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对学龄期儿童肥胖的干预

时间:2022-08-23 12:12:34

体育运动对学龄期儿童肥胖的干预

本文为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健康问题(编号:10TYB002)研究成果

【摘 要】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学龄期儿童肥胖发生的主要因素,体育运动是防控肥胖的有效干预手段:首先,克服肥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心理障碍;其次,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要充分考虑到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及运动项目的选择等四个因素;第三,设计处方内容时应以有氧运动为原则。

【关键词】 学龄期儿童;心理健康;运动干预;体育教学

根据2010年教育部的全国学生体质调查数据,我国城市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和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体育运动是防控肥胖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帮助肥胖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体育运动兴趣,降低日趋严重儿童肥胖率,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是学校体育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运动促进肥胖学生的生活习惯改变

1、不良生活习惯是发生肥胖的根源

在儿童少年肥胖人群中90%以上是以营养过剩、运动不足、行为偏差为特征,以全身脂肪组织过度增生、堆积为表现形式的单纯性肥胖。发生原因与儿童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1]。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不良的饮食行为,如吃西式快餐被孩子误认为是一种时尚,经常吃高能量的甜食及小食品,多数学生还喜欢边看电视边吃东西以及在睡前进食等,这些不良饮食行为不仅会导致肥胖的发生,还会对成年后的行为习惯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2]。另外,儿童长时间注视电视节目,导致其活动量减少,使过剩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堆积,很容易产生肥胖儿童。据调查,如果每天看一小时电视,儿童肥胖的危险性增加12%,而每天做一小时的体育运动则肥胖的危险性则会下降10%。

2、运动兴趣养成是防控肥胖的关键

学龄期儿童正处在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的快速增长阶段,更是各类兴趣爱好养成关键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认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更新,必须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趣味体育课以其独特的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容易通过发挥个人的体育才能,充分体现各个班集体团结协作精神,发扬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责任感和学生体育兴趣。在课程内容方面,体育教师应想方设法开展创造性的趣味体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地条件和学校周围的自然地理条件,制定出灵活多变、趣味性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运动训练计划,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既可享受自然风光、陶冶情操,又能使身体素质得到锻炼,这样训练的效果会比长时间在体育场训练要好。

二、克服肥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心理障碍

1、肥胖儿童的心理特点

学龄期儿童时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他们需要积极的自我表现,展示自己的才华。但由于肥胖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少,致使性格上孤僻,可能会表现经常性的过分的自卑、缺乏自信,对参加集体活动或与别人沟通有较强的抵触心理,很多研究表明,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比较,肥胖学生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过低,有更多的焦虑以及幸福感差。学生对自己身材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心情,他们就会造成心理反常,变得对任何事情都很消极,回避同学、老师以及家人。生活中他们因为肥胖而不快乐,他们表现的不与人交往,害怕交往,甚至可能会发展成“自闭症”等心理疾病。因此正确认识肥胖学生心理发育及行为特征,实施合理的干预与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体育运动是改善肥胖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肥胖学生由于动作相对迟缓,在进行体育动作练习时往往不能按教师的要求完成动作,很难和其他同学一样参加正常的体育比赛或游戏活动,甚至还会遭到同学或老师的挖苦、讽刺、贬低等。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热情和兴趣,是肥胖学生能否通过体育运动防控肥胖的关键,对有效措施提高肥胖学生体质健康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3]。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别强调:(1)应正确认识和理解肥胖学生身体条件的先天不足,允许他们犯技术动作的错误,特别对一些有自卑、急躁、悲观的学生要给予足够的理解,使他们走出体育运动障碍的心理阴影;(2)课堂上要尽可能多提供使肥胖学生能够参与的教学内容,调动他们的主动积极性,让肥胖学生有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力求使他们体验到获得运动成功的喜悦;(3)使学生在身体练习和竞争合作中相互接纳,促进肥胖学生融入集体运动的途径。例如,在短跑接力教学中,安排肥胖学生和一些速度相对较慢的同学同时进行,让他们充满信心,从而对运动产生兴趣。这样不仅体现了小组的合作精神,而且让肥胖学生体验到了运动的快乐。(4)充分挖掘教材的兴趣点,坚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1、制定处方的四因素

为使运动健身更科学且富有实效,在制定肥胖学生的运动处方时,要充分考虑到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及运动项目的选择等四个因素。只有把握这四个要素,处方执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才有可能体现。运动强度心率是反应血液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心率的变化是心血管系统为维持身体活动的外在综合变现,随着身体所承受的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变化,运动减肥最适宜的运动心率为最大心率70%。肥胖学生每次运动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运动前10分钟准备活动和运动后应有分钟整理活动。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肥胖学生理特点,选择一些娱乐性较强的、以身体移动为主的有氧运动项目。

2、处方设定的具体内容

设计处方内容时应以有氧运动为原则,减肥同时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尽量选择学生平时喜欢的运动形式,特别注重运动的安全性和趣味性。针对个体差异性,分别开具不同的运动处方予以干预。由体育老师开具一定有选择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一项,进行每天30分钟的运动训练。因为实验学生自主锻炼和自我监督的力度还比较薄弱,所以在双休日处方训练要求家长共同参与锻炼,并起到监督的作用。例如,腹部型肥胖学生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可增加锻炼腹肌的运动。如定时慢跑、爬行游戏、一分钟蹲起、仰卧起坐、呼啦圈等,或者进行爬山、游泳、球类活动等;臀部型肥胖学生处方的运动项目主要为瘦腿提臀操、跳绳、快速持续走、跑楼梯、助跑摸高、快速跳短绳等;胸臂肥胖型学生的脂肪主要堆积在胸部和肩背部,对这类学生的运动处方则应以哑铃操和锻炼胸肌活动项目为主,通过锻炼,达到结实肌肉,去脂减肥的目的,如俯卧撑、哑铃、斜身引体、球类运动等。

由此可见,学龄期儿童肥胖的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升高,已成为影响当代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对肥胖及相关影响认识同时,应该激发肥胖学生体育运动兴趣,调动肥胖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对其体质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妤,王晶,吴汉荣,等.超重肥胖对儿童青少年运动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44-1346.

[2] 豆筱敏.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及饮食行为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232-233.

[3] 石倩,王莉,王芳芳,等.超重和肥胖对儿童学习成绩及心理健康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2)1573-1575.

【作者简介】

刘海灯(1982-)男,汉族,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王国祥(1963-)男,汉族,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保健与康复.

上一篇:浅谈对工程项目的资金控制及其措施分析 下一篇:《设计初步》的有效性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