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08-21 02:46:19

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

[摘 要]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打造应用型、职业型的专门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往往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在分析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民办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应该走在教学中深化、在实践中内化的路子,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体现在无形之中。

[关键词]民办高校 人文素质 构建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035-02

“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和环境的陶冶,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最终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关于如何做人的教育,它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行为习惯,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市场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总的教育思想是把教育的功能局限于工具论。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等学校受此指标的影响,形成了重视专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方针和模式,民办高校尤其如此。民办高校把学生的报到率看成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为了吸引学生,学校广泛设置富有特色和适应市场需求的热门理工类专业,重视应用性、实践性强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以应用性、职业型为导向,忽视了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从而导致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匮乏。人文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文化理想、民族精神、社会信仰甚至是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重大工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关注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民办高校过于强调专业化,导致知识与人文精神的背道而驰。有些民办高校虽然开设了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选修课,但限于师资力量及学生自身意识等因素,选修人数较少,学生上课出勤情况不容乐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民办高校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职业型的专门人才,这导致学生专业技能高、人文素质低,人文素质教育形同虚设。在民办高校中忽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让人深感忧虑。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诚信丧失、道德观念淡化、以自我为中心、人际沟通障碍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酗酒、斗殴、自杀等事件越来越多,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坚持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形成有机结合并同步进行,注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二、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的高低对大学生的成才至关重要,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培养人文素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并且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专业素质的进步和提高。在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教育部在2006年的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毕业以后短期内在实践方面可能占有一定优势,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理论知识不足、个人素质欠缺、对自身要求不高等问题就会突显出来。因此,民办高校也应该以此为导向,通过课程设置、社会实践等手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构建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三、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

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作为主旋律,坚决反对极端利己主义和形形的低级腐朽思想”。通过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一系列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精神,能成为关心他人、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民办高校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最终构建主要应该以两种体系为依托:

第一,课程体系。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并规定应达到的学时数。民办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开设专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或者在已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人文素质教育的专题,把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之中,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编写出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和学习指导书,保证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人文素质课程要依托已有的课程,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开设新课程或在已有的相关课程基础上增设新单元,形成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其内容包括文学、美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生可以通过选修的形式完成规定的学时。人文素质教育课主要围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展开,鼓励学生积极选课,通过相关课程的开展,提高大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在课程考核方面要严格把关,不能“一张考卷定终身”,要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突出平时成绩,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二,实践体系。开展与人文素质有关的实践活动,按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动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唱主角,教师当配角,教师作为指导者,应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人文素质教育,以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各个实践小组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体验以及积极强化,能使学生在无形之中提高人文素质。另外,学校可以联系社会上的一些机构,如贫困地区的学校、儿童福利院、养老院等,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接受教育,在帮助他人的同时锻炼自己,有助于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内化。此外,还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在校内可以开设人文素质教育专题讲座、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竞赛活动、建立学生课外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中心等,通过不断地强化,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是否参与社会实践以及在实践中的表现应该作为人文素质教育考核的重中之重,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锻炼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同样也需要教师的努力。教师自身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素质、人文知识,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善于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正所谓“润物细无声”,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专业理论学习,要把课程内容中与人文素质有关的内容突出表现出来,留出一部分课时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表率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合作的关系,营造学术自由、学术争鸣、教学相长的氛围,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耳濡目染,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质。

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同样也离不开学校的努力。学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让学生在丰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接受人文教育。目前,我国的民办高校很多是近几年或近十几年才建设发展起来的,和办学多年的公办院校相比,校园文化氛围存在一定的差距,校园文化底蕴不深厚。因此,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是民办高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让学生的智商与情商并行发展。

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民办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充分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努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彭文武,刘小凤.加强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09(2).

[2] 田洁.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

[3] 刘慧,王孝武.民办高校学生人文素质调查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

上一篇:浅析汽车4S店财务管理体系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以课外学习活动促成良好学风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