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宁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22 02:20:23

冠心宁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冠心宁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及治疗组(冠心宁+阿托伐他汀),疗程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血脂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存在较明显差异性(P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宁;阿托伐他汀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17-01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采取规范有效治疗,可尽量避免发展为严重心肌梗塞。本研究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冠心宁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与对照组比较有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筛选我院心内科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住院的92例患者,均符合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诊断标准[2]。患者入院前1天至1周内有反复发作典型心绞痛,卧床休息和含服硝酸酯类药物有短暂缓解或缓解不明显,且心电图相应导联出现不同程度ST段缺血性改变,心肌酶不增高或仅轻度增高,肌钙蛋白定量测定未超过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将92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6例,男58例,女34例。两组的年龄、性别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吸烟史)无显著差异性,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常规给予每日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20mgbid、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q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qd、血脂康2片bid,连续2周;低分子肝素钠5000U脐周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71周。治疗组在以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冠心宁(神威药业有限公司,10ml)40ml,溶于5%GS注射液250ml或0.9%NS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共2周,阿托伐他汀20mg,次/晚,共2周,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患者入院即描记16导联心电图,以后每日描记1次心电图,观察ST段改变。②及时记录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③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④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的变化。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治疗后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无心绞痛发作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治疗后血脂降至正常目标值,或较入院时下降80%;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下降80%。②有效:治疗后心电图缺血性ST段缺血性改变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达50%;血脂下降50%;超敏C-反应蛋白下降50%。③无效:治疗后心电图无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无明显减少;血脂不降或下降不明显;超敏C-反应蛋白不降或下降不明显。

1.5 统计学处理 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X)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P

2 结 果

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疗效比较,见表1。

3 讨 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其病理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易损脂质斑块破裂、出血,形成继发性腔内血栓,由于易损斑块的纤维帽薄不断增大,使管腔狭窄加重,心肌血供减少,导致心绞痛反复发作。冠心宁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丹参素、川芎素 ,二者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微循环、防止动脉过氧化损伤及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2]。阿托伐他汀属HMG-COA还原酮抑制剂,除了降血脂作用外,其血管外的作用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内膜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干扰血小板血栓形成、抗氧化等。研究表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提示血管内膜存在着炎症反应,炎性细胞浸润是促使粥样斑块破裂的重要诱发因素,并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最早期的始动环节[3],因此抗炎是更重要一环,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血管内膜炎症反应,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稳定斑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起到重要作用。基于以上不稳定心绞痛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特点以及冠心宁和阿托伐他汀的药理,通过观察对照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相关指标的变化,发现冠心宁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优于内科常规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现代临床医学》Feb.2008Vo1.34No.141页,马向媛,彭龙文.

[3]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蔡艳蓉.《医学临床研究》,2006第8期.

上一篇: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下一篇:头孢曲松与其他药物临床联合应用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