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分析

时间:2022-08-22 08:04:19

2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特点及临床分析。方法 以病例报告表为基础,研究患者入院7 d内血压变化情况,随访发病后3个月的死亡、残疾情况。结果 入院时收缩压:部分前循环型小于完全前循环型;入院时舒张压:各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型患者发病后血压迅速下降,到第4天基本稳定。入院时各型血压与3个月死亡/残疾均呈U型关系,血压过高或过低者预后均较差。结论 发病后7 d内血压呈下降趋势,随着血压的升高或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预后越差。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压;神经功能缺损

中图分类号:R743 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2025202

脑血管病是我国老年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中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病,有很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为了解急性脑梗死的血压特点,现就我院中风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监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为2010年4月―2011年4月潍坊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经颅脑CT证实;能完成连续7 d的血压监测;可能完成3个月随访;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45岁~79岁。排除标准:发病时间不明确者;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超过72 h入院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最后诊断为其他疾病患者。共纳入患者244例,男130例,女114例;年龄(52±2.3)岁;其中完全前循环型脑梗死(TACI)63例,部分前循环型脑梗死(PACI) 110例,后循环型脑梗死(POCI)33例,腔隙性型脑梗死(LACI)38例。3个月随访失访率:TACI 3.54%,PACI 4.80%,POCI 3.78%。

1.2 方法

1.2.1 病例登记 由经培训的中风科(脑血管病科)医生对纳入者完成病例报告表,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2]。登记前统一培训,包括量表使用和血压测量;登记时详细记录,对患者及家属宣教,希望给予配合;进行盲法随访,随访人员不知道患者血压情况。

1.2.2 血压测量 连续监测入院后7 d内的血压。采用标准汞柱式血压计,晨起08:00测量仰卧位右上肢血压,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当天血压。

1.2.3 急性脑梗死分型 采用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OCSP)分型方法。

1.2.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各型患者血压变化特征 各型患者入院7 d内血压均呈下降趋势,尤其以前4 d下降最明显,各型间总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血压与预后的关系 入院时各型血压与3个月死亡/残疾均呈U型关系,血压过高或过低者预后均较差。完全前循环型、部分前循环型及后循环型脑梗死均以入院时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预后较好,取平均水平150/95 mmHg,患者3个月的死亡/残疾率相对最低。各型间的最佳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 论

我国目前关于急性脑梗死血压变化及其预后的研究不少,但大多是回顾性的,且大都把它当做一种疾病研究,而事实是一类分型众多的脑血管疾病。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登记,避免资料不完整和记录错误等;样本量较大;采用统一病例调查表登记,保持资料的完整性;预后指标采用国际公认的Barthel指数,客观易测定。

本研究中各型患者7 d内血压均成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并不完全相同。入院后24 h内收缩压下降幅度:完全前循环型和后循环型大于后循环型。本研究对各型患者血压及预后随访,发现血压与3个月死亡/残疾成U型关系,这与国内外的多数研究一致[3,4]。说明血压过低或过高,预后均较差。血压过低导致脑灌注量不足,缺血半暗带区梗死,影响预后;血压过高可能加重脑水肿,预后也较差[3]。

由于研究时间和条件所限,主要存在以下局限性:本研究基于潍坊市中医院中风科,研究对象存在就诊机会偏倚,不能代表国内脑梗死患者的总体情况。今后可在本研究基础上把潍坊地区其他医院的病人纳入,使样本更具代表性。由于时间所限,本研究仅随访3个月,时间较短,对脑梗死的复发,并没有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7):381383.

[2] Witylk RJ,Pessin MS,Kaplan RF,et al.Seria1 assessment of acute stroke using the NIH Stroke Scale[J].Stroke,1994,25(2):362365.

[3] LeonardiBee J,Bath PM,Phillips SJ,et al.Blood pressure andclinical outcom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l[J].Stroke,2002,33:13151320.

[4] 谭燕,刘鸣,王清芳,等.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015.

上一篇:脑梗死抑郁的发作因素及临床治疗措施分析 下一篇:脑血栓形成恢复期验案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