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08-22 01:19:25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积极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 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这样的课堂涌动着求知的欲望,飞扬着灵性的翅膀,迸发着闪亮的智慧。下面我结合实例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创造精彩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如在教学《认钟表》时,让学生看一段小朋友周六一天的生活录像,内容包括起床、写作业、吃饭、踢球、看电视、睡觉大部分。由这段录像定格为六幅图,请学生讨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情?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主动探索,很顺利地认识了整时,掌握了认钟表的基本技能,也经历了一次成功的体验。

二、创设数学故事情境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种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北师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例题中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小猫的一家,其中猫爸爸、猫妈妈和猫姐姐都钓到了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猫弟弟空手而归,从猫弟弟懊恼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利用学生熟悉的人物、物品、事件、情感创设故事情境,能让学生在熟悉的、带有的现实事件的环境作用下,以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的生活场景为依托,直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关注,启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思维活动,使数学活动成为他们自愿进行的、快乐的事,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认知活动之中,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把探求新知和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情感结合起来,吸引学生喜欢学、乐于学,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例如,新教材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教学的过程中,在巩固记忆5的乘法口诀时,可采用多形式对口令游戏,且师生共同打手势判断对否的方法,说5的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使用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对口令。如师生对口令,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全体(或部分学生)说得数,然后让学生全体(或部分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说得数。也可采用男、女生互对,同桌互对,小组互对等。在对口令的过程中,师生要评判对得是否正确。这样做,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融为一体,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与学生的全体参与相结合,使学生在多形式的互动中,训练了思维,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且根据所学的知识迅速正确地回答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有效学习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境界。因此,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由疑激思,以疑获知,有效地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探求问题答案的积极性。例如,在《圆的周长》中,学生能根据缠绕法、滚动法、折叠法测算出圆的周长。这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小狗和小白兔赛跑,小白兔沿着圆形路线跑,小狗沿着长方形路线路,电脑演示路线图,结果小白兔获胜,小狗觉得不公平,为什么?小白兔跑的路线不能再用上述方法测量,那该怎么办呢?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组织讨论。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你认为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同学们认为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再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情境的创设,向学生渗透了观察、猜想,验证的合情推理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的数学意识不断增强。

五、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可供学生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创新思维。如笔者曾给学生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着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可得到一个什么图形?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立即打开了:可以得到一个圆锥体,并且一条直角边是圆锥体的高,另一条直角边是圆锥体面的半径。这样既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实施数学新课程的今天,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有效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应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找准教学切入点,创造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下,沉浸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从而激发学习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自觉兴奋地投入到学习和探求新知的教学活动中。

上一篇:谈谈数学教学中的愉快教学 下一篇:基于新课改中的初中数学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