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当前农民对金融服务的“五求”

时间:2022-08-22 07:37:54

关注当前农民对金融服务的“五求”

一、华容县抽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解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4个乡镇共404农户作抽样调查(其中:景港镇西湖村23户、塔市驿镇高峰村25户、插旗镇千湖村221户、东山镇大众村135户农户),就农民对金融的认知、服务、政策的落实等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民对当前农村金融服务总体还不太满意,尤其是在支付结算、信贷服务方面,都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

二、农民对金融服务的“五求”

尽管广大农民对金融服务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但都对金融机构的期望值较高,概括起来主要是“五求”:

(一)求金融网点扎根农村

一方面,金融机构网点偏少。目前华容县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仅农行保留4个营业所,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信用社由于受效益考核指标、风险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在农村所有乡镇“遍地开花”,全县22个乡镇中仅设立了15个网点;邮政储蓄银行由于受自身业务经营性质的影响,暂时只开办了存单质押贷款,对农民提供信贷扶持的能力有限。这样一来,一社难支“三农”的金融服务“缺位”现象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布局与为农民提供服务的便捷要求也存在很大矛盾。农民普遍反映,办理存取款和汇兑业务经常要跑远路,排长队,由布局的不合理带来了很多不便,增加了额外负担。调查显示:在华容县部分乡镇,农户距信用社、农行营业所、邮政储蓄银行距离最远的在20至30公里,最近的也有3至7公里,距离最远的农民怕出行耽误太多的时间而不想去存款,而距离稍近的农民因担心路上的安全也不想去存款,金融服务的“去农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打压了农民办理存款、贷款或其他金融业务的积极性。因此,真正把涉农金融机构办成农民“身边的银行”是广大农民的初衷。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各金融机构不要嫌贫爱富,在网点布局上不要搞一刀切,只顾扎堆城里,期望信用社和农行担当起金融支农的重任,也希望更多的商业银行将经营重心向“三农”倾斜,真正做到扎根基层,服务农民。

(二)求金融知识“上山下乡”

综合我们的走访和问卷调查,广大农民对金融知识的渴求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表现在对金融产品的宣传方面。调查显示,大多数年龄在18-45岁之间的农民在被问及新的金融服务品种如网上查询、支付、缴费、速汇通、一卡通、银证通等相关金融知识时,只有极少部分人知道速汇通、网上查询等,占被调查人群的2%,其余大部分人对银行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存款及取款上。54%以上家庭缺乏家庭理财常识,有31%的农民认为有钱“存”在家里最安全,忽视了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有5%先富起来的农民为盲目追求高额利息回报,违规发放“高利贷”,对扰乱金融市场所带来的破坏及潜在风险隐患视而不见。

其二,表现在对反假知识的宣传方面。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假币在农村乡镇仍未消失,农村已成为各种假币(包括硬币)蔓延的“重灾区”。绝大多数农民认同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每年集中开展一到两次反假宣传,认为从形式到效果都很好,让他们了解了反假知识,但同时也认为宣传力度不够大,效果不够好,建议金融机构在进行反假宣传时,不搞“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要“步步为营”、“锦上添花”,巩固反假阵地,提高反假效果,让农民掌握识假反假的“火眼金晴”。

其三,表现在对金融宣传的方式上。大部分农民认为,现在不少金融机构在宣传时主要集中在县城的大小街道,而农村金融机构的宣传一年到头也难进寻常百姓家,使农村成为金融宣传“被遗忘的角落”。农民建议金融机构要善打“常下乡”和“季节差”这两张牌,首先要经常下乡开展巡回宣传,其次要巧妙利用春节前后农民工大返乡的“黄金时间”开展集中宣传,推介新的金融知识和理财产品,其效果和影响力与平时比往往事半功倍。

(三)求信贷服务优质便捷

由于受自身经济条件限制,农民贷款难现象一直存在。虽然农村信用社近几年推出了小额农贷业务,农行也发行了金穗惠农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比仍显不足。调查显示,2008年华容县农村信用社共发放小额农贷2.3亿元,使全县13万户农户中的7.2万户受益,受益面达55.4%,成为担纲信贷支农的“主力军”。但农民朋友仍迫切要求涉农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贷款条件,在贷款手续上尽量简便,改进担保方式,方便更多的农民办贷,进一步扩大受益面。此外,有多半的农民认为金融机构要切合农村实际制定合理的贷款回收期限,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利益,认为“背包银行”的做法就很好,能让他们享受VIP式的上门服务待遇。而另一些特色种养殖户则反映,随着种养殖规模扩大,信用社推行的“小额农贷”办法已不能满足日常的信贷资金需要,迫切要求金融机构提高授信额度,变小额农贷为大额农贷。还有农户反映,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及农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在一些地方开办住房按揭贷款、高档耐用消费品贷款、大型农机具贷款等消费信贷成为可能,金融机构应及时捕捉这一商机,学会营销。

(四)求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目前,华容县的农信社在发放小额农贷时执行高达8.55%的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的还款压力,农民为了减轻利息负担,有的根本不愿到信用社贷款,有的即使贷了也选择提前还清本息。农民纷纷要求银行的支农贷款利率严格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执行,不能上浮或一浮到顶,加重他们负担。另外,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助学贷款政策,但在广大农村,这一政策的落实仍存在“盲区”。目前在农村,因子女学费问题导致不少农户债台高筑,有的农民为保证子女上得了学,往往是四处借债甚至不惜靠“高利贷”维持子女学业,在被调查的大众村135户农户中,有2户因子女上大学而背负债务,他们迫切要求国家助学贷款也能照顾广大农村,让这一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优惠政策惠及广大农民,切实解决农民子女上不起学的问题。

(五)求“信用工程”以人为本

近几年,随着华容县的“信用工程”建设向农村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信用意识,在促进金融机构与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目前少数农民的信用观念仍很落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被调查的农民认为,建设农村信用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关部门在推进这一工程建设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充分考虑农村实际,在制订政策时要更多的考虑因地制宜和贴近民生。建议在今后的信用工程建设中,金融机构要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继续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对象扩大诚信教育的宣传面,着力改善信用环境,使农民懂得信用是资本,信用就是生产力的道理,让更多的农民在守信中受益、得实惠。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华容县支行)

上一篇:民间借贷难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下一篇: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