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渗透责任教育探究

时间:2022-08-21 01:55:08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渗透责任教育探究

摘要:高中时代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学生的责任教育非常重要,而信息课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责任教育,对高中学校实现教育目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高素质生源,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把这一认识落实到行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适时把爱国主义、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等内容贯穿到教学之中去,引导学生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增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

关键词:高中;信息;教学;责任;教育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其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中,把握技术文化要素,体验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但是,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未列入高考范畴,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不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再加上高中生的独立性与闭锁性、不平衡性与社会性、逆反心理、攀比心理等心理因素,要想搞好信息课教学,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难度是相当的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德育优势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责任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抓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特点渗透责任教育

(一)把责任教育渗透于协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重在操作,理论讲解的内容相对较少,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于过程性设计、协作学习、让学生参与对不良道德行为的评论等方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团队协作、友好互助的重要性,培养起学生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意识。

(二)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是相对开放的,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创造性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场所的灵活性。比如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讲授完毕关于信息获取的理论知识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捕获真实的自然信息,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利用网络论坛开展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和信念的教育,特别要注意利用网络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先进人物等积极向上的内容培养学生正义感和责任意识,在“润物细无声”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紧扣教材的德育目标实施责任教育

目前实施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一)、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二)、网络技术应用(选修三)、数据管理技术(选修四)、人工智能初步(选修五)共六个模块。由于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不同,其责任教育的重点也应有所区别。如在“网络技术应用”的教学中涉及至的德育目标主要有:友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及外化;良好的信息行为习惯、信息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平等、互助、合作的精神;爱国主义的道德信念和远大的道德理想、严格的自律精神等等,在这些内容的施教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起对他人的责任、自我责任、社会责任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相应的德育目标实施责任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力求理想效果。

三、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

高中生正处身心发展定型期,这一年轻群体的心理处于懵懂而又急切渴求知识的状态,与此同时,他们是非辨别能力又极需增强。面对“信息海洋”,如果没有相应的责任意识作支撑,他们很可能因抵挡不住信息世界的诱惑而“迷失”、陷入“网瘾”,背离我们的教育目标。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和道德认识水平,注意结合因“网瘾”而自己、父母及其他亲人伤害的惨痛的鲜活事例适时教育学生,增强学生的自我责任、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起对自己、对父母及其他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对社会不良影响的抵抗能力,戒除“网瘾”等陋习,更好地行走人生。

四、在高中信息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需遵循相应的原则

要想在高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获得实效,就要避免庸俗化的形式主义,避免简单说教,特别要警惕“政治化”的倾向。这里说的是渗透,不是牵强附会,而是因材施教,善抓教育机智。一是把握好切入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责任教育资源,只要教师潜心地钻研教材,充分驾驭教材,将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最佳“融合点”,即“渗透点”探寻出来,才能挖掘出责任教育的“金矿”。二是善抓教育机遇。只有教师是有心人,我们说责任的时机就无处不在,但这并不是要求在每一章节、每一个具体内容上都要扯上几句思想道德教育的话,更不能抛开载体,额外来一段政治说教,要把握好渗透时机,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一定的校性、班情而采取相应的教育内容及方式方法,以获取最佳渗透效果。三是切实为教学目标服务。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时,教师既要做到知识增长与思想提高两不误:不能只顾及教学,对责任教育敷衍了事;也不能因为“渗透”而置知识教学于不顾,过“度”渗透则又会改变学科性质,暄宾夺主,变成政治课、品德课。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尺度,做到既到“位”而又不“越”位。

由此可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的实践中,选准“渗透点”是渗透的重点,把握好渗透“时机”是渗透的难点,掌握好渗透“尺度”则是渗透的关键。因此,高中信息技术的任课教师只有抓准抓好以上三个关键点,才能保证责任教育的实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进步的潮流,信息素养是二十一世纪公民的“必修课”,而二十一世纪也是呼吁“责任公民”的时代,责任教育也应成为二十一世纪公民的“必修课”,只有信息技术教师更新观念,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己的“调度”能力,才有可能获得信息技术教学与责任教育的“双赢”,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资料:

[1] 期刊论文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 考试周刊 - 2012(92)

[2] 徐莉萍;提高中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1年25期

[3] 刘世保;责任教育研究与指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上一篇:新课改下如何创建初中英语教学高效课堂 下一篇:情感的火花 学生的心灵