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原因及干预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02 02:32:42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原因及干预对策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干预及缓解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方法 设计及编制调查问卷,邀请护理人员对问卷内容进行填写,并整理和分析填写结果,以此作为干预和缓解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依据。结果 护理人员的压力主要来自家庭因素和职业本身因素。结论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承受着来自身心的双重压力,对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产生了直接影响,需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进行针对性干预。

【关键词】护理人员;压力;干预对策;问卷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08-01

护理工作不仅需要一定的脑力劳动,而且对护理人员的体力也有较高的要求。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大脑神经由于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焦虑、压抑的情绪无法及时释放,并且由于护理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其常常还需面对来自不同方面的突况,这使得护理人员在生活和工作中总是处于高压力状态。高压力状态下工作和生活既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而且也阻碍了医院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和研究,探讨了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干预及缓解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及本地其他医疗单位的护理人员86名进行问卷调查,参与人员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29±5.64)岁。

1.2 研究方法 设计及编制调查问卷,邀请护理人员对问卷内容进行填写,并整理和分析填写结果,以此作为干预和缓解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依据。

2 问卷涉及压力类型

2.1 社会因素

2.1.1 主观认同感不佳 护理人员作为医疗机构中的特殊群体,工作负担重,而且由于院内行政管理非常严格,使得护理人员人际关系紧张。另外,护理人员常接触患者的痛苦及死亡,同时,社会对护理群体的评价不高,这均会影响护理人员的情绪,造成主观认同感不强,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2.1.2 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尽管劳动无贵贱,但是在现实面前,护理人员的个人价值与现实常出现各种矛盾。护理人员希望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实现自我,然而经过辛勤努力工作后,由于社会支持力度不够,对护理工作认识不足,造成护理人员的工作成绩不被认可,乃至产生偏见。社会的这种认识,会引起护理人员对职业产生压力。

2.1.3 医疗纠纷增加 人们的维权意识及法律意识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增强。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医患之间发生的纠纷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老年科和内科。医疗纠纷数量的增加,导致医患之间信任感严重缺乏,这直接引起了许多医患暴力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作为直接责任者,被投诉、被医患暴力侵害的事件时有报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

2.2 职业本身

2.2.1 工作压力过大 近几年来,护理模式由传统的仅遵医嘱向更人性化转变,护理人员不但要给患者进行生活护理,还要进行心理护理。然而,国内的许多医院护士人员资源不足,许多在岗的护理人员却时常担心出现差错事故,从而导致自身总处在一种高负荷的状况下。尤其是重症监护科室,如急诊科、心血管病房与ICU等特殊科室,其护理人员一味的担心出现意外,使护理工作变得高度紧张,出现身心疲惫的情况。

2.2.2 护理服务期望过高 目前,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被注入过高的期望,长时间处在超负荷工作中的护理人员更加没有时间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尤其是夜班的护理人员,由于工作时间的特殊性,往往较易出现精神状况不佳、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而且患者过高的期望也使得护理人员压力较大。

2.3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给护理人员造成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子女上学、赡养老人以及经济状况等。护理人员一般以女性居多,护理人员在处理好平时的工作后,回家还要做一些家务,照顾老人与接送子女上下学等,这些会使护理人员产生焦虑与抑郁的状况。据调查,使护理人员出现工作倦怠的主要因素是其工作性质与内容。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常常需要轮值夜班,可能会因工作而无暇顾及家庭,造成家庭矛盾,因此也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出现倦怠与流失。各种压力过大,会造成失眠、焦虑、疲劳、抑郁等多方面影响身心健康的症状,对工作失去信心与热情,容易使工作出差错,降低工作效率,还可能会影响护患关系,无法保障护理质量。

3 调查结果

本研究发出86份调查问卷,收回85份,有效率98.83%。通过对85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家庭因素占62例,职业本身因素占55例,知识欠缺因素占32例,社会因素占24例。

4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干预对策

4.1 提升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 使用各种渠道对护理职业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能够理解护理职业,护理人员能够被社会认可、尊重,从而使他们能够增强使命感与成就感。另外,护理人员不但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学历,还要在工作中保持热情,用微笑的服务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与其家属在理解护理人员辛苦工作的同时,从心底尊重护理职业。

4.2 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学会调整和宣泄心理压力 研究证明,对各个层次的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压力管理,可以改善护理人员对职业压力的应对能力。护理人员自身还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如何应对压力、自我疏导以及自我宣泄。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的情绪较容易受到许多因素影响。所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及时疏泄不良情况等是较好的应对方式。由于护理职业的特殊性,如复杂的人际关系、紧张的护患关系等,使护理人员常常处在一种压力大、过度紧张的情绪下,长期下去,可能会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有较大的影响。目前,护理职业已开始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与理解。因此,院方应改变护理观念、优化护理配置、合理管理制度、调动工作积极性,使护理人员的不良情绪能够及时宣泄,改善护患关系,创建一个公平、友善、团结的工作环境,给护理人员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护理职业的压力,提升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唐艳超,李玲,林琳.护理人员心身耗竭综合征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07(13).

[2]陈丽.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调适技巧与策略[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01).

[3]李欣欣,张海霞,孙鸿雁.浅谈儿科护士的压力[J].吉林医学,2009(24).

[4]叶巧玲,吴卓洁.护理人员压力成因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7(04).

上一篇:择期手术病人术前护理的人文关怀效果探讨 下一篇:重症胰腺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