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在本科包装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8-22 05:56:15

校企合作在本科包装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在我国艺术院校的本科阶段,包装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师实战经验不足、课堂教学与市场需求对应不上等问题。这些不足致使学生没有理解到包装的真正价值,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脱节,毕业后难以获得招聘企业的认可。包装是一门实践性强、与社会接轨度高的课程,其教学理念与模式应随着包装潮流的变化和印刷技术的更新而不断完善改进。而学校联合当地包装企业,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有机结合,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共同探索校企深层次合作的教学新模式,才是提升包装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本科教学;包装设计;教学实践

包装是一种商业行为,设计师不仅要赋予其一定的艺术品位,更要争取成本支出、产品功能和市场收效三者的最佳结合。近年来,各行业的技术革新带动了产品产能增长,各地所生产产品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企业间的竞争已由原先的品质竞争逐渐转为产品包装的设计竞争。市场缺口的扩大,导致企业对包装设计人才需求的增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大量学生涌入艺术院校学习包装专业。

与此同时,在我国艺术院校的本科阶段,由于高校体制改革促使本科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但校内师资、教学设备等软硬件却未能及时跟上,包装教学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缺憾与不足。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没有理解到包装的真正价值,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脱节,毕业后难以获得招聘企业的认可。因此,面对如此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艺术类院校如何针对社会需求现状,培养出一批富有创意和艺术涵养、能满足大众审美且熟悉包装设计各环节的专业人才,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一、本科包装教学现阶段的问题

1.教学内容偏重理论而轻实践

包装设计是一门涉及知识范围广、操作性强且综合感性表达与理性思考的艺术应用类课程。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来提升自己的包装设计技能,体会包装设计的策略要点。然而在实质的授课过程中,对于包装理论和设计实践哪个才是教学关键环节这一问题,多数教师至今依旧缺乏明确定位,不少教师仅凭自身理解来调整二者内容比重,致使学生无法学到实际可用的包装设计技能。虽然也有教师在授课中采用经典作品分析、课堂实训练习等方式以达到实践教学目的,但是这种依靠幻灯图片来讲解包装案例和短时间的体验环节,也仅能让学生对包装设计的认识停留在表面而已。缺少深入且充分的实践训练,不仅难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包装设计流程与操作规范,无法使他们体会到社会审美、市场因素对包装设计的重要影响,而且也没有办法使他们理解包装的真正价值,领悟不了实际优秀案例的精髓。

2.过多关注艺术而忽略其他因素

包装的货架形象是产品与购买者直接沟通的重要桥梁,它的好坏决定着消费者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因此,该产品选择何种场地展示、与何类型产品同台搭售等,都是我们在设计包装时所必须要考虑到的。然而,大部分教师往往只从艺术层面去引导学生构思包装,却忽略了其他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美学创意虽然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有效包装手段之一,但产品的外观设定还与市场定位、销售形象以及大众消费心理等多方面密切相连。若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市场调查的环节,学生便难以通过调研深入了解自己所要设计的行业情况,自然也就无法发现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结果是与品牌塑造的实际要求完全偏离,最终导致包装教学以失败告终。

3.课堂教学没有与市场紧密结合

包豪斯校长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认为,设计师应该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同时要与社会生产、市场经济紧密联结,把自己的设计与产品直接出售给大众和工业界等。然而,大多艺术院校的包装课程至今仍无法与社会生产和市场发展紧密联合。长期与市场脱轨的教学方式,不仅令课堂教学收效甚微,更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包装作品欠缺准确定位。有的学生甚至仅通过参考书籍案例来完成包装设计,这种脱离实际生产、偏离市场需求的包装教学,只会使我们的学生离实质意义上的包装设计越来越远。

二、校企合作对于包装教学的优势

1.有助于教学与市场动态紧密结合

我国本科阶段的包装教学一直对市场的发展动态把握不足。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包装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了解到包装印刷技术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教师能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掌握当前包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使课程教学做到目标明确且内容具有针对性,极大地促进了包装课堂教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2.有益于学生掌握包装设计技能

