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基础灵魂――设计素描

时间:2022-08-21 09:01:09

设计的基础灵魂――设计素描

摘 要:设计起源于人类生存的需要,它的终极目标是功能性与审美性的辩证统一。 “设计”作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标志,也是人类自身进步和发展的标志。作为设计的基础造型训练,也要随着设计的发展需要而改变。

关键词:思维表现;设计艺术;设计素描

一、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

造型艺术通常被划分为纯艺术和实用艺术两大体系。如果说绘画素描是为“纯艺术”服务的,那么,设计素描就是为“实用美术”服务的。

绘画素描,它是绘画艺术的基础课,具体表现是从静物入手,到石膏头像、胸像、全身像,然后是真人头像、胸像、全身像,最后是人体课的教学。作业通常采取短期、中期、长期习作相互配合。训练是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这一套有效的、完备的基本功训练,能为学生对专业方向的学习和创作打下必需的、坚实的基础。我国20世纪80年代也把它作为工艺美术的基础造型训练。

设计素描则是设计艺术的基础课,具体表现对象重点是静物(几何形体、瓶、罐、工业产品等),石膏和真人只是作为造型的辅助教学,更不用进行人体课训练了。作业通常采取短期、中期为主。训练是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为重点,它秉承了传统绘画素描的艺术精华,目的是一切为了设计的造型训练。是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等各类设计专业的一门重点基础课程。

二、包豪斯对现代设计基础教学的影响

首度将设计素描的理论、形式和功能从传统绘画素描中划分出来是1919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所里程碑式的设计学校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的创立,以及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拟定的《设计素描基础教学大纲》。包豪斯在培训第一批现代设计人才时,没有使用传统的绘画素描来作为他们的形象设计基础。当时的教师伊顿、克利、康定斯基,均属现代派画家与造型理论家,强调严格的基础训练与理论灌输。对自然与生活的敏感。他们的基础课程分别是:“自然的分析研究”“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分析性绘画”等等。

西方的绘画有悠久的历史,绘画素描也有很多优秀的、伟大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很多发达国家建立了独立的设计学院及设计专业,他们受到包豪斯的影响,无一例外都放弃了传统的绘画素描而采用包豪斯的设计基础造型训练方式,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设计学科和设计教育体系,并在设计思维、设计理念及设计实践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我国,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设计艺术的发展仅有20多年的历史。艺术院校设立设计专业时间并不长,基础教学大都沿用原来绘画学科的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担任设计素描基础的老师几乎都是受教于艺术院校的绘画专业,使素描教学这条与母体紧密相连的脐带从来都不曾被真正割断,这是目前国内设计学科基础造型教学的一大特点。

三、领会艺术的思维与表现

世界上极具前卫地位的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的研究生说:“花了这么多钱和时间,我们学到了如何思想。”这反映出美国艺术教育的重点是突出观念和思维,这也是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的重点。如何训练学生学会思想,成为西方现代艺术教育者研究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90年代开中国艺术教育界也因此开展了系列学术争鸣。中央美术学院由周至禹教授领军,率先对本部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并已成体系。强调设计的学科特点,围绕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组织课程的建设。

众所周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现代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设计教育,是极其强调“思维训练”的。而设计基础课同样强调“思维”训练,不同的是根据课程特点,偏重于对“艺术的思维”训练,而且是在“艺术的表现”过程中去领悟,以达到教学目的。整个过程中“艺术的”这个前缀非常重要,在此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审美广度与深度的引领,很容易让学生步入一个全新的艺术审美高度,学生对造型以及?技法的理解不再是概念化的,而是个性化的。最终,达到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育的全部教学目的。

四、教学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1.在“艺术的思维与表现”的体验过程中,强调艺术审美素养的训练。审美的觉悟需要通过感官对环境和客体的体验、思维对视觉的想象,最终由手准确地在载体上表达出来,观看、想象和构绘三者构成了视觉思维的全过程。根据所授基础课程的自身特点突破传统设计基础教学的单一思路,强调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艺术与设计双重性,建立合理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以及与后续设计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在掌握具象和抽象造型规律的基础之上注重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的培养、艺术视觉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艺术语言表现规律的体验,并通过基础课学习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造型与色彩之间的高级和谐。最终实现学生艺术视觉洞察力与艺术思维创造力以及艺术语言表现力的和谐进化。

2.从目标式教学转型为过程性教学,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力、领悟力及艺术个性和创造力。周至禹教授在中央美院设计系实验教学丛书《过渡――从自然形态到抽象形态》中写道:“重要的仍然是过渡过程中的思维训练,用脑画画,启发心智,用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探索造型要素的各种可能性,其意义甚过了局部作业的完整性。”?

传统基础课是目标式教学方式,有碍学生感性认知的发生、发展。另外,主观心理色彩研究是色彩构成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往的教学实践,主要以手绘形式表现“色彩联想”和“采集重构”作业。其训练的单一性很难完成学生对色彩的真实感受和更高级透彻的理解。而“艺术的思维与表现”看重教学中的过程,对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和表现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启发视觉洞察力、开拓视觉思维想象力、体悟艺术表现语言这些阶段过程性课题实现的。异是萌发学生艺术个性和艺术创造力的原动力,过程性教学,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及创造力。

显然,培养学生的个性表现力、创新能力、及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社会责任感,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最终目的。

结语

艺术设计的基础训练离不开扎实的素描功底,这是无可非议的,但以纯艺术的绘画性素描观念指导设计专业的基础训练是不科学的。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基础训练却是需要讨论研究的,设计基础素描的教学必须考虑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并与其他专业训练想结合,才能取得切实的效果。设计的造型基础要跟着设计的需要走,设计变了,设计的造型基础也要随之而变,设计的造型基础教学也得随之而改变。

参考文献:

[1]黄作林.设计素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2]尹定邦,冯峰.设计素描[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0.

上一篇:浅谈核心力量训练在排球运动训练中的运用 下一篇:引导中学生感悟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