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生在教书育人中闪光

时间:2022-08-22 02:41:22

摘 要:作者结合从教经历,提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这份工作,还要养成平和的心态,做到淡泊名利,力求宁静致远。

关键词:操守;教师;教育

古代的“师”与培训军队将士有关,由于“教”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后来,人们便把“教”与“师”合起来,成为教师。了解并喜欢上教师这一行,是从我进入师大之后开始的。记得当年新生都要进行入学教育,内容很多,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和观看师范专业教育片电影。我们先后在学校小礼堂看了两部片子,一部是《山村女教师》,另一部是教育家马卡连柯创办工读学校的记录片。后者讲的是一群流浪儿和有前科的少年犯,在马卡连柯父亲般的关怀、教育和引领下,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有的还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当时,我感到十分震撼,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从那时起,我就立志做一名能够培养更多人才的人民教师和教育家。

斗转星移,转眼二十多年过去,当初的感动仍然无法忘怀。看着一批批学生走出校门,看到他们在社会上取得成就,那种幸福、那份满足只有为师者才能体会和知晓。

我们知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荣辱观,对教师自身的德行操守和人格魅力有内在、必然的要求,这是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的。教育是一项永远常青的事业,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不善于学习、不求上进的教师将逐渐被淘汰。因此,教师要在坚持终身学习、抓好继续教育的同时,把塑造完美品格、培养职业操守放在第一位,自觉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不辱使命。要做到这些,我以为有两点很重要:热爱与平和。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学生的人能成为好的教师,一个不爱岗敬业的教师能成为教育家。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心理素质、身体状况、智力水平、道德观念各不相同;他们大都处于青春期,除了面临巨大的学习、升学和就业压力,还面临许许多多人生的困惑和烦恼,他们需要老师真心的理解、呵护和关爱。

教育是一种感化人心、塑造灵魂的工作,而“感人者莫先于情”。拥有一份爱心是成为好教师的前提。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尊重信任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就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亲近教师,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学生会带来师生关系的和谐,心理相融,情感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感情沟通。伴随这样的气氛,各种教育影响就会像涓涓溪流进入学生心田,各种教育因此发生作用。因此,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教师只有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才能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情感和品德。

除了热爱学生,教师还要学会调整自我,修养身心,培养平和的心态和超然大度的心理品质,这也是教师职业操守所要求的。人们常说,教育者先受教育。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被广泛重视的当下,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更为重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决定人快乐幸福的最重要因素是个人心态和主观感受。如何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今天每一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其实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不是什么身处庙堂,深不可测的东西,其所反映的更多的是一种人生意境与做人的态度,所蕴含的更多的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它告诉我们,做人要淡泊名利,要远离世俗纷扰,在静谧中反思人生,这样我们对人生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世间万象就会看得更高远。淡泊名利并不是指我们不要追求名利,而是说,对名利的追求要淡泊,我们应该做名利的主人,而不做名利的奴隶。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师人生意义所在。当然,教师也有自己的压力、困难和烦恼,教师要学会自我减压,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平和、坦然。今天的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向往这一光辉的职业,我们不能仅将眼光狭隘地局限在眼前的一己虚名私利上,而是要“风物长宜放眼量”。

孔子之所以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正是因为他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其实,宁静就在我们心中,我们所追求的宁静,就是一种心灵的宁静,一种精神的超脱。反思可以让我们少点心浮气躁,反思可以让我们多点心境泰然,深刻的反思可以让我们宁静致远。面对挫折、困苦,能否有一份豁达的情怀,能否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需要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气度,这也是做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要修炼的。

参考文献:

[1]祁新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2).

[2]陈利虎,马洪涛.谈心理健康教育与“减负”[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6).

作者简介:曹立萍(1966― ),女,山东郓城人,本科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学。

上一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下一篇:加强职业学校技能鉴定工作之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