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文化街巷的保护与更新

时间:2022-08-22 08:27:19

论历史文化街巷的保护与更新

【摘要】:历史文化街巷是在不同时期下,城市建筑空间、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叠加。如今这些最具历史特征的城市空间面临着被现代化城市空间替换的危险。笔者欲通过对十一街的调查研究和规划措施,对其他同性质的历史文化街巷保护提供参考意义。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巷 城市空间保护更新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 背景

城市空间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下的建筑、文化、经济、政治相互重叠和交叉的结果。老街巷承载着城市空间的变化的印记,记录着不同历史时代的建筑、文化、经济特色。

保护城市的特色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首要目标。而如今城市的过度建设,将城市的历史脚印一再重建,导致城市同质化严重。如何有效的对历史文化街巷进行保护更新是多年来热议的话题。

世界各国对于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建筑的保护都有严格的要求。随着遗产保护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保护”的内涵现在已经拓展成为一个很大的概念。总体来说,“保护”是指对建筑遗产及其历史环境的控制、改善和修复,可以理解为“为降低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衰败的速度而对变化进行的动态管理”。

我们在对成都历史文化街巷的调查中,选择了最具成都特色,同时又常被人们所遗忘的十一街最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考证,对其做保护更新的规划建议。

2 十一街概况

十一街位于成都市武侯区致民路,这是一条总长不足200米的小街巷,现在是一片老式民居,住着几十户“老成都”。这片老民居是明朝天启年间就存在的老鬼庙,也就是当地居民俗称的“猫猫庙”。在二十世纪中期,住户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十一街进行自建,“猫猫庙”失去了庙宇的功能和结构,主要作为民居使用。

图1十一街区位图 图2十一街俯视图

表2-1十一街信息概况表

表2-2十一街建筑文化遗产的类型定位表

3 十一街的保护价值

根据“遗产”的定义和分类,我们可以将十一街纳入文化遗产的范畴,但由于其规模较小,现状建筑环境不佳,未被评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常常被人忽略。正是由于人们对这片街区的疏忽,让我们得以在喧闹的城市中心还能找到这一片承载着老成都记忆的净土。

十一街是承载着老成都集体生活记忆的现存的为数不多的街区之一,它保存着传统的川西民居建筑,记录了解放初期的集体生活方式,并一直被使用至今。虽然其规模不大,但仍具有较大的保护价值和意义。

3.1历史价值

遗产的历史价值是由遗产的基本属性之一的时间属性所赋予的,是遗产因经历了时间而产生或者说获得的价值。

从物质的层面来讲,十一街见证了解放初期,成都的居住建筑形式,以及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从非物质的层面来看,十一街记录了那段历史时期内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习惯和风尚等。这种生活方式被成都人民所热爱,并被牢记,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化记忆。

3.2 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见证着建筑遗产在它被创造产生、使用延续的历史事件中人们的审美情趣、艺术观念和风尚,以及时代的精神特质。

十一街的艺术价值在于其传统的建筑形式,有着历史记号的建筑构件和生活物品,以及传统的街巷、天井、院落空间。它生趣盎然地记录着数十年在这个街巷中发生的事情,见证着人们对这些空间的改造和运用。

3.3 传统文化价值

蜿蜒的街巷,古老的建筑,通透的天井,正是这些记录了传统的成都,传统的生活方式。也正是这样的十一街将成都的传统文化流传了下来,并期待着人们前往细细研究。

3.4 教育价值

对于遗产的保护必然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其可以生动地将历史生活展现在我们后代的眼前,将传统的文化传递给后生。

4 保护更新目标与原则

4.1 保护更新目标

强化城市印象,增加城市内涵,保留传统文化,维护历史建筑,保存传统街巷,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丰富场地文化,提升场地价值。

4.2 规划理念

十一街是成都市内仅存的有着浓郁老成都风貌的建筑群之一,其蜿蜒的小巷,静谧的院落,传统的生活方式是其最大的价值。十一街的保护与更新,我们将在尊重历史建筑,尊重民俗文化,保存老成都记忆的基础之上,对其建筑进行修复改造。

本次规划的理念是“保存民俗文化瑰宝,打造传统记忆名巷”。拟对十一街的历史建筑进行归类分级保护修复,将其历史文化价值完整的展现出来;并对当前环境进行必要的整理规划,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民俗文化内容,打造出承载众多传统老成都记忆的名巷。

4.3 保护原则

对十一街的保护,应尊重历史,在保护传统街道空间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环境质量。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进行保护更新:

