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制度安排

时间:2022-08-22 07:20:24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制度安排

摘 要 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种社会福利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随着社会保障基金参加人数的增加,中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不管在收益还是结余方面都存在着逐渐下降的趋势。如何保障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方面能带动基金的效益提高,如何采用合理的投资手段来增加收益是目前社会保障基金在制度上保障的热点,笔者从国情出发,对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制度上安排进行了研究和谈论,并提出了一些实际性的建议,从而提高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制度的可靠性。

关键词 社会保障基金 投资制度 安排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在全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专人负责的持有国有股份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进行筹集的一种资金形式和投资后期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是不向单独的个人投资者开放,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把企事业单位职工交的养老保险费用中的一部分资金交给专业的政府机构进行管理,从而实现这些资金的增值和保值效益,社会保障基本受最高权力机关监督,该基金根据保障的类别不同可以分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各种各样的社会保险基金。

一、社会保障基金在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为了保证基金存放的环境安全,实现基金的增值和收益,中国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适用范围和使用多少都做出了清晰化的规定,20世纪初期劳动、社会保障政府部门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制度的使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全社会保障基金使用的范围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使用国家发行的债券和其他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的融资根据,主要包括市场上流通的各种证券、股票以及有着良好的信誉等级的企业债券、金融性证券等各种有价证券。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数据来看,当下中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流向于国内的市场里,银行存款、国债证券这些投机占据了总基金数量高达92%以上,在某种程度上说,银行存款和国债证券的投资风险相对较低一些,但是这些资金的利息造成了利息之间的变化和增加速度缓慢,当银行利息和国债证券的利息比市场物价上涨的系数还要低的时候,社会保障基金就会面临着编制的情况。这种单一模式下的投资方案不能够带给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很难实现基金的增值,因而无法跳出通货膨胀频频出现的状况。

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制度对基金投资的风险管理情况有着一定的漏洞,在风险产生的原因认识方面不充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在风险的认识中比较片面和淡薄,对风险的管理几乎都采用的是经验式的方法,缺少实践的主观判断。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制度中没有一个改善和完善风险意识所需要的平台,国外面对基金风险都普遍比较重视,采用大量的实践数据来评估和监测风险带来的影响,在国内对风险的控制还停留在过去的经验之谈上面,对风险的存在缺少及时有效的手段,因此结构也缺乏科学合理性。

二、加大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空间,改变和完善投资制度

政府部门继续加大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对于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投资风险能相对应的降低门槛,保证其收益性能逐渐稳定下来,从而符合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方面的主要特征和具体要求。政府部门在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中人们的投资可以为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方面提供出长期而固定的收益效果。社会保障基金具有长时间的稳定性特征,因此可以将此基金投入到电力行业、石油方面、通讯基础设施、铁路运行、高速公路建设、海陆港口建设、盐业开发等许多直接关系到国民生活的基础建设项目中去,这些基础建设项目具有资金需求量大、投资效益高而且相对稳定、风险小的特征,这些特征正好符合了社会保障基金可以长时间投资使用而且风险低的特征,并可以为社会保障基金争取到比较好的投资收益。除了这些关系到国民生活的基础建设项目外,社会保证基金投资项目还可以选择一些高新技术行业、生态环保行业等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长远的作用、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领域。海内外市场经济发展有着质的飞跃,因此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制度可以在海内外市场中有一定的政策扶持,让基金投资的渠道拓宽到其他市场中去,从而分散基金投资带来的风险,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带来的收益,这些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制度对风险意识的管理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在制度上对风险意识进行一定的分散。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者在投资的各种证券、股票、国债券等,它不是每一个债券之间的任意组合,而是体现了投资者的意向和投资者在资金投资方面所收到的投资收益的平衡、投资比例的分配权限、投资中产生的风险的一种限制。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在市场经济中有一定的风险存在,为了减低风险意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制度上有了一个很好的投资方案,这就需要在降低风险意识的收入和成本之间进行一个全面的衡量,通过投资者手中所持有的资产来分散全部的投资风险。

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制度方面建立健全风险意识控制体制,为了保证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中风险意识的降低,可以在制度上设计风险意识的控制体制。风险意识控制中心的每一个部门都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但是每一个部门之间都应该相互帮助、支持、共同控制风险意识的一种有效的合作控制体制,还应该与公司其他部门之间经常互动和沟通,使得公司内部在投资风险意识这方面成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门,使得各个部门的员工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到投资风险意识中来,从而为降低风险意识出谋划策。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方式主要有直接和间接投资这两种方式。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直接通过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的投资的一种监管,这种投资方式具有统一管理、统一操作这个特点,间接投资主要是指社会保障基金委托给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一种投资,其具有竞争性强、操作灵活、收益高等特点,目前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的是该投资方式。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机构主要是根据市场经济运作的模式而发展着,这样即保证了市场经济运作的公平性,也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社会保证基金投资制度方面,政府部门要确保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在社会中的合法位置,保证其资金来源、投资方向、适用范围,其次出台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目标,确保投资的合法性。

四、结束语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制度方面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对人们在基金投资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性作用,然而在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方面政府出台政策只是减少风险的一种手段,减少风险的意识还是主要靠投资者在市场经济投资者主要投资的方向而定。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制度方面通过政策的保护,让投资者在资金投资的过程中实现基金的保值和增值的一个环节,从而让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项目中能相应的减少一些风险带来的危害,从而为投资者在投资中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方面的保护,增加投资者在市场经济投资上获取到一定的收益,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更好的效益。

(作者单位为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考文献

[1] 赵树佼.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3(7).

[2] 李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2(9).

[3] 曾雄旺,杨亦民,叶明欢.“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经济纵横,2013(12).

[4] 任丽芳,李俊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股票市场实证分析[J].征信,2014(2).

[5] 王颖驰,高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分析[J].现代商业,2014(12).

上一篇:煤矿安全氛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下一篇:乌蒙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