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保定老调的艺术特征

时间:2022-08-21 08:42:13

浅析保定老调的艺术特征

【摘要】保定老调又叫“老调梆子”、“河北老调”,是河北省很具影响力的地方剧种,距今有三百年的历史。保定老调在形成的过程中受保定地域文化的影响,剧白和声腔极具特色。保定老调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唱腔板式、服装行当、乐队伴奏及演出剧目等方面都有其独特性。

【关键词】保定老调 艺术特征 唱腔

保定老调又叫“老调梆子”、“河北老调”,是河北省很具影响力的地方剧种,距今有三百年的历史。在元末明初时期,白洋淀周边农村流行着一些民歌俗曲,因为白洋淀又叫“西淀”,所以这些民歌俗曲又叫“河西调”。河西调多在当时农村的庙会和民间举行的花会时演出,它为保定老调的声腔奠定了基础。后来一些民间艺人在河西调的曲调中加了“滚唱”,开始了在舞台上演出,这种演出形式就是“保定老调”的雏形。老调剧种的成熟最晚不迟于咸丰年间,清末民初为它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韩大仓、高老寿、肖宽玉等一批老调艺人,剧目如《雕寇》、《临潼山》《忠保国》等100余个。到抗日战争前夕,老调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达到了空前繁荣。全国解放后,老调迎来了它的又一个兴盛时期。

因为保定老调是独具艺术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所以它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唱腔质朴健朗,高亢而又清婉。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保定老调的艺术特征:

一、唱腔板式

唱腔是保定老调音乐的主体,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和塑造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老调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主要标志。老调唱腔质朴激越,叙述性较强,雄浑宽厚、粗犷高亢,给人一种深沉凝重、威严雄壮、气势恢宏的感觉,具有中国北方典型的忠肠烈骨、慷慨悲歌的民族特质。

保定老调属于板腔体。唱腔男女是分腔的,基本曲调是由结构相似,结尾音相同的上下句组成的。老生、小生、武生、花脸、文武丑、老旦所唱的属于男腔,青衣、花旦所唱的属于女腔。男女腔有着共同的结构形式和节奏规律,因而保持了两者在风格上的统一,只是调式不同,音区不同,形成了男女腔在曲调上的差别。

老调唱腔的板式有头板、二板、三板、拨子、紧打慢唱。头板是老调唱腔中速度最慢,调性最强,字少腔多的一种抒情性板式。二板是老调唱腔的基本形式,是老调中表现力最强的,用的最多,三板也叫快板,节奏急促,句间没有过门。拨子是散场形式的板式。紧打慢唱曲调悠长,节奏与三板相似,节奏比较自由,表现悲伤痛苦。

二、服装与行当

(一)服装

服装在我国传统戏剧表演中又称“行头”,是通过演员的穿着来实现角色的转换。据老调老艺人讲,新中国成立前,各地方很少有正规的剧团,更多的是散布在民间的草台班子,各行当服装也不齐全。1958年前后,各地戏剧团体大规模购买和定制戏衣,除个别保留着地方的特色外,逐步向京剧戏衣的样式和制作水平靠拢。保定老调与京剧戏衣基本相同,但没有京剧穿戴讲究严格。

(二)行当

保定老调行当都比较齐全,有生、旦、净、丑四行,保定老调文戏与武戏在整个舞台表演中都占重要地位。行当齐全有老生、老外、小生、武生、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彩旦、花脸、丑等。其表演自然流畅、亲切朴实,一伸手一投足,包括念白,都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

(1)生行。保定老调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老调中老生形象如《调寇》中的寇准,《临潼山》中的李渊;小生形象如《雁塔寺》中的段学士;武生形象如《劫江夺斗》中的赵云。

(2)旦行。保定老调旦行包括:青衣、花旦、老旦。老调中青衣形象如《下河东》中的呼延寿夫人;花旦形象如《雁塔寺》中的西宫;老旦形象如《反徐州》中的花云母。

(3)净行。保定老调净行包括:老脸、花脸。老脸形象如《杨金花夺印》中的包拯,花脸形象如《国公图》中的程咬金。

(4)丑行。保定老调丑行也称三花脸。在丑行中,只有文丑和武丑之分,没有更细的分工。如《三凤求凰》中的蔡公子等。

三、乐队及伴奏

最初,老调的后台和乐队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自从“”后这些规矩被打破了。现在的演出中,文武场坐在最靠近舞台的右边幕后,鼓师坐在较高的位置上,便于指挥场面,板胡坐在最靠近舞台的地方,响器演员坐在最靠后的位置,其他乐器依次排开。但这种座位的安排也不是一定的,会随着场地的大小有所变动。

伴奏是老调的器乐部分,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伴奏乐器分为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现在常用的弦乐器有板胡、二胡、琵琶、大提琴等;吹管乐器有笛子、笙、唢呐等。这些文场乐器基本上与河北梆子所用相同。与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相似,老调的武场伴奏乐器有板鼓、板、大锣、梆子、堂鼓、钹、小锣、碰钟等。

四、演出剧目

保定老调内容多是描写帝王将相、草莽英雄的传奇故事,剧目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改编流行在当地的木板大鼓的曲目,如《杨家将》、《呼家将》等;二是移植高腔的一些剧目,如《大战棋盘街》、《山海关》、《请清兵》等。保定老调又移植了不少丝弦、河北梆子等兄弟剧种的剧目。保定老调传统剧目有《调寇》、《下河东》、《临潼山》、《太平城》等。“”期间,老调一度改唱京剧现代戏。1973年,老调恢复。先后移植了《红灯记》、《平原作战》、《盘石湾》、《小刀会》、《朝阳沟》、《红灯照》等剧目。

此后,又创作演出了《宋江嫁妹》、《日月经天》、《拒马令》、《钟离春》、《痒痒挠》,改编演出了老调传统戏《金沙滩》、《杀宫战街》、《吴三桂反云南》,根据广大群众的要求,还恢复整理了保定丝弦戏《井台会》、《卖凤针》、《指路》。

总之,保定老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戏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审美需求不断提高,艺术门类更需要多元化,戏曲艺术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这就需要老调剧目不断创新,更加适应广大观众的需求。使人们更加关注民族戏曲文化,从而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戏曲艺术,让保定老调在燕赵大地上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闫丽丽.保定老调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大学,2009.

[2]张垚.保定老调的发展脉络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赵志安.论传统音乐文化的的传承与传播上[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03).

[4]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2003,(03).

上一篇:兰花二月香 下一篇:关于加强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