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例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分析

时间:2022-10-18 01:50:35

244例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本院244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规律和特点,以提高医院急诊抢救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急诊抢救室的244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发病时间、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结果 院前死亡142例,男91例,女51例,男女比例1.78,60~89岁是急诊院前死亡的高峰年龄段,其中70岁以前死亡病例男53例,女17例,男女比例3.12。有19例死亡时间记录不详,余123例显示0:00~6:00时间段死亡病例较少。创伤病例23例,男17例,女6例,男女比例2.82,以40~59岁为主要死亡年龄段,车祸11例,高空坠落6例,分列创伤死亡前两位。发病24 h内死亡102例,死亡原因中脑出血、创伤、晚期肿瘤分列前3位,60~89岁是院内死亡的主要年龄段。60~89 岁年龄段是急诊死亡的高峰年龄段,共死亡159例,占65.16%。结论 急诊死亡病例的年龄、死亡时间段、死亡原因已发生明显变化,要重视院前死亡。

【关键词】 急诊; 死亡病例; 分析

急诊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且可预见性小。我国正趋向老龄化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和汽车持有量的增加,相关致死人数随之增加。回顾性分析急诊死亡病例临床资料,可以了解急诊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研究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可为急诊科有针对性地准备急救措施,对完善急救流程有重要的意义,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现将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急诊抢救室244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2008年1月~200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接诊时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常规心肺复苏(CPR)至少半小时无效死亡即院前死亡病例和接诊时生命体征不稳而需立刻进入抢救室的危重患者,经抢救无效在发病24 h内死亡的病例。

1.2 分析方法 按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发病时间、死亡时间、死亡原因逐项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接诊时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常规心肺复苏(CPR)至少半小时无效,即院前死亡142例,占58.20%。接诊时患者生命体征不稳的危重患者经抢救无效于发病24 h内死亡102例,占41.80%。

2.2 年龄和性别分布 发病24 h死亡者,70~79岁年龄段的死亡病例最多。其后依次为60~69岁及80~89岁年龄段,这3个年龄段共死亡68例,占66.67 %。有12例无性别记录,余90例中男57例,女33例,男女比例1.73。院前死亡142例,70~79岁年龄段的死亡病例最多,其后依次为80~89岁及60~69岁,这3个年龄段共死亡91例,占64.08%。60~89岁年龄段是急诊死亡的高峰年龄段,共死亡159例,占65.16%。见表1及表2。

表1 急诊发病24 h内死亡病例的年龄和性别分布(n,%)

表2 急诊院前死亡比例的年龄和性别分布

2.3 死亡时间分布 142例院前死亡病例,其中19例死亡时间记录不详,余123例死亡病例中00:00 ~6:00时间段的急诊死亡病例仅25例,占20.32%。

2.4 死亡原因分类 院前死亡组,该组资料有43份显示基础疾病不详(包括抢救生命时未追问基础疾病者),其余病例中既往有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高危因素者66例,排列首位。各种创伤排第2 位,肿瘤排第3 位。前3位死亡原因占院前死亡病例的比率高达69.72%。其中外伤病例23例,男性17例远高于女性6例,外伤病例主要为车祸伤,其次为高空坠落伤。入院24 h内死亡组,排列首位是脑出血16例,占15.68%,其次是创伤13例,占12.74%,再次是晚期肿瘤11例,占10.78%。见表3,表4。

表3 院前死亡病例的基础疾病(n142)

表4 院前死亡外伤病例(n23)

3 讨论

60~89岁是急诊死亡的高峰年龄段,共死亡159例,占 65.16%,与上海市市区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死亡高峰年龄段相同[1],文献[2]报道在2562例急诊死亡患者中老年人在占很大比例(41.30%)。老年病的研究应予以重视,这种高死亡率,可能与人的寿命延长有关。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20~69岁死亡病例,男77例,女29例,男女比例2.66,可能与男性工作压力大、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及其工作性质等因素有关。

院前死亡0:00~6:00时间段死亡病例较少,原因尚不明确。有文献[3 ]显示00:00~ 08:00 接警死亡患者最多,也有文献[4]显示6:00~10:00 和18:00 ~22:00时间段的急诊死亡病例相对较多。文献[5]显示院前心脏性猝死组患者死亡在2:00~4:00达最低,然后开始上升,至8:00~10:00达最高峰,然后保持下降趋势。

本组资料显示,急诊发病24 h内死亡排列首位的是脑出血。脑出血短期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出血量大导致脑疝形成。文献[6]认为,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适用于各个部位的血肿,特别是对深部血肿,如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出血等。该方法对患者损伤非常小,手术往往在局麻下进行,能在数分钟内一步到位进入血肿腔,且可在病房及观察室进行。文献[7]脑出血后病情进展迅速,短时内即进入深昏迷,提示出血量大,部位深,预后差,不宜手术,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二级预防工作是关键,防患于未然,降低脑出血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本资料显示心梗及脑梗死亡病例较少,可能与介入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有关。

本组资料显示,死亡原因中各种创伤占第二位,尤以车祸伤居多,由于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流动人口的剧增,使得创伤成为危害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交通伤具有发生频率高、伤亡多、损失大及可预防性的特点,死亡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8] 。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及加强医疗急救网络建设,是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严重后果的主要措施[9] 。

本资料显示,肿瘤病例在急诊死亡中位列第三位,有文献报道[10,11]在某些地区,已成为所有急诊死亡患者死因顺位的第2位。这一变化,要求急诊科的医师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肿瘤基本知识的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抢救水平,对肿瘤急诊患者必须采取积极而正确的措施。

急诊死亡原因一直是急诊医学关注的焦点,了解急诊死亡构成有助于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有针对性地提高急诊抢救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卫生管理部门制定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促进急救水平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刘中民.改善急救模式提高创伤救治水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79-80.

[2] 刘国良.急诊病人2562例死亡原因分析.实用内科杂志,1988,8(12):665-667.

[3] 梁实,江捍平,贾清旺,等.深圳市2002 年院前死亡病例普查.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1):733-766.

[4] 谢宗贤,王进华,李敏,等.急诊死亡178 例的回顾性分析.上海医学,2008,31:552-554.

[5] 张在其,骆福添,陈兵,等.我国大中城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新医学,2010,11(41):20.

[6] 许进昌.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机理及外科治疗进展.海南医学,2010,21(5):118-120.

[7] 朱家麟,杨应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进展.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l1,24(1):61-64.

[8] 何忠杰,孟海东,林洪远,等. 城市创伤的急诊救治-附719例分析.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113-116.

[9] 童建菁,陈尔真,史以钰,等. 上海市2003 年道路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分析.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1-13.

[10] 郭炳虹,王翔军,王彦宏,等.2000-2004年北京市朝阳区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分析.实用预防杂志,2005,12(5):13.

[11] 胡依红,范普康,蕉选军.宁波市镇海区1996-2003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分析.中国预防杂志,2005,4(6):123-124.

(收稿日期:2011-07-04)

上一篇:不同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 下一篇:老年非肿瘤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水平调查分析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