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农场大发展

时间:2022-08-22 05:56:26

国营农场大发展

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引水渠,一座座现代化的国营农场,大片条田阡陌相连,万行绿树成林成片……

1954年,为了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国家开始了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为了使驻疆生产部队真正安下心和扎下根,长期屯垦戍边,在新疆从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并把部队生产纳入国家计划,迫切需要成立一个新的领导机构,以便统一集中领导新疆的生产部队。

为此,中共新疆分局和新疆军区于7月15日,分别向西北军区、西北局和军委总参谋部提出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其领导机构、名称的请示报告。8月6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复电:同意第二十二兵团与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合并,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0月7日,新疆军区遵照军委电令了新队组字第13号命令,宣布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10月30日,公布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组织机构及管辖部队番号。11月1日,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在乌鲁木齐市正式开始办公。11月16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批准了兵团党委名单。

12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隆重召开庆祝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大会,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军区代政委王恩茂宣读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命令,并颁发中央军委授给兵团的印章,全称为“中国人民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兵团成立时,总人口17.4万人,其中指战员和无军籍职工10.5万人,家属4.2万人,劳改人员2.7万人。

兵团新的领导机构的建立,加强了对新疆生产部队的统一领导,也加快了新疆正规化国营农场的建设。部队开始由供给制变为工资制,促使以农业为中心的各项生产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从兵团组织机构看,虽然生产部队的指战员已集体转业,主要从事生产建设,但仍然保持了军队的组织形式和优良传统。这表明兵团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军队,但又是一支持殊的军队,是一支不穿军装、不吃军粮、不拿军饷,却又肩负着“三个队”历史使命的军队。

作为战斗队,她保持着一定数量的武器,一旦有事即可拿起武器投入战斗,是巩固边防,保卫边疆,稳定新疆局势的重要力量;作为生产队,它坚持以农为主,多种经营,繁荣了新疆经济,并承担了自治区一些任务艰巨的重点工程,是新疆经济建设的一支主力军和突击队;作为工作队,它坚持为新疆各族人民大办好事,并以集体化、机械化的社会主义国营农场示范农民,抽派干部和技术人员帮助各族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推广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新疆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因此,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是保持着中国人民组织形式,以经济建设为主要任务,实行农、工、商、学、兵相结合的特殊组织体制。她的成立标志着新疆屯垦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54年12月15日,在新疆军区首届党员代表大会上,张仲瀚提出:“必须逐步按照农场基建计划,积极地开展土地规划工作,争取到1957年将主要垦区的现有耕地全部完成规划。五年计划内新开垦的土地,则一开始就按正规土地规划设计进行开垦利用。”他还要求“对于农业发展有着决定意义的规划、造田、育苗、植林等农场基建任务,应加强领导,有计划地积极进行,以保证农场稳定走向正规的经营发展”。

为了搞好农场的规划与建设,1954年年底,兵团抽调了一批党政干部和后勤人员,同西北荒地勘测规划设计队及新疆的勘测设计人员,合编组成新疆荒地勘测设计局。主要任务是配合兵团进行农场勘测规划和摸清新疆的荒地资源。

从1955年到1957年三年间,新疆荒勘局和兵、师两级勘测设计队,先后勘测规划新老农场44个,土地面积达45.9万公顷。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农场,耕地面积一般为10至15万亩;粮棉并重的农场面积为10至12万亩;经济作物为主的农场耕地面积为6至8万亩。条田规划设计主要是根据渠道布置和便于机耕的要求进行的。一般长1000米,宽400至500米,面积600至700亩。道路、林带随条田的边缘布置。渠系设置,农场外渠系按地区性或流域性进行总体规划;农场内一般分干、支、斗、农四级固定渠道设置。由田间临时毛渠向沟畦灌溉。同时根据土壤含盐状况和地下水位,设置与灌溉渠系相对应的排水系统。每一个农场下设十几个连队,每一个连队有一个集中的居民点,耕地1万亩左右。从而构成了以农场场部为中心,以连队为基点的条田、渠道、道路、林带、居民点等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国营农场的雏形。

1957年1月23日至2月4日,中共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出会的正式代表722名,列席代表144名。大会由张仲瀚致开幕词并代表兵团党委作了《两年来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的报告。

大会认为兵团成立两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各项生产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进步。1956年耕地已达16万公顷,播种11万公顷,分别比1954年提高了1.6倍和1倍。两年生产粮食1.7亿公斤,棉花总产1631.5万公斤,牲畜年终保留69万头。工农业总产值6.08亿元,上缴利润400万元。

在完成各项任务中,充分发挥了人民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贯彻政治工作为经济建设工作服务的方针,对保证各项任务完成做出了大成绩。今后兵团的中心任务是以发展农牧业为主,尤其是增加粮棉的产量,借以支援自治区和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为了促进农牧业的发展,必须要以较快的速度扩大农牧业生产的规模。因此,兵团的经营方针要继续坚持以农牧业为主,相应地发展加工副业、交通运输、建筑工程、合作社等经济事业,从多方面积累资金,逐年扩大农田、水利建设。

经过三年的努力,1957年兵团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9亿元,比1954年增长1.57倍,其中工业总产值1.46亿元,农业产值8233万元,分别比1954年增长1.54倍和1.6倍。耕地面积达到22.5万公顷,比1954年扩大1.9倍。播种面积14.7万公顷,比1954年扩大1.49倍。粮食总产12.24万吨,棉花总产1.09万吨,油料总产0.21万吨,年终牲畜存栏数74.25万头,均比1954年有较大增长。此外,交通运输、建筑工程、合作商业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各业盈亏相抵,盈利2841万元。还有文教卫生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兵团在建设正规化国营农场的同时,大力发展水利事业。水利建设由小规模的、零星的、单一的渠道建设,发展到有计划的、较大规模的、流域性的建设和治理。兵团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的方针和任务是:大力兴修水利,积极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建设新农场,并在水利工程、土壤改良等方面进行技术革新,以达到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保证农业生产大规模的发展。

为了保证水利建设任务的完成,兵团先后成立了测量队、钻探队、勘测设计大队等机构,成立了乌鲁木齐河水利工程处和玛纳斯河水利工程处,各师也相应成立了勘测设计队和水利工程专业施工队伍。

到1957年末,兵团提前完成了“一五”水利工程任务。五年内共建成大中型水利工程62项,完成渠道引水能力473立方米/秒,完成灌溉能力460万亩,为计划的118%;完成水利投资1.23亿元,为计划投资的82%。

此外,兵团还先后成立了水利灌溉管理处(所)18个,灌溉试验站13个,共有水管人员500多人,认真推行计划用水,改进灌溉方法,提高灌溉技术,变大水漫灌为沟畔灌溉(沟畔灌溉面积约占总播种面积的60%以上),亩用水量由1000多立方米降低到600立方米左右,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改善了水土状况。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灌溉技术的提高,不仅保证了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发展,而且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兵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初步奠定了兵团各项事业的基础,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为兵团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初步积累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本刊据史料整理)

上一篇:一“卡”在手 真情流淌 下一篇:欢迎加入春季防敏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