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时间:2022-08-23 04:58:52

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摘 要: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种重要能力。当前,我国高校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探索还停留在学校和教师的经验基础之上,未能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培养模式。文章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学院实际对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一定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241-02

1 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替周期的缩短,这些都使得传统教育体制无法满足时展的要求。对于大学生就业的要求不再是专业对口或专业基础扎实,而是大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对知识的重新整合和创新。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本科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当前所有高等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重点。那么,什么是创新能力呢?创新能力是人独有的能力,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改变现存事物,创造新的事物的本质力量,是由主体各种能力整合而成的,在科学、艺术、技术领域和各种事件活动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能力[1]。

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等教育阶段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我们的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 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的就业压力和功利性因素

从参考文献[2]的调查问卷结论中,我们可以获知社会的就业压力和功利性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重要原因,也是很多普通高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不可小觑的困难。激烈的人才竞争使得很多应该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过程,变成一种以功利性为目的的快速培养模式。通过各种证书而不是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衡量人才,使得考证成为一种泛滥的手段。

2.2 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教育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应该转变思维方式,顺应发展的潮流。但很多学校对于创新能力培养还不够重视。这主要表现在学校一方面大力强调应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强调教师要转型,但另一方面并没有给教师提供机会和平台,也未建立配套的管理机制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2.3 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教师的落后观念。文献[3]中指出,创新能力培养涉及的两个重要的关键因素,第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创新素质。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创新素质,才有可能培养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但现在,我们的教师普遍存在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教学过程还是强调教师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的的“填鸭式”教学。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关键的一点还是学校的导向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学校的相关管理考查机制完善,教师才能跟随学校的导向大力进行改革,转变教学观念。

2.4 学生主动性不强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从小到大,学生们都是在一种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成长。学生们普遍感觉教师教什么我们就学什么,如果让他们自主学习,总感觉不知从哪里下手,有心无力。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就很差。因此,我们要改革考核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施过程

近几年,我系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学校的规范管理下,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逐渐形成一套教完整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介绍具体的实施过程。

3.1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培养

本科阶段开设的每门课程都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达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教学的方法很多,本着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宗旨,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局限在固定的某种方法下,同时还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法,尽可能多的采用新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展开教学。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多采用启发式、随机进入教学、任务驱动等建构主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都强调一点: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讲重点、讲难点、注重分析思路的讲解,同时还要介绍科学发展的前沿并给学生列出大量的课外学习参考文献。

3.2 实验项目的设计

对于理工科的专业,许多课程都有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课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前我们开设的很多实验课实验类型都是验证性实验,只强调学生掌握实验内容即可。但这种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任何的帮助,属于“填鸭式”的教学。基于此,我们对所有课程的实验项目都进行了重新设计,实验类型也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实验题目也多以结合实际而提出的实践性很强的题目,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3 课程设计

根据教育部对本科生培养的总体要求,大学阶段的每个专业都编写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几乎所有的培养方案都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的培养目的。我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计是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是针对专业的不同,学生在学完某几门专业课后开设的一种综合性大型实验项目。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所学知识的重构和整合能力。通过课程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的课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4 实习环节

学生实习主要有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专业见习一般在一年级进行,主要以讲座、参观、学习为主。通过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专业前沿知识,通过讲座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兴趣。专业实习实在大三的课程学完之后进行。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们基本上掌握了本科阶段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实习主要以公司或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作为实习任务,通过实习,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开始接触一些实际业务,为之后的毕业实习积累实际经验。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毕业实习,学校鼓励学生走进公司、企业进行实习。这个阶段的实习是真正融入实际工作的一次锻炼,也是对学生将专业知识迁移到实际工作的一种能力的考验。通过实习,全方面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除了上述的四个方面,我们还在学生整个四年的学习过程中穿行各类讲座、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开设创新实验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系里的横向课题研究等做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4]。虽然这些做法在我们这样的地方性本科院校里开展的还不太完善,但我们的教师已经从中看到了这些做法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

4 结语

不可否认,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应该从学校管理层、教师、社会三个方面着手。管理层改变观念,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管理体制;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同时社会也要转变功利主义的做法,要重视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本科阶段的任务,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做起,这样才能使学生走入社会后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静.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调查与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242,244.

[2] 朱帆,刘滢.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培养对策研究[J].人才培养技术及创新管理,2007(6):80-83.

[3] 王莉.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9):44-46.

[4] 梅书霞,谢峻林.关于在校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措施的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10(2):46-49.

上一篇:梦里童年 28期 下一篇:药理学《抗精神病药》的讲解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