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时间:2022-08-22 07:31:13

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摘要]国际贸易对于环境质量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外贸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和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现象方面。通过梳理相关的研究成果,以期帮助相关研究人员对于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对外贸易;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11-0010-02

[作者简介]钟冰平(1989-),女,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基金项目]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基于中国与印度的比较”,项目编号:1050XJ1512076。

一、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一)正效应

Antweiler、Copeland、Taylor(1998)建立了对外贸易如何影响环境污染的理论计量,把对外贸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分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其实证结果表明对外贸易的结构效应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微乎其微,而对外贸易的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对降低污染排放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所以得出结论是自由贸易有利于环境质量提升。Jeffrey、Andrew(2002)在分析对外贸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时考虑到对外贸易这个变量的内生性,以引力模型的距离因素作为对外贸易的工具变量,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三种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是对外贸易确实会使环境质量得以改善。Audley以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其贸易活动与环境质量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了合理开放的对外贸易可以使得环境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进而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的结论。Copeland、Taylor(2001)将环境作为要素纳入生产方程的一般均衡模型当中,通过三效应模型分析得出了贸易自由化对环境具有积极影响的结论。Cole、Elliott(2003)在此基础上,更换了污染指标,同样地得出了自由贸易改善环境的结论。

刘巧玲、王奇、刘勇(2012)基于联系方程模型通过对比中国和美国的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国际贸易与污染排放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增加了美国和中国的污染排放,国际贸易使得美国污染减少,而对中国的影响不显著。游伟民(2010)基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与环境政策效应这四大效应计量分析了我国30个省的对外贸易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对外贸易使得我国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得以改善。

(二)负效应

Conrad(1993)和Kennedy(1994)在其创立的三国垄断模型中,认为两个垄断出口国家政府都将使用环境政策补贴本国厂商,并不断降低环境标准,出现所谓的向下竞争,竞争的结果使三国的环境都会遭到破坏。Dua、Esty(1997) 以及Esty、Geradin(1997)也指出作为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结果,各国都会纷纷降低各自的环境标准和采取宽松的环境管制措施以维持和加强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出现所谓的向底线赛跑的现象。Daly(1993)考察了对外贸易对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认为对外贸易将加剧生态环境污染。Daly、Goodlan(1994)和Ayres(1996)认为这种贸易增长既不能有效促进社会福利的改善,更不利于环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对外贸易的破坏性更为突出,会使得发达国家的污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出现“污染避难所”。Chilchilnisky(1994)认为,在私有产权没有得到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对外贸易会加速发展中国家环境的恶化以及过度消耗环境资源。

(三)不定论

Grossman 和Krueger(1993) 对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 的环境效应进行分析时,把贸易的环境效应分解为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三部分。Runge(1994)从资源配置效率、经济活动规模、产出结构、生产技术以及环境政策五个方面分析了对外贸易对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取决于所考察的具体情况。

二、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相关研究

Grossman和Krueger(1991)首次实证检验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污染排放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为“污染在低收入水平上随人均GDP增加而上升,高收入水平随GDP增长而下降。他们把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作用机理划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规模效应使得环境质量恶化;技术效应意味着清洁技术的发展使得同样的产出带来的污染排放降低,所以技术效应会改善环境质量;结构效应对于环境质量的影响现阶段为正效应,当产出结构从农业经济转为工业经济时,结构效应增加了污染排放,随着经济结构转向服务经济和知识密集型时,结构效应则改善了环境质量。1993年Panayotou借用Simon Kuznets将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均之间呈现出的关系界定为“倒U型曲线”,首次将环境质量和人均收入间所呈现出来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EKC表明环境质量开始随着人均收入增加而恶化,当收入水平上升到某个阶段的时候又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而改善,即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呈“倒U型”关系。

这之后有众多文献围绕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研究。Selden、Song(1994)以SO2、CO2、NOX、TSP为污染指标实证分析了30个国家的人均收入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了“倒U型曲线”是成立的。Chaudhuri、Pfaff(1998)则是以室内空气污染作为污染指标,通过分析巴基斯坦家庭层面的数据验证了家庭收入与室内空气质量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Grossman、Kruger(1995)考察了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理,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其中规模效应对环境具有负面影响,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对环境具有正面影响,这三种效应综合决定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效应。

包群、彭水军(2006)基于联系方程组利用中国分省面板数据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双向反馈机制,通过构建产出方程与污染方程进行综合考察,结果证实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间存在双向作用。并通过研究6类污染物,得出有5类污染指标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吴献金、邓杰(2011)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三效应角度的分析得出了我国存在以二氧化碳为对象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其中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对碳排放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效应,但是自由贸易对于碳排放的规模效应更大,因此我国的对外贸易总体使得我国碳排放增加。杜婷婷、毛锋、罗锐(2007)在分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与人均收入之间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时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呈“倒U型”而是“N型”。

虽然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被概括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之后引起了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兴趣,但也有不少学者提出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质疑。质疑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原因之一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污染产业转移到国外,发达国家的消费主要依靠从欠发达国家进口污染密集型产品,因而,EKC潜在的含义是污染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当国家拥有较高收入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减少,也就是说所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现象可能是由于国际分工的不同造成的。如Cole et al(2004)以10个污染指标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时就考虑到国际分工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影响,研究表明国际分工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一定影响,但不及其他解释变量影响程度大。质疑EKC的原因之二就是没有考虑到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因此不少学者将环境资源看做是一种生产要素,与物质资本和劳动资本一起考察,如Lopez(1994)等。在此基础上也有许多学者运用Granger研究了环境质量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如Liang、McKitrick、Coondoo和Dinda(2002)等。

三、研究简评

随着对外贸易对环境影响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综合分析众多国内外文献,笔者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局限:

首先,学者们对于对外贸易是否有利于环境质量这个核心问题,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结论,无法给予政策制定者令人信服的政策建议。其次,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以及贸易对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中,国外学者以研究发达国家为主,这对于结论的普遍可用性存在一定的制约。国内学者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当然,其中也有许多具有价值的研究成果:1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已经相对成熟,不少学者将其研究方法应用于对外贸易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研究中,这对于温室气体控制有重要意义;2在以往研究中,主要以静态研究为主,现众多学者将环境问题的持续性和惯性加以考虑,更科学真实地反映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我国在对外贸易与环境质量间关系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深度也有待提高。而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稳居世界前列,环境问题也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严重,因此我国应重视对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相关问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巧玲,王奇,刘勇经济增长、国际贸易与污染排放的关系研究——基于美国和中国SO2排放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

[2]游伟民对外贸易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2000—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2)

[3]钱慕梅,李怀政中国东中西部出口贸易环境效应比较分析——基于低碳发展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1(6)

上一篇:中国与印尼能源合作研究 下一篇:浅谈国外运用风险投资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经验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