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时间:2022-08-23 01:51:17

简析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西学东渐”,对我国社会思潮和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必须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做全面分析:民主社会主义的称谓和内涵的变化、发展阶段及基本主张。这对认清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自觉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以及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高潮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民主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特别是自“剧变”以来夹杂在“经济全球化”的滚滚热潮中,西方各种腐朽思想思潮涌入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它与科学社会主义有广泛的联系,迷惑性大,不容易识别。作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着不同本质的社会学说,它代表着自己所属阶级的利益。“各派思想的争辩都含有阶级的背景”。[1]“政治性特征是社会思潮的属性之一,是客观存在,不能因为研究角度的不同而抹杀社会思潮作为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基本属性”[2]。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称谓与内涵的变化

“民主社会主义”源自19世纪早期的欧洲,初称“社会民主主义”,是直接从“民主主义”发展而来。在“民主主义”前加上“社会”二字只是为了同过去所有的“民主主义”称谓相区别。它除了关注政治方面的民主,还涉及经济、社会等广泛领域内的民主问题。1895年恩格斯辞世后,社会民主主义逐渐退化为资本主义的改良理论。伯恩施坦在1918年的《什么是社会主义》讲演中,认为“社会民主主义者”产生于欧洲1848年的革命。1951年,社会党国际在《法兰克福声明》宣言中把“社会民主主义”颠倒为“民主社会主义”,其目的就是为了凸显它是“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区别共产党人的“”的社会主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西方的社会又把称谓再颠倒回来,又叫“社会民主主义”。历史上,“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交替使用,它们是同义互指的。

但名称的更改不是更改名称这么简单的一回事。两易其名,有着深刻的利益考虑。把“社会民主主义”改为“民主社会主义”,与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潮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社会人始终认为自己同共产党人之间并无原则和方向上的对立,在实现“社会主义”这个最终目标上是一致的;尽管,在对待实现的具体途径和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可是,西方国家的社会在解体苏联的过程中也出力不少,但没有因此捞到好处,反而“社会主义”这块招牌却被广泛妖魔化,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被搞得臭不可闻。所以,社会怕受到“牵连”,就打算以改变名字的方法,在形式上撇清自己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当然同时撇清的还有他们同“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关系。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今天,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关系,尽管在其纲领中冠以“社会主义”的名号;这如同法西斯也把自己叫做“国家社会主义”一样。不可否认,在历史上,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还是有一定的“渊源”。

最初,19世纪上半叶,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与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颇为相似。进而表达着与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相同的利益诉求,并没把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的经济纲领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可是,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迅速传播使得社会不得不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洗礼”,慢慢地也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这时的社会民主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有大部分理论主张是重叠的。譬如,进行阶级斗争、夺取革命政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行全民所有制公,等等。即便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是对社会民主主义持保留看法,“社会民主主义”毕竟还没有达到“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高度。

接着,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成为“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主导思想。恩格斯在世时就对修正主义强烈批判,之后在伯恩斯坦、考茨基的影响下,社会纷纷抛弃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实质,高举资本主义的改良旗帜,抛弃革命、走“和平斗争的议会路线”,要与资本主义共存共亡,当好资本主义枕边的医生。这样,社会民主主义竭力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大肆吹嘘“和平长入”理论,要在资本主义范围内通过和平与合法的议会道路来使资本主义“进化”为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严重地对立起来,水火不容。

第三阶段,二战后,社会主义伴随着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而兴起。世界劳动人民艰苦卓绝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首先就是震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各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得不采取妥协战略,实行较高的社会福利。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纷至沓来,民主社会主义盛极一时。北欧这样的高福利资本主义国家就被有些人树为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的“典范”。毕竟叫法终究只是叫法,剥削和私有在那里仍旧存在。而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的都是在落后的地区和国家,而不是发达的、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么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挑起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本应由资产阶级承担的历史任务。制度可以逾越,但生产技术、物质基础却是不能逾越的。幼年的社会主义国家还存在着各种矛盾:国家与国家间的,国家内部的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促使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在螺旋的形式中上升的根本原因。苏联解体后,很多国家抛弃了社会主义旗帜,民主社会主义也不再需要各种掩饰。社会,就如同早些时候要拼命地把不是社会主义的东西生硬地添上“社会主义”的标签一样,开始歇斯底里地诋毁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对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极尽污蔑之能事。以至于有的时候都忘了,在其称谓中,还有“社会主义”几个大字。担任过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写了一本大作,《大失败――21世纪共产主义的消亡》。他谈到,民主社会主义和福利国家常常是同共产主义学说的吸引力进行斗争,为共产主义的模式提供另一种民主选择的有效方式。因而,很清楚:“民主社会主义”在当代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它所指的道路到底是什么道路,便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

三、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及其评价

自伯恩斯坦以来,民主社会主义的根本主张就没有变过:试图通过有效的改良措施来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病,所以一直是资产主义的改良主义。

