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23 05:29:28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具体情况。结果 102例患者中2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占20.58%,其中男性12例,占18.46%,女性9例,占2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清除并骨瓣减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2.25%,血肿穿刺引流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4.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通常较重,患者昏迷时间长,加之临床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会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下肢的肢体功能,严重时可能致残,或者由于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造成患者猝死的严重后果[1]。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因素较多,如果治疗不恰当、不及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穿弹力袜来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1.04±2.32)岁,血肿穿刺引流术34例,血肿清除并去除骨瓣术68例,脑室出血27例,基底节出血70例,小脑出血5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4d、14d,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仪对患者下肢进行深静血栓检查。具体操作:检查从腹股沟处沿股静脉进行横切,确定股静脉后进行纵切,并且向上至髂静脉,向下检查股静脉分叉处、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胫前胫后静脉等[2]。

1.3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 超声检测显示:静脉腔内可见强弱不等的实性回声;加压管腔不变瘪或者会出现部分变瘪;在发生病变位置脉冲和彩色多普勒不能探及血流信号,或者不能显示血流充盈缺损具体情况[3]。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下肢深静脉发生情况 102例患者中2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占20.58%,其中男性12例,占18.46%,女性9例,占2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清除并骨瓣减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发生率为32.25%,血肿穿刺引流术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发生率为14.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80.95%患者发生在手术4d后。21例患者共患肢27肢患肢,肢体肿胀4肢,占14.81%;3肢疼痛,占11.11%;发热3肢,占11.11%,其他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由此,高血压脑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主要表现为局部症状,肢体肿胀。

2.3下肢深静脉血栓分布特点 超声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13肢,占48.14%,右下肢深静脉血栓15肢,占55.55%,近端静脉血栓7肢,占25.92%,远端静脉血栓20肢,占74.18%。

3讨论

在临床中由于多数下肢深静脉血酸无明显临床症状,临床难以准确诊断,所以对应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高危人群,应在加强术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诊断,及早发现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预防[4]。

本文以上研究结果显示,102例患者中2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占20.58%,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血肿清除并骨瓣减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2.25%,血肿穿刺引流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4.70%。同时下肢深静脉血栓80.95%患者发生在手术4d后,并且临床中14.28%的患者表现为局部肿胀。由此可见,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相关分析研究,明确由于患者术后长期卧床,无意识,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无明显临床症状。但是由于患肢长时间不活动,其神经支配功能损伤,肌肉活动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局部血液回流功能障碍,也可能会引发局部肿胀。故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不能通过临床症状排除,需要结合超声诊断确诊[5]。

通过本文以上的分析,我们总结出高血压脑出血术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手术患者年龄大,长期高血压,并且合并心力衰竭、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加上手术的创伤,术后脑部会释放高凝物质,患者术后昏迷、卧床休息,患肢感觉障碍,不能自主活动;或者下肢静脉穿刺采血、输液,会引起患者患肢静脉壁机械性和化学性损伤;脑出血手术后,止血及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药物,使患者血液处于相对高凝状态。这些因素均可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由此,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该进行超声检查,最大化的减少误诊和漏诊。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属于急性期禁活动患者和溶栓治疗,所以临床应该加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术后可以通过物理方法,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例如活动踝关节,按摩腓肠肌,使用加压弹力袜。而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低分子肝素对抗血液高凝状态。为了预防术后再次发生出血,临床建议仅对脑血栓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

总而言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在临床中我们积极预防,并且及时诊断,如果发现应该及时给予治疗,以免引发严重的后果。

参考文献:

[1]李鑫,尹绍文,项秀丽.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 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1(4):86287.

[2]刘伟国,刘春萍,王丽,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性治疗[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9(8):738-740.

[3]房淑欣,欧东仁,芦璐.缺血性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探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2(4):369-370.

[4]龙登英.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1):34-35.

[5]赵二勤,萱改丽,王翠霞.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214-215.

上一篇:降低脑卒中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率的护理改进 下一篇:家庭医生服务对空巢老人高血压管理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