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资源开发教师教学定位

时间:2022-08-23 03:29:48

历史课程资源开发教师教学定位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传统历史知识观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以“知识本位”为主。一些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的重要性推向极致,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传授重要的基础知识,评价指标就是检查对这种知识掌握的是否牢固、是否准确。教师和学生把全部精力都集中投入在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极力维护教材知识的权威性上。教师一旦离开教材和教参,往往会无所适从。这种知识观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教师一味追求历史教育的科学化、体系化,致力于构建适应高考的知识结构,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历史知识的传递者与解释者的角色,历史课堂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没有自主性可言,教师总是希望尽可能将更多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这种知识对学生而言是死知识,不是活生生的具有生长点的知识,不是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而得。其结果直接导致了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低下,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的丧失,这成为活生生的传统历史教学写照。历史评价的知识性导向,泯灭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滋生的创造性火花,将学生的思维由创造引向刻板与僵化。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在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中教师的作用定位应注重以下方面:

1教师应该树立一种新的课程资源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

传统的教育理论将学生定位于历史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高中历史新课程资源开发中,学生这一人力课程资源却几乎被忽视了。其原因是很多人认为课程资源就是教材,一提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这些字眼,教师就会想到编制教材、购买教材或者引进外国教材。不可否认,教材迄今为止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课程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一种历史课程资源。事实上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主要包括“以历史教科书为核心的历史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重视物化的课程资源,忽视有生命的、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力课程资源必然导致大量课程资源的浪费。随着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多元化理论的发展,学生作为人力课程资源被纳入到历史课改专家研究的视野。因此,教师应该树立一种新的课程资源观,把学生视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珍视来自于学生的信息,敏锐地捕捉来自学生的课程资源。学生作为历史课程资源的原因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经验、情感和技能。失去了学生这个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育也就无法进行。没有了学生,课程和教师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历史课程学习是学生通过学习过程来实现知识的重新建构的过程,课程并不是完全按照历史学家、历史教育专家、教师的思路来进行的,当学生与历史课程接触时,他们就开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独特的眼光来理解、体验课程,进而重新创造出一种属于自己的经验,当这种经验进入历史课程时,会对原有的课程以推动和改变。因此,学生是历史课程重要的“参与者”,是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而不仅仅是历史课资源的“消费者”。教师要充分重视利用学生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的发现等作为课程资源。

2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平等”的教育观

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课程资源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高中历史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中,学习对象、学习途径、学习结果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学生课堂学习的不再是现成的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学生不再是理解和接收来自教师和教科书的结论和答案,而是为解决某个问题、揭示某种现象的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学生不再是获得系统的间接经验,而是由直接经验而来的包括态度、能力、知识等的多方面发展。其中,教师讲授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无论是态度的形成还是能力的提高,都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个体的行为,通过活动产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才可能实现。因此,如果说以前学生只充当了课程资源“消费者”的角色,那么,在当今因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得学生不仅充当了课程资源“消费者”的角色,而且充当了课程资源“开发者”角色。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角色,使高中新课程历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讲,学生已有的经验、情趣和学生之间的差异都是有效的历史课程资源。因此,在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不应忽视学生资源的价值。同时,学生也构成了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显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学生本身成了特殊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搜集的课程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还可以进一步加工和筛选,形成一些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历史课程资源,并将其带人校内,成为校内的历史课程资源。学生还可以将零碎的课程资源整合成为系统的历史课程资源。所以,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且这种学习过程还可以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行为。传统师生关系中的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者,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教师成为权威的代名词,学生不愿也不敢提出质疑和见解,也就没有思想的碰撞。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意味着与学生平等对话,构建合作。教师要转变观念,消除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权威形象,营造和和谐民主氛围。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强调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只有在和谐的民主扭转中,学生才有可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师生间互相交流,教学相长,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历史教师要成为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空间

课程是教学的载体,是教学存在的依据,但不是教学的唯一。历史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立足于课程,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空间。因此,新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使其为教学服务。就历史课程而言,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如果能充分挖掘这些可利用的来自于课内外各个方面的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对历史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可见,历史教师要主动承担起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角色,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学生的历史学习走进更广阔的空间。教师的“课程角色”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在课程领域凸现的一个术语。人们在反思一些历史课程改革之后认识到,一些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设想,并非因为不科学才遭遇失败,而是因为没有在历史课程实践中被真正推行下去。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真正落实,少不了教师的参与。教师在实施历史新课程方案的过程中从来就不是“中立”的,他们为了自己的课程教学而对外部提供的历史课程资源进行选择、调整和转换,通过这些活动渗入了自己的知识和观念。在任何一种具体的历史教学情境中,教师的经验和智慧都会进入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教师对历史课程资源的选择与修改是历史课堂情境中的首要决定因素。教师对历史课程资源的裁决能够决定历史课从制度向实践的转化是否成功,并对学生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教育”,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必备的知识结构,在历史课程资源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历史课程资源开发

历史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这是自古以来中外历史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隋书•经籍志》史部总论中说:“夫史官者,必求博闻强识,疏通知远之士”,“是故前言往行,无不识也;天文地理,无不察也;人事之纪,无不达也。”这是中国古代对史家也是对历史教育家的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专博结合”。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科学类知识的同时,也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在教育界,许多年前就流行一句俗语:“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必须己先有一桶水。”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更好地开发历史课程资源,促进教学的发展。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获得知识的途径,当然不能是消极被动地等着别人给予,而应该靠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收集、获取。在更新专业知识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完善以历史专业知识为主体的跨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同时注意保持历史专业知识结构的活跃状态,避免僵化。

上一篇:治安基层基础建设意见 下一篇:副书记在项目建设调度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