(1)保护历史建筑,传承民俗记忆

对十一街的历史建筑进行修复,保护有价值的遗迹,恢复完善传统街道空间和川西民居小院,将老成都民俗生活记忆完整的保存下来。

(2)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由于十一街的基础设施非常不完善,这也是导致这片区域的保护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该片区的生活质量,才能带动十一街的发展,给居民们提供更好的环境。

(3)尊重场地文化,提升场地价值

对十一街的保护,必须建立在尊重场地文化的基础之上。十一街除了有猫猫庙的历史之外,还记录了近一百年来,老成都生活的痕迹。因此,我们还应尊重十一街的民俗文化,应利用其老成都的标志提升场地的价值。

5 保护更新措施

老成都记忆遗珠――“十一街区”改造规划根据其文化理念和功能布局,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片区:入口景观区、民俗记忆区、艺术作坊区、休闲娱乐区、居民安置区。

5.1入口景观区

场地最北面是十一街的入口区域,有着最具成都特色的街巷老茶馆。入口大道西侧的一排两层高川西民居,将作为老成都茶文化的展示区。保留修复原建筑,对居住环境较差的二楼空间进行重新设计,保留原有的茶铺子功能,让其变成不仅受老人欢迎的休闲地,同时也受年轻人喜爱的聚会点。

5.2 民俗记忆区

民俗记忆区以现存的“猫猫庙”山门、大殿、二殿为序列依次展开。在保护“猫猫庙”建筑遗产的基础之上,修复和改造建筑。在保留川西穿斗式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加强建筑内部设施和街巷基础设施的建设,丰富建筑的使用功能。营造老成都民俗文化记忆的氛围,保留传统街巷的韵味,丰富街巷空间,突出老成都市井文化。

保存较好的前殿、大殿和后殿建筑可规划为民俗博物馆、川剧茶馆和国学堂。对这两栋建筑的内部构架进行梳理修复,形成展示序列。内部空间进行保留,做简单的分割,形成展示空间,对老成都民俗文化进行展示。大殿中间可设置观剧台,周围布置茶座,品茶交谈,欣赏传统川剧的魅力。后殿作为少年宫的国学堂,为周围小朋友传播国学的魅力。

民俗文化展示区的街巷空间保留十一街特有的历史空间痕迹,对其景观环境进行整理。街巷中融入传统成都民俗文化符号和小品,结合现代材料和设计手法,丰富街巷空间效果。并提高基础设施的效率,保留传统排水系统的同时,增加雨洪排水系统。

5.3 艺术作坊区

艺术作坊区主要是一些书画小社和手工艺制作坊的聚集地。四川有名震世界的锦绣,可以将此类传统艺术保留展示,增加街巷的艺术氛围。并提供一些铺面给各类艺术协会,在此进行创作。还可以为紧邻十一街的四川音乐学院的师生们提供一些场所进行民乐展示和训练,提升场地的艺术感。

5.4 休闲餐饮区

休闲餐饮区主要是由十一街原有的住户建筑组成,对其建筑空间进行梳理。保留具有传统川西民居的天井小院,以及蜿蜒的街巷空间。改善院落内部环境,强化成都民俗风情,将其改造为特色主题餐厅或者民俗旅馆。

6 实施步骤

通过对其他优秀案例的实施方案研究,我们针对十一街的保护与更新做出了一下实施步骤。应紧密结合居民的利益和想法,尊重场地精神文化,并得到政府的支持。在各方面力量的聚集下,我们才能更好的完成对十一街的保护更新,才能将老成都记忆进行传承,才能让老街巷在现代化的城市中拥有自己的一片蓝天。

7 总结

随着历史的变迁,城市呈现出多样的空间形态,保存着不同时期的文化特色。现代生活方式和居住理念对历史街巷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街巷空间、建筑形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销毁着城市的历史足迹。对历史文化街巷的保护与更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亟需我们去探索研究,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持续发展。本文总结了十一街的保护价值与保护措施,并对保护更新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探索,希望能为其他地方的历史文化街巷保护与更新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松,建筑遗产保护的若干问题探讨――保护文化遗产相关国际的启示,城市建筑,2006(12);

[2] 袁庭栋,成都街巷志,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4-1;

[3] 张乃健 洪惠群,历史街区保护性更新研究――以佛山“岭南天地”为例,中国名城,2013(03);

[4] 赵夏,解读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传统街巷保护,中国文物报,2014-05-30;

[5] 刘敏,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研究,天津大学,2012;

[6] 赵勇 唐渭荣 龙丽民 王兆芳,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回顾和展望,建筑学报,2012(06);

上一篇:建筑设计中人性化环境的营造论述 下一篇:整体景气尾声,中观走向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