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

时间:2022-08-23 01:42:50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

一、美育的必要性

对于“语文”,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它是语言文字的简称,有人说它是语言文学的简称。我认为前者只看到了语文的表象,只认识到语文的工具性,没有认识到它的内在含义。语文其实是语言和文学,或者说是用语言来传达的文学。语言是其材料,文学是其成品;语言是其外壳,文学是其思想。语文的实质还是文学,是用语言表达的文学。

作为文学的语文,其教学是要讲趣味性的,没有了趣味性,语文教学就失去了生命力。然而,传统语文教学的应试化倾向扼杀了语文的趣味性,一味地追求基础知识,结果造成生硬僵化的局面,使语文教学一度陷入困境。惟有引入活水,以全新的眼光对待这一学科,才能让它永葆青春和活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语文的文学性决定了它与美学衔接的必要性。美学最讲究审美中获得美感,而文学作品是以美为标准的产品,中外文学名著名篇无不如此。一切文学艺术都是用来传情的,故语文的教学应由生硬的基础知识的教学转向趣味性的情感的教学,即要重视情感的教育。而这种情感是在欣赏文学和艺术作品时生发出来的,因而也可称为美感。语文的教学究其实质乃是情感的教育,即美感的教育,或称美育。

二、美育的意义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诗”、“乐”的学习。他把规范社会政治制度及伦理观念的“礼”和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乐”相提并论,共同置于学校教育科目“六艺”的前列。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更是美育的倡导者,就学校美育来说,他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他要求在学校中以各种美育的形式进行教育和学术活动,使学生能在学习专业知识中受到一定的美的熏陶,同时又在美育中学到某些知识。北大哲学系教授、美学家叶朗先生也曾呼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中小学阶段的美育问题。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利于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中小学各学科当中,最适宜、也最有资格进行美育的,当属语文。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闪烁着美的光彩,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语文教师要用美学观点,进行美的创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之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学有三大块:基础知识、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阅读的本质在于欣赏,欣赏的过程即学生以美的心体味美的文的过程。会欣赏的学生当然也会在无形当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可打破传统语文教学僵化、生硬、苦涩的局面,让学生怀着极大的情感、兴趣去学习。

三、美育的方法与途径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它既离不开作品本身,又与学生主观能动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美育的最终目标的实现。

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为例。这篇优美的散文,通过对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和“姿态”的描写,寄寓了作者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语言清新淡远,蕴含着色彩感和韵律美,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独特个性和美学价值。如何进行美育呢?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审美的发展。美育的最终落脚点是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审美,因此,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看到这篇文章,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品味文中一幅幅美景,抓住其中景物的色彩、声音,体会作者的感受、情思,并在心中勾画这些图景,从而对故都之秋特有的美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审美的视觉、听觉,以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去触动学生的心灵,拨响情感的心弦。这样,学生会愉快地进入审美天地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授《故都的秋》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小院秋景、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斜阳、清秋佳果的图片,配上轻柔的音乐,加上缓缓的讲解,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使美育深入学生的心灵。

再次,以朗读来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感应。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强调反复朗读的重要性。我们提倡朗读,是力求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的内容,并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内心,与作者沟通,感应心灵,真正读懂文章。如《故都的秋》,不诵读无法品味其雅致的语言、强烈的韵律感和音乐美,无法真正走入作者的心灵。同时要求学生在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朗读的同时,背诵一些优美的语句、段落,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可见,语文课的美育,要对所欣赏的文章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去分析,更重要的是,能以一颗文学和艺术的心去体味文章,因而,对文章的理解当然会更深,语文能力无形中得以提高。

四、美育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要有美育意识和美学修养。一名受学生尊敬的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如果没有一点美学素养,那是很难想象的。因而,语文老师应当努力加强自身形象的塑造,如仪表的端庄大方、板书的合理美观、朗读的声情并茂、语言的优美规范、体态的自然运用以及课堂艺术的不断提高等,还要注意个人修养,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影响学生。总之,教师要以真善美的形象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作者单位:

1.山东省邹城市实验中学

2.山东省邹城市兖矿一中

上一篇:高中化学教材结构的优化策略 下一篇:对新编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