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走进语文教学

时间:2022-08-22 12:48:30

让传统文化走进语文教学

【关键词】 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师素

养;思想感情;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8―0120―01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根和魂。为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让传统文化走进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培育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品格,并且培育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让传统文化走进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教师素养,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仅限于知识素养的提升,更要把握学生的内涵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基础。语文教师要想从“教学”转向“育人”,就应该从“育人”的角度整体把握,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教学,有效引领学生成长,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教育的品质。

要发挥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悉心学习古典名著,让古典名著成为每个语文教师床头、案边常备的必读书籍。在教材选修方面,语文教师要开设系列《中华经典名著》选讲课程,增加传统文化学习篇目,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这样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价值的理性认同;更利于培育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高尚健全的人格。教学古典文章,语文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当语文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精神得到贯注,思想随之净化,行为获得矫正,文化得以熏陶,人文素养才能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师自身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素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重要课程资源。

二、体悟思想情感,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度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蕴涵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辉,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内容。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素材,倾心倾力,亲力亲为,让学生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会内化为学生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为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纵观近现代无数名人的早期求学经历,足以证明传统文化的教育魅力,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激发了他们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

传统文化传承着“智、仁、勇”兼“真、善、美”和谐统一的道德标准。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为人之道,在中华文明史上哺育了无数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使他们为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造学生的精神家园,让学生自觉抵制形形的精神污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三、引导价值取向,追求人文素养的精度

传统文化纳入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精神、人生发展需求结合起来。传统文化只有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语文教师要承担价值引领的重责,要审慎、准确把握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站在对学生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谨慎选择适合学生消化、吸收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时代在变化,审视传统文化经典的标准也在变化,因此,经典也需要重新审视;经典也需要再加工。语文教师要将一些推介给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M行全面“透视”,看一下“经典”里究竟有多少真经典,“经典”中的经典是什么,然后将一部分有价值的“经典”内容筛选出来,要求学生去阅读和体会。

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功能,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让心灵受到感动,让人格受到感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思想渐渐摆脱浮躁,即使难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但追求真、善、美的心灵却不迷失方向,能勇敢追求光明之旅。

总之,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要选得精、学得透、悟得深,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说到底,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核心素养就是人的素养。只有全面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

上一篇:美国“读书界意见领袖”的年末书单 下一篇:浅谈合作学习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