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时间:2022-08-21 09:15:21

轻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摘 要:实践教学是工科专业教学的关键。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一体化,工科专业的教学必须随之不断加以改革,以适应教育的发展及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工科专业教育庞大,加之“重学轻术”观念的束缚以及条件限制,使得工程教育标准和质量良莠不齐。为尽快满足社会发展以及工业国际化对人才的需求,必须不断改革专业实践教学,做到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必要性,合理调整、科学安排实践环节,不断完善、丰富实践教学。

关键词:软化工程;实践教学;工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7-0001-03

实践教学环节在工科专业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和国际一体化趋势,工科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加以改进和提升,已有很多国家和工科院校试探与实行CDIO教学模式(CDIO―Cone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思想的体现和运用,是对以课堂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革命,目的是使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改革还不能很吻合地跟随社会的发展与改革,而且我国工科专业和教育庞大,工科学生无论是绝对数还是比重都是世界第一位[2],并且多数属于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加之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束缚,使得CDIO教学模式目前难以普及或很好地实现。那么,在此教育环境和背景下,如何加强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3],尽快满足社会发展以及工业国际化对人才的需求,是各高校及专业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在一直不断地探索改革实践环节,以适应形势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能力,尽可能达到预期培养目标。这里把我们在轻化工程(制浆造纸方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向大家做一介绍,以供参考。

一、软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通过近年来与企业的交流和毕业生的择业来看,无论是行业的发展,还是就业的需要,都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要求,其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尤为突出,很多企业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实践基础和短期内能够独立操作或独立开展某一方面工作的能力。为顺应形势变化,专业教学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改革实践教学环节,顺势而为。

第一,要认识到这是专业行业发展的要求。随着国民经济和工业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制浆造纸行业在我国以远远超出全球平均发展水平的高速度持续上行,企业规模渐趋扩大,设备装置迅速更新,新技术新工艺不断被采用,同时也不断有国际知名制浆造纸大型企业落户中国,使得整个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势必对从业人员提出量和质两方面的要求,这也就要求我们人才输出部门既要培养足够数量的人才,更要培养适应需要的高质量专业后备人才。

就人才质量这方面来讲,行业发展的需要就是衡量人才质量的标准,人才的培养必须以行业的需要为出发点,因此就必须跟上行业的发展。当今造纸行业技术更新快,自然要求人才知识更新也要快,除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外,对行业的全面了解、最新趋势的了解、实际应用能力则是另一重要方面。而这一方面能力的养成更多地要借助于实践教学环节,所以,顺应形势加强和调整实践环节,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自然就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

第二,要认识到这是就业形势变化的要求。近几年对教育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是就业问题,随着教育方向的转变,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招生人数骤增,毕业生就业难度自然随之增加。行I要求技术水平提高,就业人数增加,二者形成合力,无疑对专业教育模式、人才质量水准都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从这点出发教育部门也必须考虑如何才能培养出适用的技术人才。

高等教育普及的结果之一就是高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下移,就造纸行业而言,目前已有许多大型企业的高技术含量操作岗位要求本专科学历人员来充任。而我们过去培养的本科学历毕业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相对是较弱的,这样就业竞争力明显较低,当然就要求我们必须着手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育环节自然就成为完成这一任务的首选,因此充分利用好实践环节也是提升学生未来就业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第三,要认识到这是学生素质提高的要求。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定是高素质的人才,而这里的高素质绝不仅是高的学历所能代表的,更重要的是应该具有全面、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预测、协调和决策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尽管不是在学校期间就可以完全完成的,但学校毕竟担负着育人的责任,因此一定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素质的培养。

多年来应试教育的结果导致我们的学生考试能力越来越强,而实践应用能力却越来越弱,这无疑是与我们的教育宗旨背道而驰的。在高等教育阶段如何最大限度地改变这种状况,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过去在基础、理论教育方面我们已经进行了许多探索和改革,但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相对来说效果还是不够明显,所以提高实践环节的地位也是改变我们培养模式和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步骤。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对实践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软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个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和调整,必须保持它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持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保持前后环节的连续性,实践环节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的穿插、衔接应该是循序渐进、前后照应,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作用。为此,我们从大二开始安排专业性质的实践环节,每学期都有不同的实践教学,一直持续到毕业。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分成三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抓早”,目的是通过实践,让学生早接触专业,正确认识专业。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除在新生入校伊始组织专业介绍、专业实验室参观之外,在大二安排了专业认识实习,把学生与专业直接接触的时间提前了大约半年。这样的安排,可以在专业课开始之前,把专业形象、具体的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本专业及早建立感性认识,在头脑中播下专业的种子。虽然仅仅是在专业课程之前进行的时间很短的专业认识实习,但对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却可起到一个启蒙作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会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逐步把专业实验、实习、设计等环节链接起来,使实践意识不断巩固下来。

抓早并贯穿始终的实践环节,会使学生把专业意识、实践意识逐渐的培养起来,他们能够在走出校门后较快适应实际工作。实践也证明通过认识实习,学生确实可以较早地认识、了解自己的专业,确定自己的努力目标。

第二个板块是“加强”,是分量最重的一部分,目的是保证实践环节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我们在这一板块中主要通过加大学时数,调整时间安排,改变实践形式等手段来保证这一目的实现。学生进入大三开始接触专业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也随之进入加强阶段,我们在开设的“轻工业微生物”、“造纸原料各论”、“制浆造纸分析”等专业课中共安排56学时的专业实验,较全面地训练相关专业基础技能。又增加了3周的专题实践,既增添了新的实践形式又使这一阶段的实践教学时数较过去提高近3倍。进入大四,即完全进入专业教学阶段,实践内容分量也随之加大,一年中安排“造纸助剂与湿部化学”、“加工纸工艺”、“造纸企业污染防治”、“计算机在造纸工业中应用”等课程中实验、上机时数共56学时,使专业技能训练更加深入。加之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学时可占学年总学时的65%左右。

