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汉字”插上想象的翅膀

时间:2022-08-22 05:28:59

给“汉字”插上想象的翅膀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浙江杭州的“千课万人”观摩活动,思维的碰撞,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低年级如何教好识字写字?我听了内容相同的两节课。在此过程中,我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

两节课中,哪节课教学策略运用更得当,教学效果更好,我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打通由表象到字形的通道

两位老师都关注字的演变过程,由图画到象形到正楷。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但初始的意象又是简单的、零碎的,如何让学生把这些零碎的东西编织成一幅生动的画,象形就是连接图画到汉字的纽带。

马老师这节课仿佛在编织一张网,刚开始找准织网的点,也就是让学生认好每个象形字,织网的过程也就是当这幅画动起来会怎么样,同时,抓住这些象形字之间的联系,由两个词之间的联系扩大到三个词甚至更多词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练习说话,由单个的词扩展到句子,甚至一段话,构建学生内部思维。

葛老师这节课由画山水导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然后出示象形字“山”和“水”,通过对比及背诵有关山水的诗,强化学生的意象,接着引出正楷字“山、水”,最后出示汉字图案让学生认一认哪些字藏在里面,始终围绕“一个字就是一幅画”这一话题,传递给学生中国字的渊源及奥妙,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兴趣。

不同点:通过对比不难看出,两课都能够关注低年级儿童已有的生活体验获取新知,但略有不同,前者是先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象形字,接着由象形字联想到生活中的实物,再由实物推到象形字,推到正楷字。而后者直接由实物通过学生简单的绘画走进象形字,缺少一个疑问预设的过程,虽抓住了学生已有的体验,但目的性不强,学生处于一个游离的状态,课堂展示虽很精彩,但学生只是盲从,由教师牵着走,教学效果显然不好。

二、 通过绘画的形式,激发兴趣,巩固联系

马老师在训练说话的基础上,安排四人一小组合作为一幅画上色。

葛老师全课安排两次画画,第一次抓住低年级学生爱画的特点由画山水导入,第二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象形字构建意象,自主画画,并向同桌介绍自己的画,推荐代表介绍自己的画。

不同点:前者能够把握一年级学生绘画基础,只要求学生为画上色,在课上节约了时间,虽强调合作意识,但学生没有充分参与,效果欠佳;后者学生自主创作,留给学生想象的自主空间比较大,突出的是审美的差异性,虽费了不少时间,但留给学生的印象应该是深刻的。

三、 识字、写字紧密结合,是低年级应常抓不懈的基础工作

相似点:马老师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汉字,记清笔画,补充 “燕”字歌:草字头下一横……四点水在最下面;“舟”两点不能碰到横等。然后通过同桌互评的方式,找出书写中的不足,较困难的字由师范写。

葛老师在识字写字这一环节,让学生看清每个字,注意写字姿势,不仅给写漂亮的字加红五星,而且坐端正也送红五星,注重写姿和坐姿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学生写,教师投影现批,师生共同评价。

不同点:前者利用“燕”字歌,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便于记忆;后者侧重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在汉字的每一笔画的书写上强调得都很仔细,做得更扎实有效。

四、 创设说话情境,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马老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画,抓住一些修饰词语“火红火红的”“高高的”,让学生学会把语句说得更生动更具体,同时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请大家不要乱采花”“请不要乱扔垃圾”等。

葛老师为学生引入规范的句式:“我想画。我想画 的 。”强调把话说完整,注重训练的层次和深度。

不同点:前者训练设计的意图很明显,抓住不同字之间的联系,由两者之间的联系,递进到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扩大到整体之间的联系,学生练习说话由单个字和单个字之间,过渡到句子,甚至说一段话。这些话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交代得很清楚,整体的组合很紧凑。这在无形之中为学生的作文练习打下基础,而后者没有在意这样的联系,导致学生说话的时候,把握不住这样的联系,不能把零碎的意象整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完美生动的画。

通过四个方面的分析,显然前者在教学设计、教学互动、教学方法上略胜一筹。

通过这两节同课异构教学的观察,思考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怎么教,怎样才能扎实有效,我的看法是:

一、 以生为本,重体验,巧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重“以学生为本”,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采取模拟、创设情景的办法让儿童乐学。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二、 识写结合,重指导,巧点拨

汉字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重要特征。识记汉字可以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识记过程应是十分有趣而巧妙、充满智慧和充满快乐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运用具有个性色彩的方式识记生字;同时,也要根据汉字象形、会意的特点,运用形象分析、结构分析等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和习惯。如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生字加上偏旁变成新的生字,这样记忆起来就比较简单;或者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还有一种就是用游戏的方法把字变成一个字谜让学生来猜,如:两个月亮交朋友(朋)等。又如教学“吃”字时,有的同学把右半边“乞”会写成“气”,师可这样点拨: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把筷子卡在了喉咙里,这样还能吃吗?学生就记住了不能多一横。

三、 化繁为简,重直观,巧创设

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前课例,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

上一篇:创设问题情境,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下一篇:用心引导,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