第一,社会主义只是道德的需要,而非历史的必然。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道德价值和道德判断,人的关系是道德关系。利用这种道德力量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和对抗,以道德为纽带实现不分利益集团的人的团结和相互的友爱。社会党国际明确宣称“社会主义的实现不是必然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必然规律。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如此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是公然违反人性和人的价值伦理,排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宿命论,具有否定价值观念的“反伦理”本质。人性与人的价值伦理竟然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天然对立的。由此可见,对立的并非人性,而是阶级利益。民主社会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理解尚且如此,还有什么值得批判呢?“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而人的社会关系又是变化的,因而人的本质也是变化的。认为人性具有永恒性和抽象的神圣性,这和封建时代认为神性是不可侵犯的观念一样,在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资本主义的人性和封建社会的神性,都是阶级性的变种。

第二,民主是最高形式;自由、民主、人权、公正、互助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手段,而且是社会主义的实质。它们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所以,社会主义运动就只能在资产阶级宪法允许的范围里,进行“法制的”、“有教养”的运动了。从“德国社会的哥德斯堡纲领”到“社会党国际的斯德哥尔摩原则声明”,社会一直把自由、民主、人权、公正、互助等奉为社会主义的核心和基本理念,非要把社会主义运动说成是争取自由、社会公正和团结的国际运动。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民主这些价值概念,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是针对封建农奴制度提出的,是一种更高级的、更隐蔽的“奴隶制”代替了初级的、明显的“奴隶制”。诚然,这些价值观同封建专制比起来当然是革命的、进步的,但是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比起来,则是反动的,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的。这如同,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比起来是发展的,而和资本主义制度相比则是落后的道理如出一辙。不否认改良的善意,可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人们是否有改良的善意和愿望,而在于能不能通过改良方式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剥削事实和各种尖锐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是,绝对不能。

第三,用共同参与的经济民主来补充议会民主。社会认为,想要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遥不可及的缥缈的幻想,而经济中的决策权真正民主化才是真正实实在在的权利。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了雇佣工人参与企业高层决策和基层管理的举措,对改善工人的处境、维护工人的眼前利益有较大的帮助,进而改善了劳资关系、缓和了企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在民主社会主义者看来,这一系列措施,就是真实的社会主义。没有人否认这是一种进步,但社会人却看不到,这正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顺带的一个有益成果,正是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之一,而不是在资本家圆桌上谈判的结果。而自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谷后,这样的果实正在消失殆尽。另外,这样的经济参与和决策是不可以“解雇”雇主的;也不能把资本家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给“决策”给工人。总之,主人为了自己的牲口能够更好地被使唤,给予它们更好的食物和更充足的休息是必然的;这些完全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使主人收获最大的利益。

第四,主张实行普遍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民主社会主义把实现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看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实现了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公民具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条件,才谈得上工人的自决和自我实现,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所以,他们坚决主张消除贫困,实现收入和财富的公平分配。要看到,资本主义国家这些措施的施行是由诸多原因促成的。既是工人运动直接的成果,也是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奠定的物质基础的作用。相对贫困差距越来越大,市场消费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产业资本家扩大再生产了,这样的物质福利正在以相反的形式表现自身。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以任何一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其实,由资本主义国家以福利形式再分配给雇佣劳动者的财富不过是劳动者创造出来的、本就属于劳动者的、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而已。资本主义制度就是贫富两极分化的制造机器,怎么可能用修补这台机器的方式实现消灭两极分化的目标呢?

第五,用经济的民主监督取代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20世纪50年代以后,奉行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人认为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争取和捍卫自由和公正的事业,因此并不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应该以经济的民主监督取代消灭私有制的历史任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党国际的代表大会宣言中,这个问题提都不提。如果前面几条还是不痛不痒的主张,那么这条则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最本质的区别。正因为不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前面的所有主张都是泡影。从事实上讲,越是通过这种改良方式“延长资本主义寿命”,其后果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不能适应劳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时,会更加严重地阻碍社会进步、会越发地加重对劳动者的强制剥削和压迫。所以,无论民主社会主义如何实践自己的纲领、如何高喊社会主义口号,他们得到的都只能是一种说法而已,而且必然是维护资本主义的说法。但是,“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4]

四、结语

社会民主主义思潮作为客观存在物必然会产生深刻的社会影响。“‘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5]“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有非阶级的或超越阶级的思想体系”。[6]只要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存在,只要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那么涉及大是大非的路线问题、原则问题,就必须保持高度清醒。邓小复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吴邦国在2011年3月10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向全世界郑重申明“五个不搞”;在2012年的“十党代会”上向党和人民庄重承诺“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路漫漫其修远兮”,今天,我们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树立牢固的、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去分析问题,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战斗性、人民性;站稳立场、坚定信念,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参考文献:

[1]瞿秋白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44.

[2]王炳权.论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J].思想理论教育,2011(1):1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4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

[6]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7.

上一篇:论北泉板凳龙的历史传承与当代体现 下一篇:高校中医药博物馆数字科普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