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浅探

时间:2022-08-23 12:00:43

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浅探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教学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文化素质、社会素质等方面得到发展.农村中学生,有的基础差、知识面窄、反应能力较低,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学中曾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作了如下探讨与尝试.

一、转变学习观念

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学生,见识少,所学知识大部分源于书本内容,对于课本中的数学知识难以接受和不易理解,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前途与理想、现实生活与生存的实际需要等教育,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知道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并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求知欲,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基石.强烈的求知欲可以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多数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数学难学.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关爱学生,增进师生情感.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爱心、微笑和激励溶入课堂,把信任和尊重给予每一个学生,理解和宽容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不仅有知识技能方面的交流,还有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消除学生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敢想、敢说,不向困难低头,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快乐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乐学善思的情趣.数学相对抽象、枯燥.在教学中,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克服学生消极、自卑、懒惰及依赖的心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教学内容,有意识地重组教材内容,使之溶入生动、有趣的现实生活问题.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消化.

3.利用 “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应创设能让他们产生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探讨“一张报纸,反复对折若干次后有多高?”将学生置于富有挑战性的、有趣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需求,自发产生一种主动探究的心向.这样学生会对乘方产生一定的兴趣.

三、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预习是学好数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多数农村中学生不重视预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马观花”,对于陌生的新知识,就应多看,反复研读,并在重点、难点处“做记号”,以便引起自己足够的重视,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再认真听教师讲解,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四、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活动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难以发展.在教学数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直接体验,让他们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1.分析与综合.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现象,将其性质进一步分解为各种因素,深入到事物的内部,然后通过转化和创造性的组合,以形成新的因素或新的知识,更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2.对比与猜想.这是数学中极为重要的思维方法,对比,即将多个有关联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其中有异同的思维方法.如通过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对比,可增强学生对这两个定理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猜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联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

五、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实际平台

或许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有些问题,学生不易于理解和掌握,这有可能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也可能是农村学生视野不够宽,知识较窄.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其背景不要应简单套用课本,应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利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上一篇:利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下一篇:中考测量题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