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时间:2022-08-23 12:15:57

环境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摘 要】 环境管理问题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日益引起社会各方的重视,关于环境管理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最初的研究主要关注环境管理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最终形成三种观点:环境管理与财务绩效负相关、环境管理与财务绩效正相关以及环境管理与财务绩效不相关。之后部分学者拓宽了研究范围,在认可环境保护属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下,逐渐延伸到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绩效评价等方面,为企业如何将环境管理有效内化于企业管理,以实现环境—经济—能源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环境管理; 信息披露; 环境绩效评价; 财务绩效

随着“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增强,企业环境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充分意识到企业对于保护环境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应该将环境管理纳入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战略中。相应地,学术界关于环境管理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细致,从论述环境管理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开始,逐渐扩展到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绩效评价等方面,为企业自愿进行环境管理以及国家有效进行环境监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环境管理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

针对环境管理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学者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与论证,最终形成三种观点:环境管理与财务绩效负相关、环境管理与财务绩效正相关以及环境管理与财务绩效不相关。

1.环境管理与财务绩效负相关。传统的观点认为企业环境管理与企业竞争力是对立的关系,企业如果对其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处理,就必然会在生产中增加投入,导致企业整体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因此,实施环境管理会导致企业财务绩效下滑,丧失竞争优势(Freeman,1994)。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进行环境管理必然增加企业的负担,虽然企业可能会采用新技术,但其利益不足以抵消成本的增加(Palmer,1995)。部分学者还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证实了环境管理与财务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Cordeiro and Sarkis,1997;Brammer and Brooks,2005)。秦颖、武春友等(2004)选取意大利、荷兰及我国造纸行业的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证明环境管理与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时期的观点,主要还停留在静态分析阶段,没有考虑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环境管理与财务绩效正相关。与传统学派的观点相反,修正学派认为环境管理与财务绩效是正相关关系。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愿进行环境保护,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加品牌知名度,获得环保认可的新产品可以率先进入市场,形成竞争优势,因而环境管理与企业竞争力是“双赢”的。优秀企业是先从遵守环境管理条款开始,逐步转变为积极实行环境管理方式的,这种改变需要经历危机模式、成本模式和永续企业模式这样一个过程,而最后一种模式可以更好地保证环境管理与财务绩效双赢效果的实现。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企业主动实行环境管理可以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促使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占领新市场,由此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可以部分或全部抵销企业环境管理支出。另外,企业主动进行环境管理还可以减少来自于政府的控告与罚款,使企业股东权益和销售业绩有显著增长(王立彦等,2004;王鲜萍,2007)。因此,企业大力执行环境规制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改进、利润的提升,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3.无论是传统观点还是修正观点,两者皆认为环境管理与财务绩效方面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然而,一部分学者却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环境管理与财务绩效之间并未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Rockness,1986;Jaggi and Freedman,1992)。环境管理并不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环境管理与企业的竞争力之间并不存在一种规律性的变化关系,因而,环境管理强度的提高不会导致企业竞争力减弱。张友国等(2005)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执行排污收费政策仅使经济增长下降0.06%,其影响十分有限,因此,环境管理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的顾虑应消除。刘承娜(2008)引入环境利润概念作为联系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纽带,运用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与方法,以天津荣程联合钢铁企业为例进行分析,指出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函数曲线关系呈倒U型,环境绩效主要受治污技术、法律法规、消费者偏好、环境披露情况、环境质量标准、企业管理者和环境规则制定者对环境风险的偏好等六个方面的因素影响;通过对重要因素的改进,企业可以在不损害财务绩效的前提下实现环境绩效的提高。以上观点表明,环境管理并不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致使企业财务绩效下滑,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实施环境管理策略,保护环境资源。

二、环境信息披露研究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而且理论与实证也都表明了环境管理有利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至少环境管理的实施不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基于此,企业应主动进行环境管理,定期披露环境相关信息。

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信息披露的动力、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以及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动力主要源自于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企业率先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可以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博取公众好感,从而超越竞争对手,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时,应围绕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应承担的环境义务与责任,公司的潜在环境风险,已发生的环境事故赔偿,企业的环保战略,企业已实施的环保措施,企业在环保方面取得的成绩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披露。企业要提高环境声誉,不仅应该对环境信息进行定量披露,还应该进行定性披露,对于股东和公众而言,定性披露比定量披露更重要。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程度主要受公司的规模、政府监管力度、行业特点和董事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Trotman和Bradley(1981)通过对澳大利亚企业年度报告的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数量成正比,公司规模越大披露的信息就越多,披露的项目也越全面。耿建新、焦若静(2002)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环境信息进行研究,发现只有依靠法律制度加以约束,企业才能够进行更加详尽的环境信息披露。沈洪涛等(201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董事会规模也同样是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环境信息披露就越详细。王建明(2008)区分不同行业进行分析,发现重污染行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普遍较高,究其原因还在于政府的监管力度很大。李慧、尚会君、朱金凤和赵红雨等人也持有相同观点。