这两学年中不仅实践学时增加,而且保持了连续性,使专业技能的培养能够不间断、多方位,对于提高、巩固学生的实践技能无疑是大有帮助的。学生反馈信息也普遍认为这些实践活动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希望增加这样的实践机会。

第三个板块是“拓宽”,目的是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拓展c相关专业的联系。

实践环节既要眼睛向内,把本专业的实践基础夯实,基本技能学好,同时又要眼睛向外,多看、多了解相关的上下游专业的情况,学会把本专业与相关专业联系、融合的能力,这也是我们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方面。为此我们在新增加的专题实践环节中安排了“走进相关专业”这一部分内容,带领学生到印刷、包装、电信、特种纸制品等行业参观,了解纸张在这些行业的应用情况,还安排了专业社会调查,让学生独立到与纸产品相关的造纸厂、造纸设备厂、仪表厂、纸品加工厂、商场等企业、部门进行调查,了解、熟悉造纸业的产业,从而加深对专业在社会生活中位置的认识,也可为学生就业多打开几扇大门。

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无形中也提高了他们协调、合作的意识,同时还拓宽了就业思路。通过这些活动也从另一个侧面帮助学生稳定了专业思想,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质量。

三、软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

行业是要不断发展的,就业形势也是会不断变化的,教育自然应该随之而进行调整,培养适应需要的人才。我们认为为适应形势变化,实践教学环节也必须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以求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相对稳定、便于调整的实践体系。具体要在以下几方面给予注意,以保证实践环节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是实践环节要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培养方向说到底就是学生毕业去向的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继续升学,向学术高端发展;另一个则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这二者的比重是随着整个社会大气候的变化而消长的,具体实施教育的时候必须顺应社会的大趋势,当然实践教学也必须如此。近年来毕业生去向变化起伏较大,如何适应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因为专业培养计划是提前制订的,执行过程中大幅度调整几乎是不可能的。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大的计划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动态调整,即适当局部调整实验、实习、实践的内容,且不固定下来,以跟上实际的需要,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在调整培养计划时再固定下来。例如过去我们的“造纸原料各论”、 “造纸助剂与湿部化学”、“加工纸工艺”、“造纸企业污染防治”等课程是不设实验课的,根据学生毕业后的信息反馈及我们的了解,在这些课程中增加实验是必要的,于是经过讨论和上报批准,在这些课程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开设了一定时数的实验。经几轮试行证明效果良好,在修订培养计划时就将其正式纳入课程设置。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将专业实验课打通,形成一个连续、完整、前后衔接的专业实验链条,贯穿三个学年中的四个学期,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连接起来,更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

根据需要来调整培养方向、教学内容从道理上讲是对的,但执行起来还存在许多具体问题,还需要逐步地调整,不可急于求成,一步到位,我们认为采取动态式的调整是可行的、可操作的。

二是要为实践环节的顺利完成创造良好条件。无论是实践环节的实行还是调整,都需要有良好的条件做支撑、保证,这包括实验室装备、实习基地、相关专业实践单位、实验、实习经费等硬件条件,图书资料、指导教师、主管部门、关系单位支持等软件条件。为了确保实践环节能落到实处,我们在这些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努力,如与造纸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签订协议,挂牌建立实习基地,与印刷、包装等企业保持联系、沟通,确保相关专业实践的实施,甚至学生食宿条件方面的关系都在考虑之列;又如实习、实验经费问题,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协作单位减免、教师科研经费补贴等方式解决;同时特别注意建设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注意老中青教师配合、协作,努力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我们的教授、副教授不仅上讲台为本科生讲课,而且参与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发挥主导作用。

良好的条件是实施实践环节的保证,而良好条件的创造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只有不断努力去争取才会让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巩固、加强,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是要逐步形成相对固定的实践体系。一个好的方式方法需要巩固下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实践教学同样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体系。我们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过程中着重抓了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的培养方案,以“立法”的形式把经过检验的实践内容确定下来,并以此为基础不断的改进、完善。例如“专题实践”这一实践环节,过去是没有的,我们实行并经过几轮实践后,证明是很有效的一种形式,就在修订培养计划时保留下来,并调整了学时。二是完备的教学文件,把各类实践性教学的大纲、指导书及计划、总结、考核材料等教学文件建立完全,并加以规范,无论谁来具体执行都不会丢掉必做的环节。每次实践教学都有完整的材料,以便交流、检查。三是精干的教师队伍,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结构的教师坚持多年连续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成熟,掌握一套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这样就可以保证一旦发生人员变化,如出现退休、国内外进修等情况时,实践教学照常运转,不受影响。

一套相对固定又滚动变化的实践体系的建立,即是确立了根本,由此可以使实践教学得以稳步推进、提高,获得扎实的效果。

实践教学在未来的本科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必将越来越重要,因此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方法,不断地完善教学环节,形成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必须着力加强的,否则,我们的专业教育就会与社会需要相脱离,处于被动的局面。实践也证明,只要我们努力探索,是可以为实践教学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使之更趋完善、丰满的。

参考文献:

[1]傅静.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D].大连:大

连理工大学,2009.

[2]朱高峰.中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

研究,2011,(6).

[3]王香婷,王雪松.电类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

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4).

上一篇:设施栽培油桃物候期内温室内外温度变化规律研... 下一篇:神秘吴哥:一生值得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