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分析

时间:2022-08-07 09:19:15

环境管理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分析

摘 要:信息不对称是指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会产生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不公平或者市场效率降低的问题。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了当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在环境管理中,公众、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利益出发点必然是不同的,所以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现实的环境管理中是广泛存在的。本文提出一些解决环境管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办法,来扭转环境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关键词:环境管理 信息不对称 政府 企业 公众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138-01

环境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与公众是息息相关的,公众有权知道自己现在所住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但由于原因众多,导致政府和企业没能够提供完整的资料,这主要是由于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信息互动方面有问题。公众拥有环境权益,而且是不容侵犯的,公众这方面的意识在不断加强,且呼声越来越高,所以环境管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

1 环境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有其必然性

(1)由于信息成本的原因,通常会出现为弥补信息成本而控制信息流动以获得信息价值补偿的情况,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经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环境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都是客观存在的,也有其必然性。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时候,才会促进信息的传播,在流动的过程中信息才能实现共享和使用等方面的价值。另外,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信息会被封锁,大部分原因是出于社会安定的需要,避免造成社会恐慌。

(2)环境管理中的信息流动模式、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在不断细分,所以信息的不对称在各个范围内广泛存在。人们为了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势必要制定一些方法,来获取充分的信息。目前环境信息管理模式正在向着三角式发展。

(3)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势必会对环境管理带来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信息的不对称性会造成环境管理成本的增加,我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都要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在现实的生活中,信息应该是免费获得的,但是因为某些原因要花费成本来取得。

其次,信息的不对称性还会使环境政策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受到威胁。在市场经济和政府权力的双重作用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会出现一些矛盾。

第三,信心的不对称性会导致环境管的主体缺位,会降低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还会造成沟通桥梁的单行化。

最后,它可以为政府的创租和抽租以及企业的寻租创造条件。

2 环境管理不对称性的表现

2.1 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角度分析

从中央的角度来说,需要从全体人民的利益来考虑问题,所以地方的环境质量改善引起的外溢效应在这里是不存在的,无论哪个地区环境的改善都会使国家整体环境变好。中央可以对整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进行整体调控,尽可能做到和谐发展。然而从地方的经济利益出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就比较微妙。地方政府为了在搞好经济的同时不让中央政府知道自己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会对环境污染的信息进行截留,也就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2.2 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分析

企业在进行生产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需要及时获得环境信息,并且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生产,隐瞒在生产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会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利用自身的政治权利进行信息的强制收集。因为一些原因,政府会忽略公众的利益,给企业某些便利的条件,从而获得某些利益。虽然企业是环境最大的破坏者,但是也是最能详细掌握自身生产及排污状况的主体,也最知道该如何做才能让环境得到保护,从而降低污染,但是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不会主动去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政府为了扭转这样的现象,所以应加强自身的监管能力。

2.3 从政府和公众的角度分析

政府的权利来自人民,因此相对于分散的个体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依靠自身的权利降低信息收集的成本,更能取得比群众更加准确的信息。与政府相比,群众所处的地位是比较不利的。政府可以直接来接触社会事物,所以它可以掌握大量社会信息。一方面,政府是社会的组织和管理者,公众在其中扮演着被管理的角色,很容易被忽视,因而才形成了政府对社会的单方面管理。另一方面,信息的获得要花费一定的成本,且很多人只需要特定的信息,从而保留了对其他信息的无知。政府有时候会为了独自掌握这些信息,不让公众了解环境的根本情况,从而使公众在环境管理中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

2.4 从企业和公众的角度来看

企业依然比公众有信息优势,它本身是信息的所有者,可以自己对信息进行隐藏,以逃避政府的惩罚和公众的不信任。

3 环境信息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解决办法

3.1 建立健全环境中的信息公开制度

有学者指出:“国家、政府、宪法和制度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其可以降低各交易主体间的交易成本,最后增进社会公益”,也就是各个主体之间必须有一定的法律法规来保证社会活动的正常运行。在环境管理体系中,政府、企业、公众中前两者是信息的拥有着,因而要从前两者着手,来实现信息公开制度。

(1)要逐步完善法律体系,认真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2)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要进行有力监督,因为我国信息公开体系尚不健全,所以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督。

3.2 协调环境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信息的对称

在环境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协调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信息的对称,一方面要使利益既有层次性又要有一致性;另一方面,要保证利益的协调性,避免矛盾的出现。

其次,要使政府和企业之间实现信息的对称。从政府角度来看,改革它的考核指标,从中央到地方都要进行改革,要知道官员的升迁不仅仅是依靠经济指标。从企业的角度看,应加强在企业环境保护方面的考核。

第三,要协调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信息的对称性,这就要求政府和公众之间建立起新型的伙伴关系,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求得公正观念的改变,增加公众的参与,加强公众监督。此外,加强对公众的环境管理能力,实现信息公开。

最后,环境管理主体之间相互协调,达到信息的对称性。只有让三者相互联系起来,建立类似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三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形成连动的机制。

4 结语

解决环境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和企业起着决定作用,特别是政府部门要以身作则,对企业和公众进行正确引导。此外企业也要自觉地加强保护环境的能力,以获得更多准确的环境信息,作为公众,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环境的管理和监督,只有三者协调,才能调整环境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参考文献

[1] 宋朝利,宋朝霞.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机制探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5).

[2] 赵亚娟,靳盛,温志强.市场信息不对称及政府的干预行为[J].经济导刊,2011(1).

[3] 管宏友,毕春伟.环境管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0(3).

上一篇:论变电站站用变压器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配置 下一篇:钢铁烧结烟气除尘装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