为主线,突出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进行级别层次对比,将其分为四个层次对比,前发展阶段、低发展阶段、高发展阶段和持续发展阶段。对比得出不同的层次人类文明的差异,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后工业文明;从原始的采食渔猎的低经济特质低经济水平到农业为主的初级水平,工业服务业为主的较高水平到决策与管理为主的高级水平;从对自然态度的最原始状态自然崇拜主义到天定胜人的自然优势主义,人定胜天的人文优势主义到天人互补协同发展的人地和谐;从人与自然最低级别的关系依赖自然,对环境无破坏干扰,到半依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环境缓慢退化,从征服自然,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等等。通过级别层次对比让同学更加清晰地了解不同阶段,人地关系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到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意义与必然,突出了本章节的重点同时、又突破了难点。除此之外,如传统工业与新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的意大利新兴工业和以美国硅谷为先驱典范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等皆可采用级别层次对比。

“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地理学习有其科学性和艺术性。对比学习作为地理学习一种常规的学习方式方法,若能恰当运用,必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好地理知识,更加深入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内在的联系与整体性。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松散的知识集中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

上一篇:探幽:素材积累与运用之路 下一篇: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