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时间:2022-08-21 06:55:17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B-0084-03

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因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否有效,能否达到提高教学效果这个最终目的,教师的信息素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当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师生信息素养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定义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素养,包括现代教育观念、信息意识、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整合能力,可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懂得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数字化原理等。

2.具备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除计算机的一般操作外,还包括网络检索,信息获取、分析、加工、表达、传输等多种能力,以及各种软件、平台的使用能力。

3.具备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即能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教学。

4.具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即能将信息技术整合在所任学科的教学中,包括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指导学生上网收集、获取、加工、运用信息学习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

5.掌握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能力:第一,会制作课件;第二,能开发综合性的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第三,能从互联网上浩瀚的资源中搜索与教学有关的资源,引导学生上网检索学习。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对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一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教会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具有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二、影响师生信息素养提高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存在以下问题影响了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1.教师信息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目前的装备条件与师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从保证教学进度考虑,认为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为宜。很多教师还认为信息技术只是在参赛课中用于作秀,所以对平时课堂教学用的课件没有用心去开发研究。

2.教师培训成效不高。为解决好工学矛盾、培训经费缺乏等问题,大部分学校现在的培训方式往往都是选派学校骨干教师外出参加相关培训,回来后进行校本培训。但是由于受培训时间的限制,参训教师没有学深学透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能起到示范作用。同时,校本培训质量也不高。

3.学校只重视硬件装备,忽视软件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同时由于缺乏先进教育思想的指导,教师不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因此在很多课堂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走过场。

三、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要具备信息素养,不能光靠听几个报告或参加一些培训就所能达到。关键是通过接受系统的培训后在平时学以致用与积极钻研,把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日常的教学与生活中。这样才能形成熟练的技巧。

1.加强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教师培训

学校应从本身需求出发,制定基于信息技术的实用的校本培训实施方案;聘请校外专家指导,解决校本培训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方法,如通过集体备课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通过典型示范课使参与者在交流和分享活动中取长补短,从而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实现自我提高;加大投入,为教师学习培训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硬件环境。

2.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不仅要注重信息技术培训,更要注重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的实践中。

(1)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中做到“四关注”,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的设计。

①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除了应该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外,还应该特别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与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如语文课进行阅读训练时,在学生完成阅读课文之后,让学生通过Internet搜集信息,找出与本篇课文表达方法相似或写作内容相同的文章,或调出自己喜爱的文章阅读。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展语文学习的外延,还能提高学生搜索、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如在《春联》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信息资料,进行交流、展示,再通过手抄报展评、书写张贴对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的创新能力。

②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关注学习资源的丰富和呈现方式的新颖。如今,学生每个学习专题的相关资源都非常丰富,可以通过网络、影视等多种途径方便地收集到。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敏捷的思维和洞察力,紧密围绕学习专题收集、筛选、加工相关信息,用课件、网页等形式展示出来,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例如,在进行小学作文训练《写秋天的一处景物》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为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提供条件。上课开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功能向学生展示秋天绚丽多彩的画面——火红的枫叶、金黄的稻田……将学生带到生动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获得深切的感受。之后,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查询网络中的作文资料库,资料库里放着由教师选取的相关图片、录像资料、范句例文,学生边看边听边想边写。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利用网络监控功能对学生进行个别作文辅导。最后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典型作文的评议修改,并进行写作方法的总结,使学生找到自己作文的得与失,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整节课中,学生对信息的搜寻和获取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上一篇:职校生顶岗实习应专业“对口”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