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奔标\竞赛”数学教学模式

时间:2022-08-22 11:55:13

浅谈“小组\奔标\竞赛”数学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理念,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中小学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在借鉴杜郎口、宁津、洋思、东庐等先进的教学模式的同时,结合我校实际,采取并实施了“小组、奔标、竞赛”教学模式,该教改实验是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小组活动为主体,教师点拨为主导,团体竞争为手段,分层达标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它吸收合作教学中的优势互补、多元互动,竞争教学中的激励竞争,分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分层推进,目标教学中的导教、导学,和谐教学中的愉快乐学等有益因素,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强调培养学生能力、创新意识、精神能力。我校的“小组、奔标、竞赛”课堂教学模式正是运用了这种理论,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可有力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发挥群体优势,实现组内团结合作、互帮互学、探索研究、共同奋斗,避免两极分化,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全班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1.建组原则:

(1) 为保持小组间的平衡性、竞争性,达到竞争提高的目的。要求“组间质同,组内质别”。

(2)为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战斗力,保持小组的高效、良性运转,各小组要讨论制定适合本小组的活动规则,各小组成员要自我约束,合作努力,共同奋斗。

2.组建方法:组长有教师指定。组员分配:把其他学生按水平分成三大类,然后有组长分别在三大类中依顺序自由选拔。选拔从最后一组 开始,交替轮回。最后形成“组内质别,组间质同”的4人学习小组;根据班额也可2各小组组成一个大组。

三、课改关键

1.就是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去说、去争、去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包括眼、脑、手脚、口等等)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去表演、去展示、去创造、去感受,从活动实践中感受知识、理解知识、形成能力、激发创造。

2.角色变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找到真正的自我。而教师应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激励着、引领者。

3.关键要素(1)相信学生,放手学生。(2)鼓动学生敢于发言,大胆展示(3)全组参与,人人展示。(4)师生活动时间要严格执行“10+35”的规定。

四、基本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合作欲望(呈现问题)

为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具备以下部分特点:(1)趣味性(2)挑战性(3)开放性(4)难易适中(5)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6)模糊性等等

2.独立思考问题,形成自己见解(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学生在思考到一定程度时再展开讨论,才有恍然大悟的效果。合作的成果只不过是众多个别成果的升华。可以说没有学生的个别学习,合作互动就成了一种形式,就失去了实际内容和针对性。因此在提出问题后,必须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让他们带着个性化的思考参与到小组中去交流互动。注意在独立思考时学生要记一记,把怎么想的,如何做,那些疑问都简记下来,作为合作交流的依据。

3.教师提出建议要求(教师提出要求)

为使合作顺利高效,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对合作交流提出建议,包括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指向范围、操作程序、各种方法、步骤等等以及研究时限、都提出具体的要求。

4.互动交流

(1)生生互动

由小组长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说出自己的见解、想法、疑问等。交流顺序一般应按照B、C、D、A的顺序进行。

①组内交流时按顺序说其他人听,中间不要插嘴,小组交往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是放羊式,使学生自觉遵守活动规则,按程序有效的开展活动。

②合作交流探究各组员再进行交流补充,组长整合集体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发言讲解,使全组掌握理解、形成集体意见。

(2)师生互动

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激励着、指导者。教师应适时介入进行观察分析,保证合作讨论不偏离中心。教师应及时地加以点拨,教师参与到各小组中或者启发或者示范或者质疑或者肯定表扬或制止矫正或批评激励等。秩序与纪律是合作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讨论并不是声音越大越好,更不是越乱越好。如果发现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如声音过大、打闹、偷懒等。教师以口头提醒,动作暗示,有倾向的表扬等方式加以纠正以保证讨论有秩序地进行。

5.班际交流小组展示

(1)小组合作探究到一定程度时,进行班际交流。为了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指定部分小组同一编号的同学到台前汇报展示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开始时也可自由竞争,要求汇报同学基本能说清楚,语言比较规范,要使用普通话,教师要有意识的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全班交流时,教师关键是引导学生把兴趣点从本组的结论上移开,转而关注其他组的意见。进行分析判断,通过提问、反驳、辩论、补充把讨论引向深入,在必要时教师要进行点拨。

(3)在全班交流时,教师要给各组创造均等的展示机会,要对各组的汇报结果给与评价,评价采取记分方式。汇报展示多数满意的加2分,部分满意的计1分。开始时,上台演讲加1分,不论对错,大胆、说得明白加2分。评价主体主要有评委,全体学生或教师。根据交流需要汇报由2―3个小组完成。以一个小组为主,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对于补充完善的、方法新颖独特的、提出新见解的、创新见解的给与奖励加1-2分。

6.教师点拨

全班交流后,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大体形成一种或几种见解,或者说他们已经成功的分享了彼此的成果。教师这时要根据学生对问题研究深度和理解掌握程度决定是否进行点拨,若深度不够,教师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凝练提高总结升华,分析各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本质是否相同,哪种比较简洁科学等。通过教师的总结归纳,学生个体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梳理总结形成比较完整的准确知识技能,把集体成果真正消化为自己的东西。

7.合作训练

为巩固合作教学的成果,促进个体技能的形成,使每个学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知识,需对研究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技能训练。

教师对合作研究的问题或对研究问题的实际应用设计过关训练问题,主要流程:

(1)教师出示问题或检测题还可是以上探究问题。(2)组内讨论、相互帮扶、组长指导(3)组外求援,仍有疑难的同学可向外组或老师请教。(4)在全组同学理解明白后,各成员独立完成解决问题。

8.检查评价

为实现实现人人过关,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特对知识掌握应用进行全面过关检测。

检查方式:A、组长交换检查(全部、抽号)或轮换检查记分

B、同号到别的组接受检查提问。根据满意度记分

C、同号上黑板展示讲解,其他组同学轮换到台前批改评价记分

9.总结与生成

(1)根据本节课研究内容及其过程各学习小组进行课堂总结和发散联想,归纳结论或提出问题(所提问题不一定科学严谨或正确,一般在课下研究)竞争或指明小组代表完成。可加计1-2分。

(2)补充和创新:对再有奇思妙想的同学和小组上台补充,根据补充效果,由同学们评价加计1-2分。

10.公布各组得分

各记录员汇总各组得分,并予以公示。根据得分各小组评选优秀学员,全班评选优胜小组。同时各小组各组员填写自我评价表。

总之:想要把数学课上得活起来,应该大胆创设学习情境努力提高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上一篇:巧借微博东风 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 下一篇:中职美术教育的探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