三、环境绩效评价研究

环境绩效评价是指“企业通过选择参数、收集和分析数据,依据环境绩效准则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进行绩效评价,以检测其在节约资源和治理污染等方面取得的环境保护效率和效果,帮助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绩效进行决策的过程”。国外最早提及环境绩效评价的是美国环境保护署1969年公布的国家环境政策法案《关于推动产业界采用系统化环境影响评估程序》,接着挪威Norsk Hydro公司于1989年了全球第一份环境报告。自此,学术界开始展开关于环境绩效评价的研究,但目前尚未建立国际统一的环境绩效评价标准。

目前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评价标准主要有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的《环境绩效评价报告》、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环境绩效评价标准(ISO14031)、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CSD)提出的生态效益评价标准以及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确定的8个关键性的环境业绩指标。《环境绩效评价报告》列举了7种行业、15个方面的环境绩效指标,内容涉及能源、空气、水、生态、土地、废物等方面;《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运用16个核心指标和19个附加指标对生态系统、土地、空气和水等方面进行了评价;ISO14031设立了一个包括组织周边的环境状态指标和组织内部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环境绩效指标库”,其中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可再细分为管理绩效指标和操作绩效指标;生态效益评价标准提出了生态效益指标的基本公式,并区分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使不同行业间环境绩效可以进行比较;ISAR确定的8个关键性的环境业绩指标包括环境影响最终指标、潜在环境影响的风险指标、排放物和废弃物指标、投入指标、资源耗费指标、环境资本性支出和运营成本等指标。以上这些评价标准各有侧重,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基本涵盖了生态系统、水资源、空气、土地等方面,综合考虑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在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方法方面,研究成果非常丰富,Kortelainen(2008)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法、Magnus Lindmark等(2003)运用方向距离函数法、Lee(2008)利用分阶段的线性回归法、赵茜等(2012)运用平衡计分卡法、易娅娅等(2012)运用生命周期法、祝源等(2012)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对环境绩效进行了评价。在众多评价方法中,哪种评价方法更科学、合理,不能一概而论,应依据采用的评价标准,结合行业的特点,使用适宜的评价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 Freeman. An examination of the impact of Pollution Performance on economy and market Performance of Pulp and Paper firms[J].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1994,19(5):697-713.

[2] 秦颖,武春友,翟鲁宁.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关系的理论研究与模型构建[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8):111-117.

[3] Porter M E,Vander L C. Green and Competitive: Ending the Stalemat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73(5):120-134.

[4] Berry and Rondinelli. Investor Relation to Corporate Social Accounting[J].The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1998,11(l):29-40.

[5] 黄德春,刘志彪.环境规制与企业自主创新——基于波特假设的企业竞争优势构建[J].中国工业经济,2006(3):100-106.

[6] 赵细康.中国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系的展望[J].广东社会科学,2004,2(1):57-63.

[7] 张友国,吕立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对中国的环境及环境政策的影响[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5,5(3):41-46.

[8] 刘承娜.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9] Gray.Constructing a Research Database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by UK Companies: a Methodological Note[J].Auditing and Accountability,1996(2):78-101.

[10] Jerry.G. What Companies Are Reporting [J].Management Accounting,1996:172-183.

[11] Hasseldine J,Salama A.I.and Toms J.S. Quantity versus Quality: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on the Reputations of UK Plcs[J].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2005(37):231- 248.

[12] Trotman,K. T. and Bradley,G. W. Associations between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panies. Accounting [J].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81,6(4):355-362.

[13] 耿建新,焦若静.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J].会计研究,2002(1):43-47.

[14] 沈洪涛,李余晓璐.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10(6):51-57.

[15] 王建明.政府采购信息披露规范问题研究——基于会计信息披露的视角[J].财政研究,2008(10):64-66.

[16] 赵林林.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7] 刘丽敏,杨淑娥,袁振兴.国际环境绩效评价标准综述[J].统计与决策,2007(8):150-153.

上一篇: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模式研究 下一篇:基于对赌协议的公司绩效估值讨价还价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