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21 06:35:37

课堂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课堂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9—0052—01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反映客观现实,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逻辑思维,在使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维训练,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良好的授课技能。在课堂教学中,逻辑思维通过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阐述及讲解,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概念,准确判断以及严密论证。因此,逻辑思维贯穿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应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逻辑思维的基本内涵

一般来说,思维可分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这两大部分,逻辑思维的最初理论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首先创立的。该理论主要是对思维的形式和规律进行研究,其学科性质类似于语法学。逻辑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它是人类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以及客观事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过程,它以感知为基础,同时又超越感知的界限,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操作,是一个动态的关联系统。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之间的结构和联系。形式逻辑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正确思维的三个基本规律和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以及思维形式——概念、判断与推理。

二、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概念、判断、推理是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良好的语言驾驭与严密的逻辑思维密不可分。课堂教学内容纷繁复杂,只有充分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才能做到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严密等。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达到以上要求,成为能否充分发挥逻辑思维作用的关键。

1.概念明确——上好课的基础。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课堂教学是用一定系列范畴内的概念构筑而成的。要明确概念,首先要对概念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初步掌握概念内涵,然后通过对概念基本要素的综合以及相似概念间的分类与比较,充分理解概念的外延。

2.判断准确——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条件。不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都离不开判断,离不开抉择。培养和熏陶学生的判断能力不仅有益于他们获得课堂知识,更符合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判断不仅仅是简单的对与错,更应是对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判断,通过归纳、演绎让准确的判断随严密的推理同时进行。

3.推理严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维过程。推理是形式逻辑,是研究人们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其作用是从已知的知识得到未知的知识,特别是可以得到不可能通过感觉经验掌握的未知知识。在进行推理时,教师应充分应用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和演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方法进行推理。正确运用推理形式,使推理具有论证性,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真实性做到完全信服,也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素质。

综上所述,完成一堂好的课程教学,应当教学目的明确,结构清楚,语言准确。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要在授课的过程中讲究逻辑,充分发挥逻辑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因为,课程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更应该包括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学。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但知识不等于能力。不管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可能唯有深深铭刻在他头脑中的推理方法、研究方法和求知能力将伴随终身,促使他去不断地探索新知识,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不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的。因此,只有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变得更睿智,才能使学生善于分析、研究和探讨新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下一篇:参与式教学活动中的观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