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疾控机构卫生监测工作现状及职能

时间:2022-08-23 06:13:33

浅谈疾控机构卫生监测工作现状及职能

卫生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重要职能,随着两项体制改革的完成以及疾控机构建设的进行,各级疾控中心的职能亦逐步到位和完善。但是,卫生监测在疾控中心处何种地位,如何进一步做好卫生监测工作,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问题。现就此议题谈些肤浅的看法。

1卫生监测的概念和主要含义

卫生监测是指为了某一特定目的,选择有针对性、特异性、敏感性的指标,定对象、定时空、定方法连续不断地观察(测),并收集整理、分析、利用其资料的一项专业工作。

卫生监测是一个笼统或泛义的概念,目前疾控系统习惯将以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为主要内容所进行的流行病学监测称之为疾病监测,另外以食品、环境、职业、放射、学卫、消杀等专业为主要内容所进行的卫生学监测,称之为公共卫生监测。

包括卫生监测在内的各类监测工作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行政行为,从防控疾病目的来说具一定的超前性、主动性和广泛性。而检测多数是被动的和狭义的。

2疾控机构目前卫生监测工作现状和主要问题

2.1两项体制改革前后现状

在两项体制改革前卫生防疫系统监督监测不分,多数偏重于公共卫生监测,借助于卫生监督的手段,公共卫生监测工作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均较大,社会影响也较好。卫生防病作为一个整体和系统,资源统合,发挥了很好的效能。然而在改革后,由于各种原因,公共卫生监测工作已经大为削弱。目前疾控机构履行卫生监测的职能受到卫生系统外部以及内部的干扰,开展正常工作困难重重,少数地方卫生监督机构出于局部或自身利益对疾控中心开展卫生监测工作不予支持和配合,甚至挤压和排斥。一些地方歪曲疾控中心的职能,认为疾控中心只是检测(验)机构,不可主动开展卫生监测业务,只能被动检验样品。对疾控中心的正常工作设置阻碍。由于矛盾很大,难以开展工作,不少疾控机构逐渐淡出甚至放弃了公共卫生监测工作。纵观外系统的环保、公安、农业、质监、药检等部门,均没有目前卫生系统这样在行政执法与技术监测方面处于矛盾和互不信任甚至于扯皮的状况。而其后果则是造成卫生系统本身职能的弱化以及事业的损失。

2.2监测资源的浪费

目前多数疾控中心仍坚持按照职能分工设立有卫生监测科室,尽管困难很大,仍积极努力开展食品、环境、学校、消杀、职业等专业的公共卫生监测工作,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或向有关部门报告或通过媒体和通报等形式向社会公布,以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同时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数据和素材。但是,在一些地方疾控机构的卫生监测资料未能引起卫生行政部门和监督机构的重视,造成监测资源的浪费。

2.3监测经费缺少

因为缺少专项的卫生监测经费,多数基层疾控中心设备陈旧、仪器老化、标准缺失、人才不足。近几年非典、人禽流感等新发现的传染病以及不时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疾控机构疲于奔命,忙于应付,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卫生监测工作的管理和质量,致使卫生监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下降,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4缺乏可操作规范、法律

面临新的工作形势,疾控机构多数按照上级布置的年度工作任务开展公共卫生监测工作,或者按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进行操作,但工作规范内容仍比较粗浅,实际操作性较差,疾病监测相对公共卫生监测来看,目前所受干扰较少,但由于经费以及专业技术人才水平所限,还存在资料收集不全、数据不准、工作不能落实的情况。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与医疗专业相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疾控面临的是人群、环境、社会,而医疗面临的是病人个体。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具有社会性、行政性和法制性,卫生监测作为疾病防控的一个内容,其工作并非只是采样、收集资料这种单纯的业务。大量的防病措施要落实到位,需要一定的行政手段才能达到目的。然而在目前的状况下,由于疾控机构既缺少行政管理权,又没有执法权的强有力支持,开展卫生监测可谓难以到位,效能更是难以发挥。

疾控机构开展卫生监测虽然有法律规定,但在具体执行工作中却困难较大。首先是监测人员外出工作时缺少法律身份,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其次也没有统一的监测证件或者着装,因此,许多工作难以进行。

3疾控机构履行卫生监测职能的法律依据

疾控机构履行卫生监测职能,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检测(验)机构,是由有关法律、规章所明确的。

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7条明确规定,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2005年1月5日卫生部吴仪部长签发的40号令《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中,明确疾控机构职能包括“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其主要职责项目中亦包括“开展疾病监测和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卫生等领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

2001年4月13日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实施的若干意见》和《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关于疾控机构职责明确规定:对影响人群生存环境卫生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食品、职业、环境、放射、学校卫生等卫生系统监测,对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公害病、学生常见病及意外伤害中毒等发生、分布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并制定预防控制对策。

卫生部于2002年1月颁布的《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对各级疾控机构在卫生防病工作中的具体业务作了详尽的要求和规定,涉及相关的疾病和公共卫生监测分为13个大类,基本上涵盖了疾病预防控制各方面的内容。

4讨论

4.1卫生监测是疾控机构的重要职能和法定义务

卫生监测是国家和有关法规赋予疾控机构的重要职责,我们要认真学习,掌握有关法规和标准以及工作规范,依法办事,全面、准确地履行好工作职责。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卫生监测应不放松,更不能因暂时性地开展工作困难而放弃。要充实和加强有关人力技术及设备建设,关心和支持相关专业人员积极开展工作。要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科学、有序地做好各项卫生监测工作,及时如实地汇报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定期、不定期地汇(通)报卫生监测有关情况和资料,使政府和社会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4.2加强队伍建设

无论是疾病的流行病学监测,还是涉及相关产品、场所、环境、用品的卫生学监测,均有很强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其作用是其他部门不能替代的。卫生监测可以看作是单独的专业学科,但又贯穿于整个疾病控制专业体系中,卫生监测必需与相关专业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因此,要全力加强技术力量和队伍建设,要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以及对基层技术指导,使监测的素材真实,数据可靠。

4.3搞好质量控制多数卫生监测项目离不开实验室工作,不论是病原微生物、免疫水平,还是水质、食品、职业卫生样品都需要进行科学、专业的检测(验),因此要按照标准、规范搞好质量控制。要按照规定做好单位计量认证,同时创造条件争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检测资质,以及国家实验室认可,使疾控机构的卫生检测数据公平、公正,具有可信性。

4.4争取专项经费投入卫生监测的正常进行,需要专业经费保证。因此,要积极向上级包括财政部门呼吁、汇报,争取有专项经费投入。开展允许收费的服务要按规定执行好物价政策。

4.5做好调控,整合资源

卫生监测是公共卫生、预防控制疾病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行政部门应从更高的层面统一做好领导和协调工作。应为卫生监测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颁发统一的卫生监测证件。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卫生监测信息,使其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理顺卫生监督和疾控技术监测的关系,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从便于管理和服务出发,整合资源,按照两项体制改革的真实目的和意图,针对现实状况做好调整,纠正偏差。使包括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在内的整个公共卫生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苏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预测预报模型初探 下一篇:糖尿病及高危人群社区强化干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