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式学习”在普通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2 11:58:14

浅谈“体验式学习”在普通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间一切真理,不难取之无尽,用之无穷了。”这句话很浅显的说明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的重要性。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需要专心听讲,认真记录课堂笔记,独立完成教室布置的课后作业即可,这样的“讲授式”物理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外在的、抽象的、没有情感活动的,脱离了物理的学科特点。实际上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在大多数的普通高中,尤其是像笔者自己所在的学校,学生的生源情况一般,学生普遍感到物理抽象,难学。以至于学生物理成绩差,高二分班时不愿意选择物理。究其原因,主要是高中物理教材难度大,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定量研究问题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高……

总之诸多的制约因素导致学生畏惧物理,逃避物理。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农村高中物理教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就更值得探讨

1 “体验式学习”的优势

我们所说的“体验式学习”,其主要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是整合自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珀的“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其他学者的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框架。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生是否动手做实验有很大关系。资料显示,学生听老师讲能记住10%―20%的内容,如果又听又看老师演示便能记住70%,而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则能记住90%。这说明学生动手做实验,对所学的知识能领会得更深、记得更牢。

由此可以看出在“体验式学习”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已有的实际操作经验出发,亲自经历实际问题的操作、解释与应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获得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不同的知识经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2 “体验式学习”的特征与案例

“体验式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高中现行的课程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较有了重大的变革,其中之一就表现为强调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物理过程与方法,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终达到三维目标的实现。

2.1“体验式学习”的特征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学生自身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带着自身特有的思想、行为模式、以往的经历、心情以及态度等独具特色的整个个体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学习。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亲身经历,无法替代”。体验是学生自己的体验,无论是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查阅资料、演讲辩论、问卷调查等具体的体验学习活动,都是要求学生作为主体亲自参与,亲自经历。

“感知体验,提炼升华”。体验式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第一手的经验、具体化的感觉、获得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等的感觉、知觉、表象,但又不能让学生的收获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学生还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这些东西进行升华,升华为科学理论、文学手法、道德、观念、态度和价值观。

“个体差异,协调发展”。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各异,认知水平不同,逻辑思维能力不同,相同的经历,在学生之间的体验感知会存在种种差异。因此教师在实施探究性“体验式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应该创设多种体验情境,分层次设计体验环节,争取照顾到全体学生的体验感受。

从以上的四个特点可以看出,在物理教学中采用“体验式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和情感联系起来,使学生达到从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领悟物理知识。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2.2“体验式学习”的案例

【案例一】《超重与失重》――带着问题去体验。

在教授《超重与失重》这节内容之前,就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全班同学到附近的商场的电梯里面去从一楼到顶楼或者从顶楼降到一楼,先体验“超重与失重”的感觉。也可以拿一台电子体重秤放在电梯里,自己站上去,观察体重计的示数变化;还可以用手拿一个弹簧秤挂一个钩码,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同学们将这一过程中的体验与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加深了对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案例二】《机械波》――带着感知去体验。

在讲授《机械波》的内容时,学生最最容易搞错的就是“随着机械波的传播,介质中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在课堂上如果只是单纯的向学生说明、讲解的话,当时就会有一部分学生无法理解。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就采用了先让10名学生站在讲台前面一字排开,告诉他们从左边第一个学生开始连续下蹲、站起、模拟横波的传播,让其余的学生仔细观察这一列“人波”,通过认真观察,学生们轻松总结出波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在后来遇到要运用机械波的特点来解答习题时就会回忆起当时模拟的情形,且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答题。

【案例三】《电磁波的教学》――联系生活去体验。

现代社会通讯设备比较发达,电磁波无处不在,但是由于电磁波看不见摸不到,所以学生对电磁波还是比较抽象。因此在教授《电磁波》时,为了把这节课上得生动,笔者从家里拿来了一个收音机,在上课时调出一个频道正常播放,然后把一个手机放在收音机旁边,用另外一个手机拨打这个手机,当电话接通时收音机里面会传出“滋滋”干扰的声音,这些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电磁波的存在。

3 “体验式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物理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教学形式也就千变万化,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进行精心备课,充分准备。在实施“体验式学习”教学时,应把握好重点、难点,讲究教学方法、策略。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在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1注重精心创设体验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倡导在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等的能力。可见,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一切条件和过程都需要教师事先精心安排准备,以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

3.2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巩固学习体验,强化学习成果

教师通过精心创设的体验情境调动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应该说达到了初期的目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积极的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获取反馈信息,针对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错误、困难,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获得成功,尽量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体验。

3.3正视学生能力差异,构建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学习体验

每个学生的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水平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一些学生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因为学习基础差、在学习上有自卑感、缺乏自信心。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积极的为这些学生搭建合适的体验平台,营造和谐的学习体验氛围,鼓励他们积极的去体验,让学生鼓起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笔者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同、领悟知识,学生在这种用实践来认识物理、体验物理的环境下,更易于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易于学生养成实是求事、勇于怀疑、大胆创造的精神,对新课程改革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把握时代命脉,创新音乐教育 下一篇:牵手新课标尽展音乐课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