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时间:2022-08-21 04:42:11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摘 要: 听力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实践课,本文从教材选择、上课方法、课下训练等角度结合语言学家的教学理论和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上好听力课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教学选择 上课方法 课下训练

听力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实践课,这门课不同于综合英语、语法、阅读等课程。听力课是在语言实验室这一特定环境内进行的一种通过“听”的方式来学习英语,帮助学生进行听力技能训练,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并对其他语言技能有所促进的一门课。

听力理解能力是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听不仅有助于促进读、写、说等能力的相应巩固和提高,而且和阅读一样是汲取语言营养不可缺少的渠道。尤其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卫星广播、电视、多媒体、网络等交流手段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通过有声语言来充实语言知识、增强语言能力变得更为迫切。

然而如何增强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方法探索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选择适用的听力教材,提高学生兴趣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注重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同时还应考虑教材的系统性和可接受性。《大纲》对听力教学要求作了具体规定,提出了两个应当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即打好语言基础与重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听力教材的选择应围绕这些要求来进行。

现在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渠道非常多,自身信息的存储更新也比较快,所以所选的教材如果内容陈旧、不够实用或者语音不够纯正的话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选择教材时必须注意使其内容新颖且实用性强,尤其要注重语音的优美纯正。

二、采用适当的训练方法,增强训练效果

1.听与说相结合。

听与说是外语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种基本技能,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到互相促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也就是说在获得信息输入后,只有尽快地将其输出――以口语的形式再现,才能既巩固“听”又促进“说”。Swain也强调了语言输出的重要性。他认为,输出不仅可以提高流利性,而且具有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进行假设验证和自觉反思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等三项功能,从而提高其使用语言的准确性。在听力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一些口语训练的机会,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兴趣。由于课本的模式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模式上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所以口语训练可以随机穿插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对于情节完整饶有兴趣的小故事,可以让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对于典型对话,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模仿;对于动画片,可以让学生先观赏再配音;就是对于语音训练,也可以采取简单讲解后再多次、多模式跟读的办法来代替一味枯燥的讲解。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增加了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

2.张与弛相结合。

上听力课学生需要精力十分集中,而且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而平均每周只有50分钟的时间就显得越发不够,因此我引导学生主动提前来到语音实验室,把课前5到10分钟也充分利用起来。课前内容我也精心安排,或者通过一个小活动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或者播放一小段英文卡通,让学生欣赏;中央6台的动感英语也是非常不错的课间播放素材。诙谐的对话、幽默的卡通和简单实用的短语、句型往往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很多学生当时就会脱口而出,进行模仿,过后还饶有兴趣地回味。还可以在课前或上课过程中插播英语歌曲,这不但能活跃气氛,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当中连读、弱读、吞音等发音特点。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做好上课准备,而且有利于学生整节课精力集中。

3.重视精听,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精听就是要求学生听懂每个句子、短语甚至单词,把握文章细节内容,在关键词的提示下甚至能够对所听内容进行复述,对于篇幅短的材料也可以采取听写的方式。泛听则要求学生听懂语篇大意,明白说话人的立场、态度,或者只按要求捕捉某一方面的信息。必须强调的是,各类听力训练中务必包含一定量的精听,即扎扎实实听懂所听的材料,否则总是泛泛而听,听力能力很难有大的提高,很多人抱怨自己练听力的时间很多,但进步却不够明显,缺乏精听训练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精听还必须与泛听相结合,因为总是进行精听训练,劳累会抹杀对学习的兴趣,过于注重细节有时还会影响对整体的把握。

4.不同语速的材料穿行。

S.D.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由五个假说组成。其中输入假说中提到外语学习中的输入是指以听或读的方式去理解稍高于其目前语言水平的材料。假设现有的语言水平为“i”,可理解的输入应该是“i+1”。所以对于每节课的第一部分,由于学生还没有把精力完全投入到课堂中来,可以安排与学生现有语言水平相当或略低于其现有语言水平的材料,让学生做一下热身,这样做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然后可以让学生听速度稍快一点的材料,即所谓“i+1”的部分。这部分材料要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也是每一节课努力的目标。我还总结出,在进行这一部分材料的过程中,要穿插速度再快一些的材料,即“i+2”的部分,也就是说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努力听也许还听不太懂。但是在听这样的材料时,学生会下意识地努力跟上它的速度,结果也许是没能听懂,但只要精力集中,这种主观努力一定会存在,而且只要这种主观努力存在,学生再去听所谓“i+1”的材料时会发现比之前要容易听懂了。

三、教材与外台广播相结合,拓宽信息渠道

利用VOA、BBC等外语广播,把新闻时事、科技文化、人与社会等内容引入听力课堂,让学生大量接触悦耳动听、语音纯正的英美语言。

新闻报道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内容比较丰富,加上学生本身对时事的兴趣,会非常有利于增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在听力学习初级阶段,对英美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少,这些内容的教学不但锻炼了他们的听力,而且增长了文化知识,弥补了这方面的缺失。广播所用的语言是面向大众的,力求语言通俗、文字浅显,所以大量接触英文广播还有利于巩固对英语中核心词汇的掌握,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四、课上课下相结合,加大练习强度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听力课每学期16课时,4学期共计约64课时。学生从只能听懂简单英语,甚至从从未接触过英语听力,到达到教学大纲四级的要求――“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显然单凭上课时间应该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认为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教师可向学生提供不同难度、形式多样的听力材料,供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使用,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应选择部分内容利用学校音频广播循环播放,积极为学生打造一个人为的英语环境。现在网上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一些好的学习软件,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听力竞赛、演讲比赛、知识讲座、英语角等。

总之,“听力无它,唯耳熟尔”。听力的提高要依靠大量的训练,需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坚持不懈。听、说、读、写同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持之以恒、戒骄戒躁,切实提高听说水平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白玉.“输入、输出”论与视听说教学[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S1.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段晓红.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4]方岚.近十年中外外语听力研究比较[J].现代外语,2010,3.

[5]李华东,栾述文.新世纪英语口语教程2[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上一篇:论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下一篇:陕西省普通高校男子足球队伍现状和发展对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