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梗阻死亡原因探讨及其防治

时间:2022-08-22 03:31:39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肠梗阻的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9例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病例资料。结果 229例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病例中有10例(占3.03%)死亡,其中中毒性休克4例,中毒性休克伴多脏器衰竭2例,肾功能衰竭1例,呼吸衰竭1例,心功能衰竭1例,高血压脑病1例。结论 采取有效治疗方法,积极防治感染性休克,早期诊断、掌握手术时机加强对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是降低急性肠梗阻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 肠梗阻;死亡原因;防治

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共接收和治疗急性肠梗阻患者229例,结果有10例发生死亡,所占比例为3.03%。为探究患者死亡的原因和加强防治措施,笔者对该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发生死亡的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最小者为49岁,年龄最大者为83岁,平均年龄为67.8±5.2岁,其中有8例患者的年龄在60岁以上,所占比例达80%,10例死亡患者中,发病时间最短者为8小时,最长者为6天,4例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者,3例出现腹膜炎,5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超过15×109/L,而中性粒细胞大于0.80,4例患者的体温高于39℃,3例患者的体温低于36℃,既往对腹部进行1次手术者1例,进行2次者有3例,进行3次者有1例,没有进行手术史者有5例,7例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以及糖尿病等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心肺部疾病。本研究中患者的治疗方式均为手术治疗,在通过手术有4例被证实患有单纯性肠梗阻疾病,6例患有绞窄性肠梗阻疾病(其中5例出现肠坏死,1例出现肠坏死合并肠穿孔),患者出现肠梗阻的原因主要是肠粘连、小肠系膜扭转、乙状结肠扭转、切口疝嵌顿以及腹股沟斜疝嵌顿等病因。上述10例患者中,患者出现了22例次并发症,其中11例次为肺部感染,3例次为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次为肺不张,2例次为切口感染,1例次败血症, 2例次为小肠瘘,2例次为术后再梗阻。2 死亡原因

本研究的10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4例患者为中毒性休克,2例患者是中毒性休克并伴有多个脏器衰竭,1例患者是肾功能出现衰竭,1例患者是因呼吸衰竭,1例患者是心功能出现衰竭,1例患者是出现高血压脑病。3 防治措施

3.1 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对感染性休克的防治 本研究中,有5例患者因重度感染性休克而不能逆转,结果导致患者长时间休克,从而导致患者多个脏器出现功能衰竭而死亡,占死亡病例数的50%,从而成为急性肠梗阻患者死亡的主因。因此,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是有效地防治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

3.1.1 全面了解患者病史,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对病情较重患者,尤其是有腹膜炎体征者,务必加强对患者外周循环情况的观察,仔细检查患者是否出现早期休克的体征。

3.1.2 若患者具有手术的指征,应尽快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积极建立有效的输液通道,纠正患者的酸中毒、脱水和血容量不足问题,防止周围循环出现衰竭,对患者的胃肠进行减压处理,以尽快为患者进行手术。一旦解决好患者梗阻的病因,其病情就会得到迅速好转。

3.1.3 牢牢把握患者手术的时机,切忌犹豫观望。当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时,要立即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一定不能等到患者病情出现恶化,或出现典型腹膜刺激征时才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最好在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之前对患者施行手术,绝对不能抱着侥幸和观望心理,希望避免再次手术,从而导致事与愿违的现象,使患者病情出现恶化而失去手术机会。本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后来因犹豫和观望患者病情而延误手术时机导致患者病死,教训十分深刻。

3.1.4 为患者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在患者血压偏低,年龄较大,心血管功能不全情况下,麻醉和手术常致血压进一步下降,促使休克发生或重要脏器遭受缺氧性损害而产生MOF,应引起特别重视。对此类患者可采用全麻插管,充分给氧;对有广泛粘连者只需在梗阻处行松解术,以解除梗阻为目的,不要勉强剥离,增加手术时间,必要时可做单纯的短路肠吻合术;对不能一期切除的病例不要勉强行一期切除,反之对已坏死的肠管也不能痛惜而不予切除。

3.2 加强对并存病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 老年患者容易引起感染、休克、水电解质失衡等影响全身的病理改变,所以在决定手术治疗时,应充分估计病情,确切做好有关术前准备及术中和术后处理。本组多数患者合并心肺慢性疾患。因此,应将心电图、胸部X线及其他各项辅助检查作为常规。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尽可能在术前予以纠正。

参考文献

[1] 李志强,刑建武.老年急性肠梗阻46例临床诊治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3):32-33.

[2] 朱雄辉,俞林冲,范巍,等.53例老年人急性肠梗阻回顾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4):121-122.

上一篇: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体会 下一篇:孟鲁司特对轻中度儿童哮喘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