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符号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2 05:31:18

设计符号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设计符号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由来已久,本文把表达象征意义的抽象设计符号分解成一些具体的艺术元素来加以分析中国建筑的传统文化,从传统建筑的表面形式挖掘其深刻的内涵,旨在为当今对传统建筑的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符号;图腾 ;设计 ;传统建筑

设计符号是设计文化有效展现的直接载体。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和代码系统。通常来说,可以把设计的元素和基本手段看作符号,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加工与整合,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中使用了大量的设计符号,这种建筑艺术传达出来的种种文化内涵总以某些艺术元素表达出来的。这些元素符号由来已久,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图腾的元素符号

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作为建筑物附属物的图腾常以雕刻、绘画或祭物形式出现在建筑中。人们把图腾、祖先像转形为赐福的祥瑞生命符号。如《礼记・礼运》所称四灵:麟、凤、龟、龙都是由远古图腾崇拜演变而形成的理想动物。

龙为夏民族综合了各氏族的图腾,成为超自然力量化身的符号。在封建王朝的集权统治之下,龙成为皇帝的象征,成为皇家建筑的装饰的突出形象。龙的“九子”也以各种形态参与着建筑的装饰,鸱吻、朝凤、椒图、螭首、金倪等九种神话动物分别用在不同的建筑部位。

龟崇拜由来已久,唐宋时期,宫殿台阶正中央雕有龙和鳖的图像,凡是科举考中的进士要在宫殿台阶下迎榜。按规定第一名状元要站在鳌头那里,因此称考中状元的为“独占鳌头”。麟,熊曰麒,雌曰麟,中国现存最著名的麒麟形象是南京南朝帝陵的麒麟,南朝帝陵镇守瑞兽有多种神兽,但都由麒麟形象演化而来。

凤是远古时代鸟图腾的融合和神化,居百鸟之首五彩斑斓。仪态万方。凤本为雄性,与雌性的凤凰相匹所谓凤求凰,表示男女爱情。后来凤成为龙的雌性配偶,被看作封建皇朝最高贵的女性的代表,与皇帝的象征龙相配。在建筑装饰中,有“凤鸣朝阳”:立于梧桐树旁,对着初升的太阳鸣叫,寓天下太平之吉兆。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特殊的图腾建筑――华表,华表柱顶之蹬龙(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形象表示华表就是通天的神柱,包含了先人的建造华表时对王权的一种虚幻的期望。而远古时的人们都将本民族崇拜的图腾标志雕刻其上,华表校顶的雕饰也因各部落图腾的标志不同而各异,历史进入到封建社会,图腾的标志渐渐在人们心中印象淡薄,华表上雕饰的动物也变成了人们喜爱的吉祥物。

二、数的元素符号

建筑文化必然要关系到数理科学,数的艺术化就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数的象征,它蕴含一定建筑文化现象的数的关系。 在一系列数字中,与建筑关系最大的要算五和九。《增韵》:“五,天地之中数”。五成为古代选择建筑地点的首要条件。九,老阳之数,国人好阳恶阴,如《考工记・匠人》:“内有九室,九姘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帝王所居之地设九门所谓天子九门,《考工记・匠人》记周代王城“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又《老子》九层之台都采取九数。

明清建筑天坛上,数的象征显得十分丰富。作为太极之象征,天坛之圜丘共三层,其最上一层中央砌一圆形石板,称为“太极石”。此石四周围砌9块扇形石板,构成第一圈;第二圈砌18块;第三圈砌27块,到第九圈砌81块,于是,组成以9的递进数的系,目的是在不断重复强调“九”的意义。中国古代有“九重天”之说,因此,建筑构造“九”数的重复出现,意在象征圜宇之“九重”,象征天帝居于九天之上而统辖天下,其设计文化思想之源盖出于此。

天坛祈年殿其形象亦专注于象征符号,为暗示天宇、天数、阳数以及君王之权威,祈年殿其高为九丈九尺;殿顶周长三十丈,表示一月约三十天;殿内金龙藻井下设楹柱四根,以示一年四季春秋代序、冬夏交替;中间一层设十二根立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也设十根立柱,附会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时辰,里外立柱凡二十四根,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暗示,加上藻井下另外四根楹柱,代表所谓二十八星宿。

三、形的元素符号

形,这是以某种形体造型,模仿社会生活中其他事物形状以暗示一定文化美学思想的象征符号。如“天圆地方”理论,是中国典型的宇宙观,由于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因此,象征永恒天道的天坛之圜丘与祈年殿平面布局都作圆形,天圆地方之观念仍可从天坛之某些平面布置中见出,比如囿丘、祈年两坛两重围墙仍按旧制,取南圆北方形。古之明堂亦“以茅盖屋,上圆下方”、“上圆象天,下方法地”,其宫室,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

在方位上,中国有“东西南北中”之说,这一点也常常从建筑文化中得到体现。在都城制度上,中国古代行“左祖右社”制,象征祖宗血脉的宗庙建于宫城之左前方,实属理所当然,不言而喻。只是按“左上右下”,将社稷坛建于宫城之右前方,似乎由此可以得出在古人看来社稷不如祖宗重要的结论。其实不然,中国古代的建筑空间意识以西南为尊位,故比北京社稷坛建于紫禁城之右前方(即城之西南方)也是顺理成章的。“中”的意识,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也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此象征王侯居中以视天下的尊严与权威,古代建筑文化热衷于中轴线或“中”字形的象征,还意味着对传统的“中和”这种文化观与美学观的执着表现与追求。儒家认为,“中和”是最高的审美境界与文化表现,天人合一的境界便是典型的“中和”境界。

