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情感体验

时间:2022-08-22 11:41:42

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情感体验

新世纪伊始,国家根据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更深入研究不同学科的认知规律,对基础教育进行了新的一轮改革,分别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与高中各科课程标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出台的。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这说明高中音乐鉴赏课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师生双方以音乐为载体进行情感的体验、情感的交流、情感的相融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乐鉴赏课中必须始终伴随着鲜明的感情特征――有感情的老师面对有感情的学生。

情感体验淡化了传统教育中那种单一的知识传递过程,强调音乐课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情感体验是引导式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连,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于是我们在教学高中音乐鉴赏课时,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淡化知识传授的痕迹,让学生在感受、探究、创作过程中主动提出对知识的需求,感动于音乐所带来的美,在无型当中真正感悟生命的真谛,从而实现美育的教育观。

1 创设情境,引导聆听

引导情感投入创设情境,一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情境的创设,最基本的是创设良好的课堂聆听环境,让学生有一种期待聆听情景下音乐作品强烈欲望。情景的创设可以是和课程作品有关联的故事,如:影视音乐这一课《辛德勒的名单》就可以精简的介绍辛德勒这个人的故事,让学生想通过音乐的形式进一步的了解其主人公思想的转变。也可以是课程作品的历史背景。如:《一唱雄鸡天下白》这一课中的《瑶族舞曲》的民族历史和民族特征,还可以是课程作品的创作背景。如:《我们走在大路上》《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想要展现生活画卷。

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在聆听音乐的时候课堂保持特别安静,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2 学生对情感体验的把握

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可以将我们的眼睛微微的闭起将整个心思紧跟着音乐作品情绪的变化而随之变化。随之展开想象。学生从意境、情绪、联想想象、多角度多层次充分挖掘对作品的体会和领悟。让每一个音符通过音响发出的声音撞击高中生情感丰富每一根神经。也要从组成音乐的元素着手框架式的把握作品情感。(例如:旋律的格律、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

3 现代多媒体手段的应用

在现代教育手段中,多媒体的运用更能结合音乐作品,发挥出很好的情景功效。特别是在欣赏音乐形象明显的歌剧、交响音诗、音画等作品中,更是可以大展身。这一点在湖南文艺出版《音乐与鉴赏》中《音乐与影视》这一课体会深刻。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直观丰富、视野开阔。

4 师生的情感交流

当课堂内容作品体验过后每个学生一定有他自己或多或少的体会,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全体学生参与音乐作品体验的大讨论大交流,畅所欲言的谈自己的体会,以及在体验作品时联想到事物一起说出来,有些体会是说不出来的,但可以通过师生有感情的模仿、演唱、表演等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现体验课程内容作品的内在感情,就像哭不一定要有眼泪和声音反而更加渲染悲伤的程度。情感体验后更应进一步在师生通过音乐作用于自己的情感世界的同时要回归现实,将我们受到音乐净化的心灵联系现实生活对事物的价值取向。这也正是情感体验的目的所在,就像我们的教育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样,才是真正的价值所需。

情感体验是普通高中音乐课中的重要环节。情感是上好高中音乐课的关键。在音乐欣赏课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紧紧扣住情感二字,不让情感分离。让音乐的美感和人的情感紧紧结合起来。这样将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师若能抓住高中学生的特点,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引导学生自主的去体验作品的情感所在,会得到更好的效果。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使音乐欣赏课更具有滋润细化学生心灵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生命力。

以上论述只是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体验的一部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实践、总结下去,任务艰巨,但意义深刻。让我们一起为音乐这门艺术教育不断的探索,为音乐教育奉献自己更大智慧。

上一篇:活用教学方法 实施有效教学 下一篇:把握教学三部曲,优化课堂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