与企业联合授课、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包装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模式,为学生提供了验证理论知识的实践机会和见习场所。在企业这个真实且操作性强的教学平台上,学生能接触到真正的包装项目,并按照实际的操作流程开展设计制作。这种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技能的教学体验,有助于学生充分熟悉市场调查、修订方案、实施方案等包装设计的各个环节,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包装的真正价值。

3.有利于企业发掘优秀包装人才

对于包装企业而言,本科学历的大学毕业生虽然接受过系统的包装理论教育,并且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在就业后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岗位工作,难以达到招来即用的效果。而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如今就业竞争激烈,在应聘前是否曾有过相关企业实习经历,已显得尤其重要。因此,企业参与高校的包装人才培养,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业务,从而缩短人才就职后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达到毕业后即可上岗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教学合作过程中,企业高管能有机会亲身了解到艺术院校包装课程的培养优势、认识到本科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从中发掘适合自己企业的优秀人才。

三、校企联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结合地方文化,形成特色教学

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各艺术院校的办学方向会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其课程教学也会在无形中受到地方的特色文化熏陶。因此,地方特色文化是艺术院校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广西作为壮、瑶、苗、侗等十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既是当地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亦是推动广西旅游经济的重要因素。若包装课程能引入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内容,从少数民族的文化视角出发,指导学生对广西旅游产品的包装进行再创新和设计。这样不仅可以依靠有利的地理环境条件来帮助学生获得第一手的市场调研资料,让他们学到针对实际问题设计包装的方法,课程教学成果还能为广西旅游文化产品的包装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案及设计建议,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市场实践相结合,提高包装教学课程的实效性。

2.公司参与教学,共筑实践平台

包装的应用型特征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理论知识与操作训练的兼举并重。因此,艺术院校在开展校企联合包装教学模式时,应充分调动当地包装企业的资源,引入企业参与教学,共同构建有利于学生训练实践的教学平台。

一方面,学校应邀请相关企业技术骨干进入课堂,讲解包装项目的设计经验与制作要点,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让他们了解到包装行业当前发展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学校应建设校外包装实践教学基地,与合作企业一同制订及开展项目实训,实训全程由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辅导和把控项目质量。通过接触实际的包装项目,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并按市场调研、构思创作、提案讨论和实施方案的正规设计流程来熟悉认识包装设计。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以往教师自主命题训练的传统方式,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项目,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从创意策划到实施制作的包装设计全过程。

3.引入企业评价,创新课程考核体系

包装设计是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体,它与商业、科学技术、大众审美等社会因素紧密关联。若教师在开展包装课程作业评价过程中,单就艺术的层面来评判一件包装作品,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难以做到客观和公平的,甚至还有可能将学生的包装设计意识往片面的方向引导。因此,如何在保证艺术性的前提下,使学生的包装课程作品能符合商业社会的应用要求以及消费者的日常使用习惯,是校企联合包装教学所要探索与改革的重点。

在包装课程作业的最终评价环节,引入合作教学企业的技术骨干以及当地业内相关资深设计师参评,不失为一个促进包装教学全面发展的好方法。邀请校外专业人士共同点评包装课程作业,让授课教师、公司企业和专业人士从各自熟悉的艺术层面、商业层面、技术层面和创新层面来评估学生作品质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广泛听取不同层面人员的指导意见,来正确认识自己作品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更有利于提升课程考评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并促进包装教学与艺术、商业、技术等各个层面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四、结语

包装作为一门实践性强、与社会接轨度高的课程,其教学理念与模式应随着包装潮流的变化和印刷技术的更新而不断完善改进。学校联合当地包装企业,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有机结合,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共同探索校企深层次合作的教学新模式,才是提升包装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春燕.论新形势下包装设计的教学理念与实践[J].铜陵学院学报,2012(5):127-128.

[2]杨柳春,万萱.本科包装教学问题之所在[J].美与时代(上),2011(5):134-136.

[3]曹田泉.艺术设计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46-147.

上一篇:以英文报刊材料为平台,提升报刊英语教师素质 下一篇:用微笑丈量每一寸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