古代宗庙为祭祀祖宗之所,在人们心目中古人虽死犹生,因而,宗庙之形制,也取宫殿之前朝后寝制,其意在于象生也。与宗庙一样,陵寝也有“事死如事生”的象征意义,其基本手法,便是以一定的建筑手段,模拟墓主生前形状。明十三陵中的长陵,其空间序列与明北京故宫相仿,其建筑空间秩序,一如墓主生前。神道漫长,两旁石马、石麒麟、文臣、武将之类肃然侍立,犹如朝拜参政议事。

四、音的元素符号

音,这是以一定建筑物所发出的音响或谐音手段所构成的象征元素。

在北京天坛之圜丘坛第三层太极石上轻轻呼唤,会迅速从四面八方传来回声。这种音响现象本有科学道理在,但在这里声学却成了神学与儒学的奴碑。封建帝王说,这是“昊天上帝”,实质是人间帝王向臣属发出的“训谕”,象征神权与王权的声威,回音壁的象征意义与此同理。圈丘之北的皇弯,为专事收藏神牌之处,由于其四周象征大弯的围墙为圆形,此墙具有传声的性质。当对封建王权诚惶诚恐的人站立于殿前石陛正中雨道的第三块石板时,

倘若对殿门说话,有可能听到多重回音,象征天帝与尘世凡夫俗子的“对话”,或者说是“有求必应”,此之所谓“人间私语天闻若雷”也,在天帝与皇帝面前,一般人的心曲无法隐瞒,天帝与皇帝“洞察一切”,由此要求对帝王的忠诚。

在中国建筑文化中常见的另一种音的象征是谐音。“宗,尊也;庙,貌也,所以仿佛先人尊貌也。”这便是宗庙的象征意义。在高门深院或陵寝神道中常出现狮子的雕塑形象,这不仅因为狮子形象威武,也是“狮”“事”谐音的缘故。因而,府邸大门两侧设两头蹲狮的形象,象征“事事如意”。

中国建筑中有些是以鱼的造型为装饰,“鱼”谐“裕”,象征着期盼生活的丰裕有余;“鹿”谐“禄”,故建筑物上装饰以鹿之形象,象征俸禄源源不断。蝙蝠与祝福之意相差很远,却由于“蝠”“福”音谐而使建筑物上的蝙蝠形象成了祝福的象征;还有,“善”“扇”同音,因此,扇形的建筑造型或装饰形象象征善的愿望。为了这谐音的象征,真可谓让中国古人在建造营造中挖空心思,尽思竭虑。

五、色的元素符号

色,也是一种元素符号,它是以一定的建筑色彩为象征元素的符号。色在中国古代被看得很重要。明清之际,黄色为“富贵之色”,为皇家所专用,绿色只能为臣民所用。这是因为,按五行说,黄色居中,也与传统文化观念所谓汉族为黄帝子孙不无关系。红色象征幸福、名望、荣耀和运气,红色常用于节日以及其他欢快的场合。

为慈禧六十大寿而建的养心殿被漆成表示长寿的红、橙、黄、绿四色。明代修建的位于北京的天坛,其基底是用上釉的蓝色瓦环绕起来,这样做是为了取悦于天帝和黄祖。明清皇家建筑,其典型的色调为黄红两色,品位较高的建筑,均以黄瓦红墙为基本特征。明清两代皇城正门天安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以汉白玉砌为须弥座,上建丹朱色墩台,重檐城楼,覆盖以黄色琉璃瓦,与朱墙相映照;太庙前殿面阔十一间,重檐庑殿顶,亦是黄琉璃瓦顶配以红墙;太和殿为现存中国古代最大的木构殿宇,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汉白玉基座,殿内沥粉金漆木柱与精致的蟠龙藻井装饰,又是红墙黄瓦,显得富丽而雄浑:中和殿为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设夔金宝顶;保和殿也是黄琉璃筒瓦四角攒尖顶。说到午门,又是重檐庆殿顶的主楼,其余四楼为重檐攒尖顶,其上覆盖以金色琉璃瓦。凡此种种,都在象征华贵、庄严、兴旺的皇家气象。中国都城有所谓四门制关于色彩的象征观念,即东方苍龙(青)、南方朱雀(红)、西方白虎(白)与北方玄武(黑),都城东门其名苍龙、南门其名朱雀、西门其名白虎、北门其名玄武,其“建筑意”源自五行、五方与五色的对应文化观念。

结语:

从上述内容看出,在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的文化象征现象中,象征性“设计符号”都代表了相对固定的象征性意义,在建筑形象中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和文化意韵。这些不同类型符号的象征意义,是中国建筑文化最为活跃的艺术元素与美学思想,增强了中国建筑的文化色彩与思想表现力。在当今继承和创新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设计符号更加值得我们研究探讨与借鉴,可以将一些传统的文化重新运用到新的环境场所之中,使之既充满了现代感,又不忘历史的铭记,这也就是本文探讨设计符号的真正意义所在。

注释:①《考工记》P126张道一注译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4

②转引《建筑美学笔记》P47 王振复 百花文艺出版社

The Study on the Symbolic Desig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WangHai-lang

(School of ART,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China 215000)

Abstract: The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mbolic design has long exist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the article the abstract symbolic designhave been decomposed intoartisticelementsto analyse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al culture.From architectural surface form , Connotations are founded only to provide useful lessons for the today’s architecturalinnovation.

keyword:Symbolic Signs; Totem;Desig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作者简介:

王海浪(1976―),男,江苏淮安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政工协同工作体系建设之我见 下一篇:11米\12米站台车站结构经济性比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