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时间:2022-08-21 05:38:47

浅谈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其阅读和写作是重头戏,一直受到语文老师的青睐与重视,而口头表达能力即“说”的训练却受到不应有的冷落。致使一些学生口头交流能力差,或羞于表达,或语言匮乏,或条理不清。那么,如何实施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呢?我认为: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以下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模仿阶段:趣味入手,使其“敢说”。

在训练之初,学生对上台演讲普遍存在畏惧心理。此时,训练难度要小,可以鼓励学生讲述一些简单的笑话、小故事和寓言等。哪怕只有一两句话也可以,只要敢说即可,如果学生能够表述清楚,语言通顺,那么要大力表扬可取之处。这样做能帮助学生克服羞涩和畏惧心理,并使其树立起当众发言的自信心。例如:有一次,一名学生在第一次口头训练时,讲的是“寒号鸟的故事”,同学们都说他重复小学课文。我却说:“寒号鸟正是因为偷懒贪玩,才落到了悲惨的地步。他讲的故事多么及时呀!他是在向我们敲警钟:千万别学寒号鸟。”我的肯定评价使他信心大增,在以后的训练中,他一次比一次表现得好,其他学生也受到鼓舞,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提高阶段:全面参与,使其“愿说”。

当学生对上讲台不再陌生,害怕心理基本消除后,可扩大为全班

训练,让每个学生都置身课堂教学氛围内,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可采用“问答型”。视具体情况不同,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 以听者为主,培养学生的听力。即说者说完以后,根据所说内容制定问题,提问其他同学,由听者回答。这一训练,既训练了学生们的听力,又培养了学生们组织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2. 以说者为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即说者说完后,由其他同学根据所说内容从各方面提问,由说者回答。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了提问和被提问的机会,可以在此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很大地调动起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讲”为“我要讲”。例如:有一次,一名学生在设计问题时既新颖又巧妙,还准备了亲手做的绢花作为礼物奖励答对的同学。同学们在答题过程中争先恐后,妙语连珠,积极参与到说话中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不仅克服了紧张和胆怯的心理,还积极主动地查找各种学习资料作为知识储备,以便口头表达时能应对自如。

三、思辩阶段:闪现智慧,使其“会说”。

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可以采用“论述型”,即说者自选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再由听者质疑评论,形成学生之间的辩论,达到自我学习、自我订正和共同提高的效果。例如,一名学生分析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时说:“‘争’字用得最好,它写出了春天来了,鸟儿们都争先恐后地寻找着自己的巢,显示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另外一名学生则说“‘争’字用得并不是最好,它只写出了鸟的情态,却没有写出声音。我们在朱自清先生写的《春》中学到一句‘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中,‘闹’字写得最好,既有情态,又有声音,更加生动形象。”一言既出,引出了学生们更多的思考,有的说出了“迎”,有的说出了“舞”,还有的说出了“唱”,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在自然而然中,既训练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四、创造阶段:展示个性,使其“能说”。

这一阶段,是口头训练的最高阶段――口头作文。即教师出题,由说者当场口头表达,这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素质。另外,训练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选题,题目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例如:在一次训练中,我选取了教室中的一盆植物,要求学生以此为题材做一篇口头作文。有名学生稍作思考后说到:“------欢声笑语印在了我的心上,琅琅的读书声伴随我成长。虽然没有几个人会关注我,我总是干渴着,总是被粉笔灰覆盖着,可是我仍然喜欢这些活泼的同学们。我舒展着自己,尽力地吸着教室中的废气,希望给同学们多一点新鲜空气。就算累死,我也情愿。但我又多么希望与你们一起成长啊!亲爱的同学们,可不可以给我一点点关心,每天给我一些水,每天给我晒晒太阳------”因为这位同学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和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题材又是天天接触的事物,因此她说得声情并茂,铿锵有声。等她说完,教室里突然响起了长久而热烈的掌声。

总之做好口头训练,既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可以提高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篇:有效追问,激活思维 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