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时间:2022-10-02 08:00:30

人们普遍认为:小学数学内容比较简单,计算方法比较固定,教学上只要围绕教材按常规做就可以了,不需要什么创新.而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单一的为学生教教材是不行的;教师对知识的独特理解及教师本人独特的知识结构也应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在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本文谈谈自己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内容教学中的一些创新做法。

让我们用下列表格熟悉一下有关概念吧!

名称 意义 特征 举例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的公因数一定有且至少有一个. 12、64的公因数有1、2、4、8,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8,记作(12,64)=8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的公倍数一定有无限个. 6、8的公倍数有24、48、96…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4,记作[6,8]=24

作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通常的方法是列举法、分解质因数法、判断法和短除法.

在此,我们不妨在下列表格中用实例感受一下列举法、分解质因数法、判断法和短除法吧!

方法 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

列举法 分别列出两个数的因数,找出它们中的所有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例:8的因数1、2、4、8.

12的因数1、2、3、4、6、12.

(8,12)=4 分别列出两个数的倍数,找出它们中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例:

8的倍数8、16、24、……

12的倍数12、24、36……

[8,12]=24

分解质因数法 先把两个数分解质因数,然后找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公有质因数连乘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 12=2×2×3

20=2×2×5 先把两个数分解质因数,然后找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质因数连乘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

12=2×2×3

20=2×2×5

判断法 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中,较小的那个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例:(4,12)=4 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中,较大的那个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4,12]=12

互质的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例:(3, 5)=1. 互质的两个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3, 5] =3×5=15

短除法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再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计算过程中,不是必须用公有的质因数去除被除数,如果很容易看出较大的公因数时,也可以用公因数去除.

例:求126和990的最大公因数

7和55互质

(126,990)=9×2=18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再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例:求126和990的最小公倍数

7和55互质

[126,990]=9×2×7×55=6930

以上三种方法在应用中实际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弱点;如列举法显得烦琐;分解质因数法又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判断法局限性较大;短除法格式过于严格.

基于以上考虑,本人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中也是先引导组织学生掌握了以上这些方法.然后,本人还向学生介绍了新的方法――变倍法!

一. 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小数缩倍法

当两个数相等时,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两个数本身.

当两个数不相等时,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以这样来求:把小数依次缩小12、3、4…倍,直到缩小后的数能够整除大数为止.这时缩小后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1:求12、16的最大公因数.

对于12、16来说,把12缩小2倍得到6,6不能整除16;再把12缩小3倍得到4,4能整除16.所以12和16的最大公因数为4.即(12,16)=4.

例2:求10、15的最大公因数.

对于10、15来说,把10缩小2倍得到5,5能整除15.所以10和15的最大公因数为5.即(10,15)=5.

例3:求144、216的最大公因数.

对于144、252来说,把144缩小2倍得到72,72不能整除252;再把144缩小3倍得到48,48不能整除252;再把144缩小4倍得到36,36能整除252.所以144和252的最大公因数为36.即(144,252)=36.

互质的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这时也可以按照以上的法则来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对于数m和n(其中m和n互质且m<n),只要把m缩小1、2、3…m-1倍时,缩小后的数要么不是整数,要么虽是整数但不能整除n.只有当把m缩小m倍时,缩小后的数为1,1能整除n.所以说两个互质的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对于具有整除关系的两个数来说,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其中较小的一个数.这时也可以按照以上的法则来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对于数m和n(其中m能整除n).把m缩小1倍时,缩小后的数为m,m能整除n,所以说两个数m和n(其中m能整除n)的最大公因数是m.

二. 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大数扩倍法

当两个数相等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本身.

当两个数不相等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可以这样来求:把大数依次扩大1、2、3、4…倍,直到扩大后的数能够整除小数为止.这时扩大后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4:求12、16的最小公倍数。

对于12、16来说,把16扩大2倍得到32,32不能被12整除;再把16扩大3倍得到48,48能被16整除.所以12和16的最小公倍数为48.即[12,16])=48.

例5:求10、15的最小公倍数.

对于10、15来说,把15扩大2倍得到30,30能被10整除。所以10和15的最小公倍数为30.即[10,15]=30.

例6:求8、14的的最小公倍数.

对于8、14来说,把14扩大2倍得到28,28不能被8整除;再把14扩大3倍得到42,42不能被8整除;再把14扩大4倍得到56,56能被8整除。所以8和14的最小公倍数为56.即[8,14]=56.

互质的两个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这时也可以按照以上的法则来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对于数m和n(其中m和n互质且m<n),只要把n 扩大1、2、3…m-1倍时,扩大后的数不能被m整数(否则,n就能被m整除,与数m和n互质矛盾).只有当把n扩大m倍时,扩大后的数才能被m整除.所以说两个互质的数m和n的最小公倍数是大公因数是mn.

对于具有整除关系的两个数来说,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其中较大的一个数.这时也可以按照以上的法则来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对于数m和n(其中m能整除n).把n 扩大1倍时,扩大后的数n就能被m整除.所以说数m和n(其中m能整除n)的最小公倍数就是mn.

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在求两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变倍法比起其它的常规方法显得更为简单,学生们也更乐于接受,更愿意在实践中去运用!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知识是可以创新的,这就需要教师有敢于超越教材、超越自我的主动精神!

上一篇:浅析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下一篇:情趣作文需要陌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