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时间:2022-08-21 11:31:42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摘要: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以前单方面的人才,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学校的教育中,德育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在生活和学习上逐渐减少对父母看护和管理的依赖,但是尚未达到高中乃至大学阶段能够完全自立进行自我管理的程度。只有调动起班主任队伍的德育工作积极性,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一种以初中青少年学生为主体进行参与的德育方式,才能实现德育观念转变,完成德育工作改革。

一、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班主任是学校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和组织者,学校所实施的教学任务以及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班主任,都必须要依靠班主任才能够很好地贯彻落实到学生中。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一个工作能力强、知识面广的班主任能够有效地改变一个学习氛围较差的班级,能够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带动全体学生进步。反之,如果班主任的水平较差,则有可能会让一个有着优良学习氛围的班级走上下坡路。而且,通过班主任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和各个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就现阶段的初中课程设置来说,学生要学习十几门课程,还要参加多种多样的活动,而要想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参加活动,就必须要依靠班主任去组织、协调。此外,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共同努力、积极配合,而沟通、协调这三者之间关系的工作自然也就落到了班主任的身上。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不足

1、班主任在德育上的工作观念太传统

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通常采取说教的教育方式,这样只能够让学生对德育有着表面上的认识,很难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德育是在道德的认识上、道德的情感上、道德的意志方面以及道德的行为方面进行统一化的教育,而对道德的深入认识并不能够将思想转变成道德方面的行为。说教方式的德育只能够让学生掌握如何从道德的理论上去陈述,但是,道德的实际效果最后是需要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上的。所以,说教方式的德育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2、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方面的教学内容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初中班主任对道德方面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的教育都非常重视,但是却忽视了学生在心理品质方面的教育需求,以及需要适应时代进步的新观念的教育。有的班主任甚至都没有提到过这样的内容。德育需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规律把握好,来选择适合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德育教育内容。而现在,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方面的内容教育上还只是老生常谈,忽视了学生人生观的形成,理想的明确和怎样做一个有道德品质的人等比较深入的教育。

3、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方面的理论认识比较弱

班主任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心理改变的掌握力和学生平时的实践方面的处理方法,在很多的时候会体现出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和班主任的德育的理论水平。但是,大多数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都缺少针对性,主要是缺乏对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发展中的特定的教育。另外,还缺少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教育的理念。

三、如何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组织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初中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里,对社会不了解,社会阅历少,对思想道德也不是很注重和了解。因此,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实习或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去感知社会,了解社会,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道德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很重要的发展。比如组织学生清理楼道里的小广告,或者帮助环卫工人打扫街道等,在参与这些社会活动的时候,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会懂得珍惜环境,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同时在其他居民和路人的称赞声中,学生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也学会了尊重每一份工作,尊重每一个人。这些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校也应该将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中,并定期由学校统一组织全校同学参加实践活动,如清明节扫墓,参观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国情,并且在参观的同时加强了德育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也应该与学校一样,多组织一些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动向,向学生推广企业,同时也是增加学生社会阅历,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

2、合理地制订奖惩措施

通过对中学生的调查研究,我们知道,中学生普遍处在一个表现欲极强的时期之中,喜欢争强好胜、喜欢展现自己、不甘于落后。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制订一定的奖惩措施来开展德育工作。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可以开展与德育教育相关的竞赛活动,以此来激发和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使学生能够养成合理的竞争思想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制订奖惩措施时,班主任必须要掌握好“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否则就会使学生错误地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阻碍德育工作的开展。此外,班主任不能够将惩罚措施当成是培养学生的主要手段。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班主任要全面掌握其犯错的主要原因,并要根据其犯错的原因给予适当的惩罚,如果事出有因,班主任则应该放弃对学生的惩罚,转而以安慰、鼓励学生为主,帮助学生认清错误继而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将消极因素转变成积极因素,才能够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

3、先进的德育观念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同样的,德育观念也应该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能使教育出来的学生更适合这个社会。很多班主任都是用一些比较传统的德育观念去教育学生,这就把学生管得很严,这些班主任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他们往往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创造性,根本谈不上具备时代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学校应定期培训老师的德育教育,老师的德育提高了,德育观念更先进了,学生的德育自然也会提高。初中班主任所做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平时的行为举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班主任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德育,在学生面前要起到榜样和领头的效果。一个班级的整体道德水平,与这个班级的班主任的德育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不断更新、不断引进先进的德育观念,是班主任需要注重和加强的。

4、理解尊重学生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与学生多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恰恰是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前提条件。作为班主任,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班主任要多抽出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谈学生感兴趣的事,对于那些不善表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书面形式来表达,让他们也有倾诉的方式,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的疑惑,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这样师生间就有了理解和尊重,有了互相信任,师生的感情也随之加深,学生学的开心,教师教的也愉快,班里的气氛自然积极向上。

结束语

总之,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班主任想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使学生主动发展,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傅廷柱.关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2,(09).

[2]刘玉红.强化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措施[J].成才之路,2012,(25).

[3]姚云舟.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J].新课程(教研),2010,(03).

上一篇:营造良好语文课堂氛围的几点心得 下一篇: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