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时间:2022-08-23 12:21:01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新课程标强调:“数学课堂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情境创设备受关注,目前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都以真实或者虚拟的“生活化”材料或者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希望通过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在几分钟内吸引到课堂中,或者唤起学生原有认知中知识和生活体验,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又能通过情境分析问题,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做好准备。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真正的达到有效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创设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问题情境,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的学习并非是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过程。创设问题情境不但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创设的问题情境的素材要符合学生已有经验和生活体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发现、探索、理解新知识提供基础。例如:一位教师创设“移动上海音乐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然后导入“平移”这节课的学习。显然以学生目前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是不会将一个巨大的建筑物进行移动的,使学生感到茫然,当然就不可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如果我们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的课本从课桌的一端移到另一端?这样学生就会立即动手操作,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这就说明,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他们的感受,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从而利用已有的知识生活体验区同化或顺应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达到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

2.创设数学内容本质的问题情境,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

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服务于教学目标,要有利于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教学方法的掌握,所以创设问题情境必须从具体教学内容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能体现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他们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分析和再创造过程。如:在进行“概率初步”教学时,创设掷硬币﹑摸黑白棋子﹑转盘、扑克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演示教材的所学知识内容,理解概率及其有关概念,掌握概率的三种求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通过计算,让学生把这种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认识。此外,将生活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学生会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3.创设要有趣味性问题情境,尊重学生学习数学情感的需求

创设问题情境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其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乐于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并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感受。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和主动的再创造行为。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认识新问题,接受新知识。因此,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趣性,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情境,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表现形式必须新颖、奇特、生动,具备针对性,对学生要能产生吸引力,能激起学生对此事的关注和兴趣。此外,情境创设所蕴涵的数学问题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能促使学生主动有效地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以求得学生认知上的平衡。

例:《字母表示数》中的情境创设:(放录音)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当青蛙数量增加时,学生的出错率也越来越高,同时学生的参与热情也高涨。

师提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如果青蛙的只数是n只,那么……

生回答:如果设青蛙的只数是n只,那么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学生很快就说出来了)

以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作为问题,既体现了情境创设的趣味性,又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的规律性以及用字母表示数字的简明性和一般性,突出思维过程的流畅性,使学生带着新奇和求知的欲望跨进代数的大门,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样的情境创设应是有趣的、积极的、有效的、具有挑战性的。

4.创设活动型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知识需求

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上”,同时我们教师和学生都应有这样深切的感受:听来的记不住,看到的记不牢,只有动手做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通过设计的实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分析等活动,把数学知识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几何教学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习得知识,例如:进行“平行四边形”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画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剪下来、折一折,量一量,在活动中,带着好奇心,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性质。又经过大量的折叠、测量操作活动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知数学知识的生成与生长过程,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从而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整堂课在活动情境中开始,又在活动情境中结束。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在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目的性、现实性、积极性,尊重学生学习需求,培养数学化思想。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突出教学实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教学情境,孕育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上一篇: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益探索 下一篇: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