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时间:2022-08-22 09:04:31

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我们在体育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环节与条件。

一、利用教材、项目的特殊性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首要环节

体育课的教材、项目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循循教导。如短跑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侥幸心理而随时准备“抢跑”的思想,在教学准备中,就应该既要讲清楚起跑的技术要领,更要讲清楚起跑在品德上的要求,打消投机心理,要求学生实事求是,遵守规则;在耐久跑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怕苦怕累的思想,教师就要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在跳高、支撑跳跃等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眼前障碍而惧怕、犹豫的思想。这是因为不良的心理和精神因素造成的,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可以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和不惧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集体的球类、拔河等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对学生中容易出现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向犯规对方实施恶意报复等不良心理倾向,要循循善诱和予以纠正;游戏可以培养学生朝气蓬、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等品质。总之,要多挖掘教材的关键点,既教书又育人。

二、以人为本是德育教育的必要环节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可以使丧失信心,经受挫折的孩子悬崖勒马,使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教师在“传道、受业、解惑”中既要有必要的语言讲解,同时也要通过必不可少的示范动作,以及保护、帮助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强弱兼顾。在练习形式、方法、手段上,对弱生、差生、教师应敏锐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这样既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以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

三、为人师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条件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培养有高尚情操的学生,除了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操。师德是学生的指路灯,上行下效是道德模仿的普遍规律。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带头去做。如有些需要在地上做的练习,学生有怕脏不愿做,教师带头,学生就会跟着做。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随时随地都为学生展示着体育道德分尚,如勇敢敏捷,顽强拼搏,战胜自我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为此体育教师要宽厚、善良、平易近人,守信用,用自己的专业,广泛的知识技能促使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带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体育教育中的德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校体育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上一篇: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